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和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的尿路感染情况有无差异,是否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代替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节约资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方法随机抽取需留置尿管的神经内科病人98例,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尿路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  相似文献   

2.
两种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和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的尿路感染情况有无差异,是否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代替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节约资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方法随机抽取需留置尿管的神经内科病人98例,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尿路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  相似文献   

3.
留置尿管病人集尿袋更换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索重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病人在长期留置尿管过程中集尿袋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从而降低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留置尿管后实验组病例第1次更换集尿袋时间为l周,留置尿管时间超过l周后,更换集尿袋时间改为每周2次;对照组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对两组病例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对比两组病例的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l周内两组病例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X2=2.29,P>0.05,差异无显著性;10天内尿液培养阳性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50,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集尿袋的更换在初置尿管后每1周更换1次,频繁更换集尿袋会造成密闭引流系统的开放,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更换尿袋时间与产生尿路感染的相关程度,以指导临床神经内科医生的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8年9月神经内科出现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不需每日更换尿袋,减少了细菌逆行感染和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5.
留置导尿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内科病区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患者61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间隔时间内予以更换集尿袋,追踪监测尿培养,对出现尿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在严格按照护理质控与院内感染要求下,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以一周一次较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集尿袋不同更换时间与尿液细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置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 ,留置导尿引起的感染 ,是最常见的尿路感染。引起留置导尿病人的泌尿系感染的因素很多 ,除导尿时带入细菌外 ,主要从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和集尿袋的放尿口处侵入。临床上常采用更换集尿袋 (1次 /日 )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1 ,2 ] ,但也有作者认为留置导尿期间频繁更换集尿袋可破坏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密闭性 ,造成集尿袋的污染 ,细菌通过导尿管腔内感染[3] 。因此 ,研究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适宜时间 ,对减少因更换集尿袋所致的感染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0例病人中 ,男 7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对每天更换集尿袋频率观察,评价其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尿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阳性率及取尿管后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经尿袋放尿口取样的尿液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数>200/mL(χ2=0.214,P>0.05);两组分别有5例和7例大肠杆菌>105/mL(χ2=0.050,P>0.05);其中,分别有5例和4例患者取出导尿管后,有尿急、尿频症状(χ2=0.004 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在尿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阳性率及取尿管后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每天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尿管患者尿液中细菌生长、尿路刺激发生,没有显著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素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50-1151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腹部手术并留置导尿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留置导尿<3天者不更换尿袋,留置导尿3~7天者更换集尿袋1次,留置导尿时间>1周者每周更换集尿袋2次;对照组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比较两组尿管拔除时发生菌尿及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为3.37%,轻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92%,主诉尿路疼痛;对照组菌尿发生率为14.86%,轻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6.4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集尿袋更换时间有利于防止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保留导尿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西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腹部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观察组每3 d更换1次集尿袋,对照一组每天更换1次,对照二组每周更换1次。对比分析3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10.00%,对照一组为26.67%,对照二组为23.33%。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尿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每3 d更换1次集尿袋为最佳频率,可以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并分析我院泌尿外科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尿培养标本中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和药敏率。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系统并辅以手工方法。结果:共分离出3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5株,占69.4%;革兰阳性菌96株占27.2%;真菌12株,占3.4%。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163株,占46.2%;粪肠球菌39株,占11.0%;肺炎克雷伯氏菌20株,占5.7%;产酸克雷伯氏菌15株,占4.2%;屎肠球菌14株,占4.0%。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97例,检出率为59.5%,肺炎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7例,检出率为35.0%;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用药。细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于不同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尿液标本300份,采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尿细菌培养,比较分析UF-1000i筛查结果与尿培养结果。结果:细菌数量最佳临界值为595.3/μL,白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为55.4/μL;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特异度为97.55%,敏感度为86.4%。结论: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于细菌尿路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操作简便、快速,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以及尿液培养可提高诊断鉴别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尿IL-8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惠琴  郑洁  王阳  宋新 《北京医学》2001,23(1):25-27
目的 探讨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清和尿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双夹心双抗法检测了53例女性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清、尿中的IL-8水平。结果 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尿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急性肾盂肾炎病人血清IL-8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清IL-8水平与尿中白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尿IL-8升高可作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一个诊断依据,血清IL-8水平的升高可作为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电切术后两种引流袋对尿路感染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娇  许利卷 《海南医学》2011,22(7):141-142
目的探讨抗返流引流袋在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导尿的179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抗返流引流袋组(A组94例)和普通集尿袋组(B组85例),抗返流引流袋每周更换一次,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一次。对两组一周以内及一周以上的尿培养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一周以内及一周以上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P〈0.01;χ2=33.13,P〈0.01)。结论抗返流引流袋可以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沉渣中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436例尿液标本作为观察组,80例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均留取清洁中段尿同时做细菌培养和用Cobio XS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以尿培养为金标准,制作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ROC曲线,利用SPSS19.0软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沉渣细菌和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0.14%和33.26%,对照组分别为6.25%和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36份尿液标本中,培养阳性118例占27.1%;以尿白细胞和细菌量作为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820,临界值分别为13个/μL(白细胞)、111个/μL(尿细菌数);Cobio XS分析白细胞筛查的灵敏度为76.3%、特异性为82.7%、阳性预测值为62.1%,阴性预测值为90.4%、假阳性率为17.3%、假阴性率为23.7%.Cobio XS分析细菌的灵敏度为84.7%、特异性为76.7%、阳性预测值为57.5%,阴性预测值为93.1%、假阳性率为23.3%、假阴性率为15.3%.结论 Cobio XS尿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及细菌数用于临床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符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还存在一定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仍不能替代尿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多数阴性者得以筛除.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丽霞 《吉林医学》2012,33(31):6754-6756
目的:探讨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对确诊的45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与同期住院的30例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0%,以女性更为明显(P﹤0.05);糖尿病组无症状菌尿(ASB)、急性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7.8%、44.4%、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两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为68.9%和66.7%,真菌感染发生率糖尿病组8.3%高于对照组3%。结论: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多为ASB、急性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积极降低血糖的基础上,采用正规抗感染治疗,尤其重视ASB治疗,是减少和预防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尿路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52例男性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致病菌169株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54%,其中大肠杆菌占31.95%,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8.34%,真菌占20.12%;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渐加重。结论:男性尿路感染致病菌仍以大肠杆菌为主,但球菌及真菌感染明显增加,临床上应重视尿路感染的耐药问题,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陈岗 《中原医刊》2007,34(21):33-34
目的 了解医院内与医院外泌尿系细菌感染致病菌与临床特点,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泌尿系感染病原学阳性的患者中,取符合诊断标准完整病例157例,对其临床情况和192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医院外泌尿系感染患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G-杆菌占多数,医院内泌尿系感染患者多有慢性病、导尿、糖耐量异常、长期卧床史,且有抗菌药物使用史者多,致病菌因真菌、G+菌增多,G-杆菌低于院外泌尿系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真菌感染医院内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外感染,且耐药菌较多。结论 医院内外泌尿系细菌感染有着不同特点,注意病原学检查,及时了解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和药物敏感状况,对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造成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增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