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LBBB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77例LBBB患者25例诊断冠心病,其中左前降支病变21例,回旋支病变9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明显增加。结论: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增多的LBBB患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大,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患者LBBB的出现可能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 观察急性心梗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同期急性心梗无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在CK峰值、心功能方面(Kill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Killp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4.
720例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控讨右束支阻滞(RBBB)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年龄轻的RBBB无器质性心脏疾患或健康者较多。结论:当CRBBB合并电轴明显左偏时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和46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化、临床事件、心电图、冠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72.36±19.21 vs 62.97±12.21,<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6.23±15.36 vs 146.32±30.74,93.69±10.42 vs 78.25±17.58,<0.05),其中52.6%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9%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79%。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5530例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530例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的分析,发现有顺质性心脏病患者占76.17%,其中以高心病、冠心病发生率最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整个束支阻滞的大多数,为72.66%,男女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男女之比2.88:1。分析了几种较常见的束支与分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3年~1997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中,5例并发束支传导阻滞,均已死亡,现就其病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6~71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4例(同时伴下壁3例,伴后壁及右室梗塞1例),急...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4岁。临床诊断 :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示 :心房纤颤。QRS波群呈 3种形态 ,室上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R -R间期 <0 72s时 ,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 ;R -R间期达 1 4 4s时 ,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伴 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及 4相右束支传导阻滞。2 讨  论3相及 4相束支传导阻滞均为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前者在心率增快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而当心率减慢时束支阻滞现象消失 ,为快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 - 3相阻滞 ;后者为心率减慢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 ,而当…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0岁.因患白内障要求手术就珍.心率52次/分,律不齐.心音弱,第二心音分裂,血压17/12kPa.询问其病史,活动后心悸.2003年10月7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2:1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于是收入院治疗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其他并发症特点。方法对2007~2009年常规心电图发现为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4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心脏病变和冠脉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27例(57%),主诉胸痛或心绞痛16例,无心绞痛者11例。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5例;(2)确诊高血压病者5例(11%),其中有胸痛者1例,无胸痛者5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3)扩张型心肌病6例(13%),其中有胸痛者2例,无胸痛者4例。无胸痛者中仅1例冠状动脉造影是右冠状动脉单支临界病变;(4)确诊瓣膜病2例(4%),均无胸痛,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5)孤立性LBBB,而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者7例(15%),其中有胸痛者2例,无胸痛者5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论 CLBBB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病,也可见于健康人。对于LBBB患者需结合高危因素进行全面临床分析,冠脉造影检查对明确LBBB是否并发冠心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例快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并对其发生机理略加讨论。例1,刘某,男,60岁。因劳累后心慌气短5年,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心功能Ⅲ级。Ⅱ导联记录的心电图,示异位心律,P消失代之以f波。第1、2、3、4、6个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形;第5个QRS波群形态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临床症状而心电图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基础病因。方法43例患者均因体检发现心电图有LBBB,行心脏超声、胸片、血脂、血糖、心肌酶及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等检查,确定其病因。结果43例无症状LBBB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DCM)13例(30.2%)、冠心病10例(23.3%)、主动脉瓣病变5例(11.6%)、高血压心脏病3例(7.0%)、心肌炎3例(7.0%)、风湿性心脏病2例(4.7%)、先天性心脏病1例(2.3%),无明确病因者6例(13.9%)。结论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心电图存在LBBB者最常见于DCM,其次为冠心病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相对较少,极个别情况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部分病例无明确病因可寻,见于“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中冠脉病变主要出现于左前降支(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患者 2 1例 (观察组 ) ;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194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心功能Killip分级、严重心率失常发生率、LVEF和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CK峰值 15 30± 10 6 9u/L及CK—MB峰值 2 39± 16 5u/L明显高于对照组 95 6± 713u/L及 117 1±6 0 6u/L ,P <0 0 1;观察组Killip平均级别 2 5 5± 0 95明显高于对照组 1 71± 0 82 ,P <0 0 1;观察组恶性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 19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1% ,P <0 0 1;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 2 8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6 7%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通常是大面积梗死的表现,常伴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较高的病死率引起了临床的关注.现将该院近4年的AMI并发RBBB住院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受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心向量图,近年来用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象对心室传导阻滞进行时相分析国内外已有报道,认为时相分析是通过影象学的变化反映心室内传导过程及阻滞部位,同时又可了解心室的功能状态。本文对13例正常人及27例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进行时相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束支传导阻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壁组与下壁组比较,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可降低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4,33(6):834-834,844
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66岁. 11例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1~5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6、7是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例10是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11是左前分支阻滞.临床心率最慢的是60次/min,最快的是103次/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伴右束支传导阻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帜  蒋长亮  方智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444-1445
本文取自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6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退休人群健康体检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患病状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退休人群健康体检的3512例心电图,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化、胸片等分析,2年后复检。结果:2010年底退休人群体检中检出RBBB 119例,占总人数的3.7%,男性及人群患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CRBBB)合并慢性病与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IRBB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为CRBBB的强影响因子(OR=3.27);2年后复检有30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多发生于CRBBB患者中,与IRBBB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BB对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风险提示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有CRBBB合并慢性病高危患者加强随访管理,避免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