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有报道1000余种药物可以引起肝损害。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往常见的药物性肝病得到了一定的预防和控制,而认识较少的药物成了药物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中草药制剂导致的药物性肝病更加值得人们重视。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住院的102例药物性肝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为了增加对药物性肝病的了解,预防其发生,对1994~1997年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病50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美国,因黄疸住院的患者中,药物性肝病占2%~5%;非病毒性慢性肝炎中,药物性肝病占20%~50%。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使该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文就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5例临床分析黑龙江省电力医院祝波王亚林孙庆龄刘木寻校部保健科魏双艳刘亚萍药物性肝病是指治病过程中,虽用治疗剂量的药物,仍有可能引起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病是一种医源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采用药物种类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经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甩,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造成肝脏损害。目前,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该院自1998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7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现将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和药物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评价可疑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而总结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易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为该病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05年1月~2010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病历中,遴选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有效病例共172例,记录病人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响因素、转归等内容。结果: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黄疸,消化道症状为主,可伴有其他症状。本研究显示易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抗生素、感冒药、抗结核药较常见,占69.7%。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不具特异性,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也发生着变化,中药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中占36.7%,处于易引起药物性肝病药物种类第1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老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此类疾病的相关治疗原则。方法以本院收治的发生药物性肝病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容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各种临床特点、症状,以及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经过统计,导致老年药物性肝病的最常见药物为心血管药物,本研究中由该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病占比为42.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占总例数的18.0%,排在第三位的药物为抗生素,占总例数的15.0%;老年药物性肝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此外还可有黄疸、低热、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也有近半数的患者无明显症状。结论对于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老年患者,应当严格用药指征,使用肝肾毒性较小的药物,药物用量应当适当减少,发生药物性肝病之后应当结合药物类型、临床表现等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防影响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经过生物转化作用而清除。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病可占所有黄疸住院患者中的2%~5%,或“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的10%。而在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比例更高,可达20%或以上。在欧美国家中,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经肝脏作用后引起肝脏的损害和病变称为药物性肝病。近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年在我院住院药物性肝病病例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侯鹏鹏  李红伟 《中外医疗》2009,28(32):97-98
目的了解中药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近5年公开发表的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的文章22篇进行分析综合。结果多种中草药、中成药及常用方剂可引起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以停用相关药物和辅助治疗为主。结论多种中药可致药物性肝病,应加强管理,合理应用中药以避免药物性肝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DIL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治疗引起DILD的认识,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9例由抗结核药物所致DILD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不同。②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③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合并症、联合用药等对DIHD发生起作用。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对发生DIHD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2.
邵景  蒲利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76-1377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对药物性肝病(DI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对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病效果较好,早期使用可以加快肝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HIV感染者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84例诊断为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占34.52%(29/84);抗真菌类药物占13.09%(11/84);抗结核药物占17.85%(15/84);32例原有HCV/HBV(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史,但肝功能正常、HBVDNA、HCVRNA均在检测值以下,联用抗病毒类药物后引起肝损伤者占21.42%(18/84);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各占3.56%;其他占2.38%.艾滋病/HIV感染者合并真菌感染21例,合并结核感染17例,合并HCV/HBV感染32例.联合用药组较单纯抗病毒治疗组DILD的发生率高(P〈0.05).8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45.24%(38/84),胆汁淤积型22.62%(19/84),混合型32.14%(27/84).结论AIDS/HIV感染者时易发生肝损伤,抗真菌感染、抗结核或有肝病者联合用药DILD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生率较高;药物性肝损伤的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4.
85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的病因及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早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点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诱发DILD的药物主要是中草药(41.18%)、抗感染药(10.59%)、环境类毒物(10.59%)、解热镇痛药(8.24%)。慢性药物性肝病(chronic 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CDILD)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急性药物性肝病(acute 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ADILD)组,淤胆型的比例也高于ADILD。85例DILD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治愈50例,好转24例,无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DILD的常见诱发药物为中草药、抗感染药、环境类毒物、解热镇痛药,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CDILD易出现淤胆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杨桦  郑智敏  申秋  郑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44-145,148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性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120例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联合用药多,易出现肝损伤,以心血管药物最多,构成比为41.7%(50/12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构成比为18.3%(22/120),再次为抗生素,构成比为15.0%(18/120);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构成比为25.0%(30/120),黄疸构成比为11.7%(14/120),低热构成比为10.0%(12/120),皮肤瘙痒构成比为8.3%(10/120),无症状者构成比为45.0%(54/120);临床治愈率为71.7%.结论 心血管疾病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是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后大多无明显症状,老年药物性肝病与其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及长期联合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苏婷婷  张波  周颜 《医学综述》2013,(2):317-319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有1000种以上的药物与药物性肝损害有关。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易引起误诊及漏诊。现就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等予以综述,以加深对DILD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住院患者的构成比、临床特征及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2003—2009年天津市10家综合医院收治住院的DILD病例资料,统计分析DILD住院患者占呼吸内科、全院住院患者的构成比,以及各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病理学等检查项目结果。结果天津地区DILD住院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32:1,平均年龄为(69.28±12.09)岁。2003年DILD住院患者占呼吸科住院人数的4.52‰,占全院住院人数的0.31‰,2009年分别为39.5‰和1.51‰。影像学以网格状改变为主的占43.2%,以毛玻璃改变为主的占25.6%,伴有蜂窝样改变的占11.4%。26.7%的患者有肺功能检查资料,其中10.3%的患者行弥散功能检查。大多数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为(281.0±98.3)mm Hg。4.0%的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3.5%的DILD患者有病理学资料。结论 DILD住院患者占呼吸科和医院住院患者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确诊需要有经验的临床、放射和病理科医生共同参与。需提高对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活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急性药物性肝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发病规律、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2例因急性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引起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占45.2%),平均潜伏期(28±10)d;其次为各类中药,共占24.2%;相关科室同期病例以消化科最多(32.3%);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型(41/62,66.1%),重症或爆发性少见;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58.1%)、纳差、乏力、黄疸。结论抗结核药、中草药致肝损伤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详细问诊和排除性诊断是诊断的关键;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DILD)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特点,以及ANCA阳性的非原发小血管炎疾病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具有完整ANCA检查资料的DILD病例122例,比较ANCA阳性的非原发小血管炎组(A组)、ANCA阳性的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组(B组)与ANCA阴性组(C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细胞学分析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具有完整ANCA资料的DILD患者122例,ANCA阳性者36例,占29.51%;A、B、C组的患者数分别为7例、29例、86例。A、B组与C组相比,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降低较少,胸膜病变多见。A组患者发生少尿、血尿、蛋白尿、贫血、肾功能不全者与C组相似,均较B组少见。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BALF的细胞学、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等项检查3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ILD患者中,ANCA阳性患者的肺间质病变伴有胸膜受累较ANCA阴性者相对多见,TLC降低相对较少。ANCA阳性的非原发小血管炎疾病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相比,临床表现相似,但合并肾脏损害、贫血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吸取发达国家远程医疗发展的经验,以推动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方法:查阅、采集、翻译、研究以美国为首的诸多发达国家远程医疗的资料,与我国情况进行对比,寻找差距,明晰发展路子。结果:许多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独立的远程医疗专业的学术组织,发布了很多远程医疗的标准,大力推动了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没有这样的组织,而且标准规范也非常缺乏。结论: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情况严重,对远程医疗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中国更需要设立远程医学专业的相关学术组织以开展学术研究、探索、交流,更需要加强远程医疗标准的研究,以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