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揭示吴茱萸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吴茱萸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吴茱萸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法定的吴茱萸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吴茱萸的剂量80%分布在0.3~8.0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19.44%,不符合率80.56%。结论:吴茱萸在汤剂中的剂量以0.3~8.0g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附子在当代汤剂中的用量规律。方法: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载体,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及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附子剂量的80%分布在4.520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89.06%,不符合率为10.94%。与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相比,在剂量阈、最大值、治疗窗、均数、极差、最常用剂量值、常用剂量范围等指标上,当代都要高于或宽于清代。结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认为,附子在汤剂中的剂量以320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89.06%,不符合率为10.94%。与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相比,在剂量阈、最大值、治疗窗、均数、极差、最常用剂量值、常用剂量范围等指标上,当代都要高于或宽于清代。结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认为,附子在汤剂中的剂量以320 g为宜;当代比清代运用附子的剂量要大,范围要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滑石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滑石为检索词,以汤剂为对象,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滑石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统计处理后,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法定的滑石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滑石的剂量80%分布在8~30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符合率为71.4%,不符合率为28.6%。结论:滑石在汤剂中的剂量以8~30g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知母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知母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知母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知母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民国中医名家运用知母的剂量80%分布在4g-23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77.5%,不符合率为22.5%。结论知母在汤剂中的剂量以4g-23g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 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 附子的剂量80%分布在2~16 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92.06%,不符合率为7.94%.结论 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常用剂量为2~16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人参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人参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人参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人参的剂量80%分布在4~25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23.6%,不符合率为76.4%。结论:人参在汤剂中的剂量以4—25g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石膏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借助软件Excel 2010,将民国中医名家公开出版的临床专著或用药经验集中的汤剂中的每味中药及其剂量输入计算机,以石膏为检索词,获取含有石膏的方剂共200个.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对其剂量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石膏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石膏的剂量63.5%分布在11~92 g,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43%.结论:石膏在汤剂中的剂量以11 ~92 g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杏仁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杏仁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杏仁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杏仁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杏仁的剂量80%分布在7.67g-9.89g之间。符合《中国药典》法定剂者占21.35%,完全符合率为20.26%,不符合率为78.65%;9-10g者414方,占90.2%。结论《中国药典》杏仁的法定剂量4.5g-9g总体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民国中医名家用量偏大,其剂量上限宜提高至10g。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SPSS 20.0提供的描述性分析进行数据挖掘了解吴茱萸在现代临床应用上的剂量情况及量效关系,并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吴茱萸剂量作对比分析。方法:文献检索近17年期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应用吴茱萸的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病例报道和临床观察文献,采用均数、百分位数(Px)和极差(R)等统计方法对中医医家运用吴茱萸的剂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吴茱萸的剂量阈为2 g,治疗窗为2~30 g,平均使用剂量值为9.71 g,其中77.96%(336/431)分布在6~15 g之间。当患者有头痛或眩晕时,其常用剂量为6~15 g;恶心、呕吐时,其常用剂量为6~12 g;反酸时,其常用剂量范围为3~5 g。结论:研究发现吴茱萸在汤剂中的剂量阈和治疗窗可适当提高或扩宽,以6~15 g为宜。相比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2~5g的剂量使用范围明显偏低、偏窄。数据挖掘结果较客观地反映、总结了吴茱萸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量效关系,有助于推动吴茱萸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知母为检索词,对丁甘仁、费绳甫、陆渊雷、冉雪峰、汪逢春、吴瑞甫、恽铁樵、唐宗海、陈莲舫、张山雷、张锡纯、祝味菊、周小农、曹颖甫等14位民国中医名家公开出版的临床专著或用药经验集进行搜索,共获取含有知母的汤剂处方231方。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对其运用知母的剂量进行研究,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知母剂量6g~12g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知母的最低起效剂量为2.5g,有效剂量范围为2.5g~46.9g。其中80%分布在4g~23g之间,这是中医名家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缓冲盐对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其游离药物能力的影响,并对阿魏酸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缓冲盐(Na2HPO3-NaH2PO3)平衡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法在0.56~2.8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小于1.1%。缓冲盐平衡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脂质体的吸附作用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能力。其中HPD450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在97.2%~100.8%,平均回收率为98.1%。结论:缓冲盐可提高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