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这是第三批大规模中医药古籍整理工程,其目标是整理400种中医药古籍的规范通行本和传世本,明代程玠的《松厓医径》是其中之一.经过对国内珍藏《松厓医径》的图书馆藏本进行调查研究,厘清《松厓医径》的版本源流梗概,笔者认为《松厓医径》有4种版本: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刻本、明天启五年(1625年)刻本、清雍正集义堂刻本和民国《珍本医书集成》本.现将《松厓医径》版本源流考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医学心悟》为清代新安医派名医程国彭撰著,是程氏30余年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其提出的八纲立论、八法分治、伤寒四字主治及杂病、五官、妇科、外科治疗经验对后世医家及中药方剂都有巨大影响。透过《医学心悟》对程氏学术特色略作管窥之见,以期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3.
清代医家何梦瑶富于著述,《医碥》为其代表作。当前研究多认为《医碥》是以王肯堂《证治准绳》为蓝本整理而成。通过研读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医碥》除参考《证治准绳》外,还重点引用了清代医家景日昣的《嵩厓尊生》。在医论部分,《医碥》通过标注进行引用的有5处:卷一的"血""寒热"与"痿",卷二的"肺痿肺痈"和"疝";未标注而直接引用的有"瘟疫病论""七方""十剂"和"服药法则"等,引用篇幅均较大。在方剂部分,《医碥·诸方》直接从《嵩厓尊生》引用的方剂至少有45首,仅次于《证治准绳》。通过对《医碥》和《嵩厓尊生》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理清何梦瑶在医学上的继承和创见,对当前岭南医学等相关研究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正程莘农教授其不但是首届国医大师,同时还是我国工程院的院士、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程氏针灸"是一套以程莘农院士其学术思想作为核心而形成的针灸疗法,目前已被列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中。作者作为程氏针灸传承弟子,跟随程氏针灸专家团队学习,对程莘农院士辨治"痛证"经验有所收益,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程莘农院士从医70余年,辨治思路缜密,诊治痛症颇有特色,虽  相似文献   

5.
正程莘农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以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为核心的"程氏针灸"于2009年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院士60多年来致力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对针灸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易学、易教、痛苦小的"程氏三才针法",笔者作为程氏针灸第4代传承弟子,经过学习,有所  相似文献   

6.
清·程文囿的《杏轩医案》是一部学验俱富、别具特色的医案佳作.从“为医首重明理”、“读尽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不服药,得中医”、“情志之病,未可全凭药力”、“医者要善于体悟”、“尽信书,不如无书”、“治病不可见病治病”、“愈病之三要”、“病真药假”、“医贵识病”等十个方面,对程氏“超群迈众”,“开阔心思”的学术思想作出了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7.
张文华  张景明 《中医杂志》2014,(17):1522-1524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以"大长安医派"为经线,以各时代的大长安代表医家为纬线,系统梳理"大长安医派"的学术思想,从中凝练"大长安医派"的学术特征,树立大长安医派旗帜,弘扬大长安医派"重视理论研究,理论服务实践;注重理论继承,丰富发展理论"的学术思想,确立大长安医派在中医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应用,进一步研究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国彭,字钟龄,清代名医。程氏《医学心悟》,乃为后世诸医必读之典本。是书尤以“医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和“三消”(上、中、下消)证治以及“止嗽散”方剂,为后世临证效法而推崇倍至,屡验不衰。然程氏还有一独特的经验,鲜为世医瞩目,就是运用香苏散方(由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学方法整理研究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著作,探析四大家在医易会通方面的学术思想。金元四大家身处特殊的时代,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医易方面延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故从"医易会通"角度探析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的本源,分别从学术背景及原因、会通的形式与观点及会通的意义三方面进行阐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最终发现在一定意义上,医易会通更多的是一种取类比象、以此类推的思维方法,四大家以此来阐明自己的主流学说思想或者就医易关系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谈允贤为明代著名女医,其所著的《女医杂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几部医案之一。从中选取"不寐"一案,分析其临证特色和学术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