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治疗30例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Bhler角:术前-6°~20°(6.35°±10.34°),术后3个月20°~36°(28.32°±5.29°);Gissane角:术前71°~110°(89.76°±11.32°),术后3个月112°~140°(122.45°±7.89°);两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均获随访,时间9~23(14.23±2.23)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为8~11(9.2±1.5)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无内固定物折断等相关并发症。术后34~80(46.2±8.98)周取出钢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5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为90%。结论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很好暴露骨折部位,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对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涉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8年6月,采用经足跟部外侧延长的L形切口显露跟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高处坠落伤所致涉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6~57岁,平均37岁。左侧7例,右侧11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术前常规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及CT检查,骨折均累及距下关节并伴有不同程度移位,Gissane角及B?hler角明显减小。受伤至手术时间5~7d。结果术后3d1例伤口感染,术后5d1例创缘部分缺血坏死,经对症治疗后伤口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及B?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83.3%。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涉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1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6~16(10.3±2.1)个月。Bhler角术前为-9°~17°(5.6°±11.4°),术后恢复至15°~40°(27.5°±11.3°);Gissane角术前为75°~97°(85.6°±11.4°),术后恢复至110°~140°(127°±13.0°)。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结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骨折复位技巧,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T-LEP)内固定治疗累及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例累及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4周(7-14周)。3例出现术后切口红肿渗出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功能评定:优5足,良3足,一般1足。结论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骰关节的跟骨前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能恢复跟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骨折固定牢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跟骨骨折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男58例,女3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型17足.其中急诊手术13足,亚急诊手术50足.[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5年,平均4年3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有2足切口延迟愈合,1足发生切口皮缘坏死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2足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36例,良24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95.2%.[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距下、跟彀关节损伤的各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Bohlers角和Gissane角,具有固定坚强.并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治疗21例陈旧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内翻角(CVA)、跟骨高度以及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21.4±9.1)个月。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Pitch角、CVA角、跟骨高度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是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改善距下关节匹配度,纠正跟骨畸形,减缓距下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Gissane角。采用足功能Maryland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33足跟骨长度、宽度均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B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疗效:优24足,良8足,可1足,优良率为96. 97%。结论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距下关节面与跟骰关节暴露充分等优点,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双小切口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对切口并发症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外侧双小切口入路,有限切开暴露并复位跟骨,插入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2足)。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39.8岁。骨折依据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4足,Ⅲ型16足,Ⅳ型2足。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并进行比较。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切口没有发生感染和坏死。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比术前明显改善。所有跟骨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取钢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5足,良13足,可4足,优良率87.5%。结论外侧双小切口,切口并发症少,结合跟骨钢板牢固固定,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l例(44足)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必要时自体髂骨植入治疗.采用Palmer外侧入路,保持跟骨高度,恢复B0hler角和Gissane角,使距下关节面平整.36足采用跟骨解剖钢板压迫于跟骨外侧面.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8例用交叉克氏针从跟骨后面进针固定骨折块.结果 41例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26足,良13足,可5足.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能减少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01诊治的34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从外踝尖稍下1 cm至跟骰关节平面作一直切口长约5 cm,切口方向几乎与足底平行)复位骨折,于跟骨外侧骨膜下剥离后置入接骨板,采用模版定位法经皮置入导向器后钻孔并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4(12~3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应用抗生素并加强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经过4个月物理治疗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麻木症状消失。随访期间1例出现距下关节退行性改变。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26例,良5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改善,B?hler角为(28.74±2.58)°,Gissane角为(118.69±4.13)°,跟骨高度为(38.58±1.87)mm,跟骨宽度为(30.12±1.54)mm。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可塑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切口并发症少,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是需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