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声音     
《中国医院院长》2008,(6):13-13
“从长远看,应该鼓励门诊药房市场化、促进独立药物销售体系的发展成熟、并逐步消除医院对药品的加成。但目前推进‘医药分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对于医药分开问题,第10套医改方案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院士、中大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表示,本套方案中并不主张医药分开。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提出四个分开,即“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作为医改方向。在四个分开中“医药分开”也是医改的难点。“医药分开”要分到什么程度?医药分开后,医院失去的药品销售收入如何补偿?如何平衡医院与药房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系列问题仍有待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医院院长论坛》2012,(3):45-45
2012年5月18日,北京市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暨医改工作会议,发布《北京市公点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两个分开,三个机制”,先期选择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5家市属公立医院,分别在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不同方而进行试点。其中,北京友谊医院试点取消15%的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要求,成都市选择了较为彻底的管办分开,于2010年1月成立医管局。医管局是正局级的编制单位,市政府将市卫生局所属的14家公立医院划到市医管局。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28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医管局”)挂牌成立,至此,北京市医改开启了“管办分开”的新篇章,结束了北京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多年来既管行业又办医院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葛震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455-455
卫生部领导高度评价“芜湖模式”,称其为全国医改作出了很好的尝试 “芜湖市为全国的医改作出了很好的尝试。”国家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日前对芜湖市“医药分开、药品统一管理”的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芜湖综合了各地的经验,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中心,将药房人员人事、工资关系划转药管中心,让“医”与“药”实现了真正的分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改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这块“硬骨头”被摆上桌面。代表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核心问题的医药分开,也终于被放到了不得不改的位置。在全国300余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之后,以北京、深圳为代表的城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也在2012年中期迈开步伐,并在20l3年呈现出不同的改革效应。  相似文献   

8.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5):642-644
王宁利(《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王宁利,男,医学博士,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眼科临床部主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希利(Shiley)眼科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教授、主任医师、青光眼科副主任。2002年1月至今,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眼科专业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医学院眼科专业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以来,医药分开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医改意见》将医药分开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但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政策思路中,既没有明确医药分开的政策内涵,也没有提出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又一个与卫生系统同级并行的管办分开模式于2010年1月诞生在成都。成都市医院管理局(下称“成都医管局”)成立伊始即高举“需方福利化,供方市场化”的医改大旗,毫不顾及全国上下对医院公益性和政府补偿的口水之争,果断地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竞争,并鲜明地提出“要让医护人员有幸福感”,颇为高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轮廓未显之际,深圳正酝酿在今年6月出台一份新的医改方案。这份由深圳市卫生局制定的医改方案,拟对“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以及人事和分配制度等结构性难题动大手术。其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有望在全国率先取消“药品加价”政策,告别“以药养医”。  相似文献   

12.
铜陵市狮子山区是全省32个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全区现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4所,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待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所.其中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基层医改工作要求,全部实行标准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2010年狮子山区认真按照全省基层医改试点工作部署和铜陵市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根据区情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科学谋划并强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安徽省基层医改试点工作指导组先后4次来区督查指导,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医药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中难度较大的工作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医药分开不仅仅是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涉及整个医药体系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且各部门通过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 2012年7月1日起,北京市陆续在市属5家公立医院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实行医事服务费政策的试点工作.分析试点实施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医药分开对各利益群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医改新走向     
新一轮的医改方案主要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今后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医药分开,将来国家还要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可能还要进行试点。"在本刊主办的"中国医院院长年会2007"上,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本刊专家指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医药分开的管理模式,并进行了3年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在江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样调查了医药分开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盈亏、门诊量变化、员工工资待遇和药品价格等情况,对此次医药分开改革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路璐  于鹏  耿辉  吴家锋 《中国病案》2014,15(10):48-50
目的 分析我国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下的门诊患者满意度变化,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门诊患者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下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启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前后,医师诊疗时间由小于5分钟占主导变为6分钟~10分钟占主导;患者对诊疗时间满意度逐步提升;门诊医保患者占比由68.3%变为76.5%.结论 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切实降低患者看病负担,引导患者理性选医,对患者和试点医院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建议继续不断推广,保证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医药资讯     
张茅:县级医院改革要以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本刊讯"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综合改革,率先在医药分开上予以突破,进而推动治理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维护县级医院的公益性。"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总结讲话时指出,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县级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支付方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改革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最终实现医药分开,解决县级医院以药补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备受关注的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医院管理局——成都市医院管理局正式“起航”,这是成都市医改的一项有利探索,医管局的成立,意味着“管办分离”的成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破冰前行。医管局拥有行政职能,但并不属于政府部门机构,而是采用公司化运作。医管局甫一开展工作,就针对公立医院效率不高问题,开具了四个“处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行渐深,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步飞云掣电。回首医改大潮中的信息化发展轨迹,信息化为医改“铺路搭桥”的作用和效果历历可数、不分畛域,无论是推行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还是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实行医药分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与探讨医药分开前后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和结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医药分开前2016年10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期间和医药分开后2017年10月1日-2018年4月30日期间在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做肺癌手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分析其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及趋势。结果医药分开后肺癌手术患者的均次住院费用由医药分开前的85649.47下降至73589.12,日均住院费用低于医药分开前(P<0.05)。与医药分开前比较,医药分开后肺癌手术患者的西药费下降,西药费的构成比(18.76%)低于医药分开前(24.91%),治疗费和一般医疗服务费上升。结构变动度构成分析结果显示,西药费、材料费的结构变动值呈负向变化,诊断费、一般医疗服务费和其他费用的结构变动值呈正向变化;与医药分开前比较,西药费(42.20%)对住院总费用结构变动度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诊断费(13.15%)的结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医药分开之后,肺癌手术患者的西药费、诊断费和材料费均有所下降,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和治疗费有所上升,符合国家医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