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 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对其影响.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 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AMI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 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之,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并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 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 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 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 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AMI的发病始末.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75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CGRP和ET水平变化 ,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 :30例(男16 ,女14) ,年龄45~78岁 ,平均57.5±10.4岁 ,均为本院干部体检 ,无心、脑、肾、肝功能异常 ,其它物理检查为正常者 ,排除家族中有肿瘤史的健康者。(二)冠心病组 :75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8例(男12 ,女6) ,年龄55~76岁 ,平均60.1±7.8岁 ;变异型心绞痛25例(男15 ,女10) ,稳定型心绞痛32例(男17…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ANP、ET和CRP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和心钠素(ANP)水平变化, 探讨AMI发病机制,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应用酶联免疫及免疫放射分析法对4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BNP、ET、CRP、A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AMI患者血浆中BNP、ET、CRP、ANP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MI患者BNP、ET、CRP、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BNP与CRP治疗前水平变化比较呈正相关r=0.847, 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相关系数为r=0.654; AMI患者治疗前后ANP与ET比较呈正相关, 但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ANP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BNP、ET、CRP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BNP、ANP、ET、CRP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 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或)破裂及血栓形成, 其炎症因子是主要因素.因此, 四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AMI患者血浆BNP,ET,CRP,ANP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内皮素、C -反应蛋白、心钠素水平变化 ,探讨AMI发病机制 ,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及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对 4 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BNP、ET、CRP、A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血浆中BNP、ET、CRP、AN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BNP与CRP在AMI治疗前水平变化比较呈正相关 (r=0 874 ) ,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相关系数为(r=0 6 5 4 ) ,AMI治疗前后ANP与ET比较呈正相关 ,但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ANP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BNP、ET、CRP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AMI血浆中BNP、ANP、ET、CRP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 ,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 (或 )破裂及血栓形成 ,其炎症因子是主要因素。因此 ,四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联素(APN)、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自2003年5月至今我们对114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APN、P-选择素、高敏-CRP、TNI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同时对41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四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文  熊金虎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19-119,121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冠心病的主要类型,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AMI和UAP发生的直接原因。在血栓形成研究中,炎症反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CRP)在AMI、UAP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对46例CHD患者血浆中的BNP和高敏CRP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95例冠心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浆ET水平,以探讨ET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95例(男66,女29),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37~91岁。按1979年WHO确定的冠心病标准诊断。心绞痛型59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急性心肌梗塞36例。对照组为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1~46岁。无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史。 二、方法:ET放免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三、统计方法:结果以(?)±S表示,用t检验判定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 梗患者20例心绞痛患者30例,高现患者3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动态观察血浆P物质含量变化,并以30名政党 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新喋呤(Neopterin,Npt)的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的水平。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pt、CRP的变化,探讨血清Npt、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脑钠肽(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亨特·赫斯分级(Hunt-Hess,H-H)评分分为:低级别组(I~Ⅱ级,n=40)...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b,TnI,BNP和HCY水平变化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 (Mb)、肌钙蛋白I(TnI)、脑钠肽 (BN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动态变化和AMI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AMI发病机制 ,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 ,对 5 4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 30名对照者血清中的Mb、BNP、TnI和HC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 ,血清中四项指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AMI治疗前后BNP与Mb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1=0 .874 ,r2 =0 .5 14 ) ,TnI与HCY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3 =0 .75 1,r4=0 .4 6 8) ;但AMI经溶栓治疗后Mb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BNP、TnI和HCY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在其动态变化提示 ,AMI早期以检测HCY、TnI为佳 ,中期以检测Mb、BNP为佳 ,末期以TnI、BNP检测为佳。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Mb、BNP、TnI和HCY水平的动态变化说明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 ,并提示四项指标在AMI患者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诊疗价值 ,从而为AMI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疾病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用FHA测定52例CHD患者及42例同年龄的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CHD组患者的Hcy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危CHD人群进行定期检测Hcy,有利于CHD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IRMA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左心功能。结果: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能间差异均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5)。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BNP水平降低(P<0.01)。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D%,D即leftventriclefractionshortening)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在患者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浆中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是监测心衰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102例CHD患者和27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HCY和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CHD组血浆HCY以及CRP、TG、TC、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HD组血浆HCY水平与CRP、TG、TC、LP(a)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浆HCY、CRP、TG、TC、LP(a)水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浆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的预防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109例CHD患者分为三组,无症状型CHD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45例,心肌梗死组(MI)38例,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以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浆Hcy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进一步将观察对象分为一支病变组(46例),二支病变组(25例)和多支病变组(38例)。结果: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I组显著高于AS组(P〈0.05),AS组高于无症状型CHD组(P〈0.05);多支病变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一支病变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tHe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另外选择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tHe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tHe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CA125浓度变化情况,探讨血清CA125在HF患者疾病监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61例临床确诊为H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并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为Ⅰ级~Ⅳ级,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A125和血浆BNP的浓度,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排除特征的普通病人作为对照。结果:在HF组中,Ⅳ级、Ⅲ级的血清CA125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CA125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与血浆BNP浓度呈正相关(P〈0.05),含有胸腔或是心包积液患者血清CA125和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不含积液的患者(P〈0.05)。结论:HF患者血清CA125浓度与NYHA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断HF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进展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