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谷峰  罗焕敏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887-890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在体外、体内实验中已发现的有效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减少其毒性的多种物质。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资料文献分析评述。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和/或体内实验中,四环素、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β片层阻断肽、植物提取成分TA9001等物质能有效抑制Aβ聚集并减少神经毒性的药物,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与之相关的疾病也日益凸显.其中阿尔茨海默氏症(AD)就与之息息相关.AD是一种最常见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缺失、认知损害和人格改变.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三方面:老年斑(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减少及轴索和触突的异常等.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逐渐深入,日益证实胆固醇的代谢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综述了血胆固醇及脑胆固醇的代谢与AD的发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s d 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类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触发和诱导了神经元的变性。近年来,Aβ的神经毒性及产生机制一直是本病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无疑对揭示AD发病机制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β-淀粉样蛋白在脑组织的异常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之一.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可引起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并激活小胶质细胞和自噬功能,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造成的神经炎症降低了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使肠道内微生物进入脑内,促进了炎症反应.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栀子苷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剂。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栀子苷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自噬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β-淀粉样蛋白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精神病和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最早提出,是一种受年龄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各种易患因素中,年龄是AD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65岁以上人群中,AD的发生率约为5%,而95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40%~50%[1]。AD以渐进性遗忘及相继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神经心理改变为特征;发病隐匿,呈进行性不可逆性进展。病理学上以神  相似文献   

7.
左茹  曹雪滨  张文生 《中草药》2014,45(8):1184-118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级联损伤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是其主要病理改变。黄连素(小檗碱)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抑制Aβ蛋白聚集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等作用。综述近年来黄连素治疗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连素治疗AD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胞中的过度磷酸化的抑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堆积形成大量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自噬是一种机体内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自噬通路可以影响细胞中的Tau蛋白和Aβ,以达到治疗AD的目的。中医药的作用特点是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对发病机制不明的AD治疗有独特优势。目前中药对AD的防治已初见成效,研究者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以影响自噬的相关通路来调控自噬活性,从而进一步治疗AD。因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进行分类叙述,讨论不同类别有效成分和复方通过影响自噬相关通路,调控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以及Aβ的生成和清除等并延缓AD进程,为之后中药以影响自噬为切入点来防治AD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谷氨酰胺酰基环化酶的发现、结构、分布、功能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方法根据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谷氨酰胺酰基环化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Aβ通过与细胞表面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s,RAGE)结合诱发氧化应激损伤;也可以通过Aβ的第35位氨基酸残基蛋氨酸(Met-35)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还可以插入脂质双分子层,催化自由基的产生,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参与AD发病。地黄饮子、左归丸、黄连解毒汤等经典方,补肾益智汤、黄精地龙方、还脑益聪方等当代验方可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从而防治AD。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最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因其临床症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及较大的危害性而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中医学所主张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对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相较西医学具有较大优势,通过对古今中医学家对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理论的阐述及研究进行整理,以期对现代中医学临床辨治老年性痴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田旭升  安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31-2932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AD鼠氧化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模型组以β淀粉样蛋白(Aβ)注射海马制备AD动物模型,各治疗组分别在造模的同时灌胃左归丸和抗脑衰胶囊、脑复康。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匀浆CAT,MAO,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TNF-α蛋白的变化,运用RT-PCR测定各组海马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灌服后左归丸治疗组均能明显提高AD大鼠脑组织CAT活性、抑制MAO活性;中药治疗组能显著下降海马区域TNF-α含量和下调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左归丸对痴呆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CAT等抗氧化酶作用和抑制MAO活性,下降海马区域TNF-α蛋白含量和下调caspase-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知母总皂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10~40μMAβ25-35分别刺激PC12细胞48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改变。分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保护组。用0.5~40mg/L知母总皂苷和20μMAβ25-35共同作用PC12细胞48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测其活力改变。[结果]MTT法显示不同浓度Aβ25-35可引起不同程度凋亡,成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知母总皂苷保护PC12细胞,可抑制这种凋亡,5~20mg/L效果显著(P<0.01)。[结论]Aβ25-35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知母总皂苷对其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督脉敷贴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轻中度AD患者分为督脉敷贴组、常规敷贴组、多奈哌齐组各30例。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片治疗,常规敷贴组给予常规敷贴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治疗,督脉敷贴组给予督脉敷贴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老年性痴呆认知评定量表(ADAS-Cog)、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老年性痴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ADAS-CGIC)、老年性痴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AS-ADL)评分,并记录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24周后,3组ADAS-CGIC、ADAS-Cog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MSE、ADAS-ADL评分升高(P<0.05),且督脉敷贴组治疗12周、24周后ADAS-CGIC、ADAS-Cog评分低于常规敷贴组、多奈哌齐组(P<0.05),MMSE、ADAS-ADL评分高于低于常规敷贴组、多奈哌齐组(P<0.05)。常规敷贴组治疗24周后ADAS-CGIC、ADAS-Cog评分低于多奈哌齐组(P<0.05),MMSE、AD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微六味地黄汤对老年痴呆(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阐明超微六味地黄汤益智健脑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0)脑内注射建立AD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超微六味地黄汤10 g.kg-1组,给予不同处理,于造模后5,30 d处死动物,评价动物的认知功能,RT-PCR和ELISA检测bFGF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治疗后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六味地黄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大鼠脑组织有低水平bFGF基因和蛋白表达,造模后模型组和中药组表达增强,模型组、超微六味地黄汤10 g.kg-1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微六味地黄汤组bFGF水平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而模型组基本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超微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β1-40脑内注射后动物认知功能下降,超微六味地黄汤能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增强AD大鼠bFGF表达,是其益智健脑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厥阴病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4):274-277
弦脉的脉象是指"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的脉形,为临床常见且极为重要的脉象之一。弦脉在临床中有生理性弦脉和病理性弦脉的区别,其在脉象上有不同的表现。弦脉所主病证主要有肝病、疼痛、痰饮、疟疾等,主要以实证为主,亦可见于虚证或者虚实夹杂之证。其形成机制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机失调或邪气内阻导致肝气失于疏泄,脉气紧张,脉道拘急。肺病可见弦脉,主要多见于肺系慢病重病之中,其形成主要与气机失调、痰瘀邪气内阻、肺脾肾亏虚有关,肺系慢病和重病中可根据弦脉的软硬程度以判断胃气的多少或有无,注重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根据弦脉的兼夹脉象辨证灵活用药,为临床肺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有"有利不渴者,属太阴"的论述,结合《内经》中关于太阴病"口渴"的形成机理及典型案例,探析太阴病口渴与不渴的辨证关系."不渴"是其常,"渴"是其变.故不可以口渴与不渴来辨其属不属于太阴.  相似文献   

19.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两条治疗原则,即18条“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和11条“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前者是为水气病所定的一般治疗原则,而后者则为水气病的特殊治疗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中西医病名立体网络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冠心病中医病名之间及中西医病名之间的立体网络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对探讨冠心病中西医病名关系的意义亦作了系统的分析。于中医病名的规范化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