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呕吐”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证,外感、內伤皆可出现,缘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朝食暮吐谓之“胃反”,泛恶欲呕谓之“恶心”,凡此皆属呕吐之类。  相似文献   

2.
王清华 《陕西中医》1989,10(7):331-332
<正> 《金匮要略》论痹病内容有湿痹、血痹、胸痹及历节。本文拟根据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病变证候特点,扼要阐述如下。一、微汗治湿痹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治疗当取微汗。“但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此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之旨欤”(《金匮要略心典》)。“若大发其汗,阳气奔腾……湿邪留滞,故反遗留,而病不愈也”(《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如“风湿相搏……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病·第十八条》)。  相似文献   

3.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汉是后世治疗渴症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拟将其治疗概括为八法,试述如下: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法此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口渴症,方用白虎加人参汤。《痉湿喝病》篇第二十六条指出:“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多汤主之。”“喝”是伤暑病,所谓“太阳中热”,是指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证。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感受暑邪,暑热熏蒸,多致腠理开而汗出,汗出多而腠理空疏,故其人恶寒;暑必发热,  相似文献   

4.
呕吐一证,为临床常见,病因多种,病机复杂。尽管《金匮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但散在《金匮要略》各篇之中的治疗呕吐的条文也复不少。现全面加以整理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呕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边秀娟 《中医研究》2003,16(6):13-15
《金匮要略方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该书治法严谨 ,方药精练 ,尤其论胸痹一篇 ,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上均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笔者就本篇论治特点 ,谈些个人浅见 ,供参考。1 胸痹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第一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本条主要精神的概括 ,历代医家对“阳微阴弦”的解释稍有分歧。如《金匮要略释义》认为阴阳指诊脉之…  相似文献   

6.
一、咳而上气与肺胀之关系肺胀之论述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然需明确咳嗽上气与肺胀之关系。首先,咳嗽上气是一个症状加病机而命名的一个疾病,咳嗽言其症状,上气言其病机。上气者则气机  相似文献   

7.
崔幸琴  丁瑞云 《光明中医》2007,22(12):10-11
<金匮要略>(简称<金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有"医方之祖,杂病典范"之誉.<金匮>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誉,是以它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分不开的,著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对妊娠腹痛的论述中提出了3种证型的治法:阳虚寒盛,治以温阳祛寒,用附子汤;冲任虚寒,治以温经暖宫,用胶艾汤;肝脾失调,治以调和肝脾,用当归芍药散。  相似文献   

9.
章浩军  范文东  李丽  罗秀清 《新中医》2016,48(12):162-164
对《金匮要略》有关痹病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从痹病之因机、分证、治法、方药诸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形成仲景痹病论治学术体系,并用之指导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治虚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 ,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 ,即阴阳气血俱虚 ,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 ,除《金匮要略·虚劳篇》中七法及附方外 ,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笔者将其归纳为十法 ,浅述如下。1 补阴生气 ,助阳化水法 本法用于阴阳不足 ,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 15条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 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这两条症状一为…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金匮要略》中对咳喘的辨证施治十一法,即:寒饮郁肺者用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法;痰浊壅盛者用宣壅导滞,利窍涤痰法;风热夹饮邪上逆者用宣肺泄热,降逆平喘法;外感风寒,内郁化热者用解表化饮,清热除烦法;肺胃津伤,肺气上逆者用清养肺胃,止逆下气法;饮邪上乘,胸阳痹阳者用宣痹通阳,豁痰利气法;膈间支饮,虚实错杂者用通阳利水,补虚清热法,饮热郁肺,腑气不通者用逐饮荡热,行气开郁法;饮热肺壅,肺气郁闭者用泄肺逐饮,开结平喘法;阳虚寒饮内盛者,用通阳散寒,化饮止咳法,饮积胸胁,正气未衰者,用攻逐水饮法。  相似文献   

13.
对《金匮要略》有关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进行了归类分析 ,阐述了本书中治疗湿病的特点。提出了病因方面的外湿、内湿 ,在辨治方面提出湿病本证、湿病变证及湿病类证 ,并对本书中的方药、治法等进行了较详尽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戴天木 《中医杂志》2003,44(1):66-67
脾主运化、升清而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可发生多种病证。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有关治脾之法,内容极为丰富,散见于《金匮要略》各篇之中。这些内容,实为防治脾胃病之指南。兹分述如下。 1 温中散寒法该法适宜于脾胃阳虚,中焦寒盛所致之腹满痛、呕吐、泄泻等病证。如第十篇第十四条:“心胸中大寒痛,  相似文献   

15.
下血,又称便血,为胃肠脉络受伤所致。《金匮要略》对下血的认识比较深刻,其病位分远血与近血,辨证分肠道湿热与脾胃虚寒证,治疗以清热化湿和健脾益阳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匮要略》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方的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认识到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水"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心阳虚为本,血瘀、水停、痰饮为标;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分为以本虚为主证型、以标实为主证型和以本虚标实为主证型;桂枝、茯苓、白芍、地黄、防己和甘草是《金匮要略》治心衰方中的主要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要紧握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7.
一、风水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以下简称“本篇”)第二条指出“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明确说明风水的病机责之“风气相击”,即外感风邪影响肺气而致。肺主宣降,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气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治肝12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藏血,主疏泄。肝之阴阳、气血失调,或邪犯肝经,使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可致多种病证。纵观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有关治肝之法泛见于多篇原文之中,内容丰富而较全面,至今对临床治疗肝病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圣张仲景不仅创立了六经辨证,而且在杂病诊治上也贡献卓越,其中对于急慢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首开先河。笔者循仲景之治法,治疗心脏病,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匾要略》论述的虚劳病范围很广,内容较杂,凡是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皆称为虚劳。因此需认真总结其辨证施治规律,从中归纳出证治特点,对于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三五劳七伤为发病原因“五劳”,指五脏之劳,即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亦包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食伤,忧伤,饮伤,居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亦包括《巢源》所说的“大饱伤牌,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