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原因及如何避免中转开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行三孔或四孔法LC 789例中14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转的原因.结果 本组中转率为17.7%,14例均完成相应手术,1例术后并发胆漏,均痊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原因有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变异、术前漏诊误诊等.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操作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率.把握中转时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胡世林  陆航 《中国保健》2009,(17):699-7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时机的把握。方法:对2000年5月~2008年5月872例LC中32例(3.7%)中转开腹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因胆囊区致密性粘连及出血术野不清27例,肝外胆管损伤5例,给予中转开腹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各种解剖,规范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时机,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熟练LC基本操作技术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行中转开腹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时机,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LC中转开腹手术55例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LC成功者16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时机.结果 研究组年龄≥60岁、胆囊壁厚度≥5 mm、结石嵌顿直径≥2 mm、有糖尿病病史比率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87.3%(48/55)比26.2%(44/168)、49.1%(27/55)比5.4%(9/168)、32.7%( 18/55)比11,3%(19/168)、58.2%( 32/55)比25.0%(42/168)、( 25.6±4.2)μmol/L比(16.8±2.5)μmol/L],发病时间≥72 h比率低于对照组[58.2%(32/55)比96.4%(162/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部手术史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占49.1%(27/55).结论 正确评估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手术时机,及时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194例胆囊结石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68例、胆囊息肉6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结果:经LC治愈186例,平均住院时间5.2天。中转开腹8例,其中1例高位胆管损伤转安医大手术治愈,胆囊癌1例、胆囊床出血1例、胆囊十二指肠内漏1例、胆囊三角区粘连局部解剖不清4例经开腹手术治愈。手术并发症6例。结论:县级基层医院开展LC手术应分阶段,根据手术医生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掌握适应证,逐步扩大适应证,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及时选择开腹手术,避免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1020例LC患者,选取其中36例中转开腹患者作为病例组,108例LC成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istic回归模型分析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5岁(OR=3.234,95% CI:0.532~6.853),病程>72 h(OR=2.342,95% CI:0.568~5.656),上腹部手术史(OR=2.453,95% CI:0.345~7.453),胆囊壁厚度≥6 mm(OR=2.453,95% CI:0.453~6.343),白细胞计数≥15.0×109/L(OR=4.532,95% CI:0.535~8.329)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进而选择手术方案,对降低LC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卫东  张勇刚  赵全年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88-1789
目的总结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体会,以减少或避免LC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LC成功520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结论只要我们注意术中操作细节,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减少或避免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基层医院开展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TVLC)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296例采用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在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结果 296例采用TVLC治疗的患者中:共中转开腹10例(3.37%),置腹腔引流管22例(7.43%),严重并发症(胆瘘)2例(0.67%),术后大出血1例(0.33%),均经积极处理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以上36例出现手术或术后异常的患者中,由于适应证或术前检查不充分共占23例(63.88%)。结论 TVLC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基层医院完全可以开展,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筛选手术患者,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正确把握中转开腹手术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正确处理等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严冬 《中国校医》2014,(8):608-60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探讨安全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对2008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512例接受LC患者中中转开腹手术22例的临床资料、中转开腹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的原因为:胆囊三角及周围致密纤维化或炎症明显,解剖关系不清11例;胆囊动脉及分支、胆囊床出血难止6例;胆道损伤1例;腹腔粘连,无法建立气腹1例;胆囊严重萎缩1例;Mirizzi综合征1例;膈肌损伤1例。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和减少胆囊动脉出血,可以降低中转开腹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生理性解剖结构的辨识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5例中5例急性胆囊炎水肿严重,Calot三角的解剖不清,中转开腹,1例术后第4天钛夹松动引起胆漏,占0.7%,行二次开腹手术治疗.130例成功施行LC,成功率96.3%.亦无内脏损伤、腹腔内出血、肠漏、感染及结石残留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 ~ 90min,平均46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5d.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Calot三角的解剖,精细操作,灵活地运用多种解剖分离技巧及诊疗策略能顺利完成LC.而术中病情复杂适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53例成功行LC,手术时间45~ 130 (56±10) min,术中出血量5~130 (80±25) ml,所有患者均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随访6~ 12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因术中胆囊暴露不佳、胆囊三角粘连严重、术中出血原因中转开腹,1例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中转开腹行胆肠吻合术.2例患者死亡.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熟练地掌握LC的操作技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时实施LC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2例胆囊炎患者进行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操作方式。结果:92例患者中,3例患者炎症粘连严重、1例患者胆囊管过短中转开腹手术、手术过程中安置腹腔引流管9例,其余病例在腹腔镜下的手术都非常顺利。本组92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1例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炎的切除手术治疗可减少胆管损伤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LC的手术适应症正在扩大。  相似文献   

12.
周伟 《现代保健》2010,(21):100-101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儿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施行的863例LC手术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全组完成LC手术855例,中转开腹8例,中转原因为:胆囊三角区呈冰冻样改变3例,Mirizzi综合征2例,术中出血不能控制2例,术中胆总管损伤1例。LC术后严重并发症2例而再次手术。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细致,重视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LC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结构不清、致密粘连而分离极为困难以及术中出血、损伤难以处理的病例应果断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LC的15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4.145%,原因可概括为解剖因素、术中出血、胆总管损伤、其他原因等,中转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把握LC手术适应证及术中精细操作是降低中转率的关键,当操作困难或对手术没有把握时,中转开腹是安全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1521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22例中转开腹.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管损伤2例,术后胆漏2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术后腹壁穿刺孔出血2例,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仔细、规范、沉着冷静,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2月~2008年1月施行的886例LC病例,对11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86例LC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8.7%,中转开腹11例,占1.2%.其中主动中转开腹8例,被迫中转开腹3例.结论:LC的微创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本身局限性也同样十分突出,果断中转开腹是LC避免损伤胆管、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LC开展的早期应适当放宽中转开腹的指征,随着腹腔镜术者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LC的中转开腹率也会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AC)可否列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方法 332例临床诊断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AC患者分为LC组(n=227)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n=105),分别进行LC和OC,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外胆管损伤.LC组患者中,201例(88.5%)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26例(11.5%),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致解剖困难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LC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OC组.结论 AC应该列为LC的适应证,而对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适时中转开腹是明智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刘源  朱卫平 《工企医刊》2006,19(2):28-2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05年3月行 1003例LC,中转开腹31例的临床资料。原因分析:以往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本次发作时间较长;胆管损伤;胆总管结石;术中出血:胆囊或腹腔粘连;解剖变异;器械故障。结论: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在腹腔粘连严重,出血及胆道损伤等情况时主动中转开腹手术,恰当处理,清晰暴露,密切配合,有助于降低中转率和LC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陈军  杨俊  宋心锁 《现代保健》2009,(15):65-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困难的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手术操作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完成的39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复杂困难的胆囊切除术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腹腔镜下困难的胆囊切除术中,43例获得成功,5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和术者的经验,精确处理Calot三角,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腹腔镜下困难的胆囊切除术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陈军  李伟  杨俊 《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59-160
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时机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51例,胆管损伤4例、腹腔内出血8例、解剖变异4例、胆汁漏4例、(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及Mirzizzi综合征等原因)致Calot’s三角粘连22例、胆囊管残端及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癌及合并病变4例、胃肠道损伤2例。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胆囊三角区粘连、出血、胆道损伤、胆管血管变异以及Mirrize综合征等原因,其中所占比例最大为胆囊三角区粘连,为56.86%。结论及时发现、诊断和适时中转开腹,是降低LC手术能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