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晶体植入术应首选于55岁以上的患者,虽对40岁以下病人也可实施,但还有些禁忌症,如没有控制的青光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急性或再发性葡萄膜炎等。现就植入术的几个问题简要综述如下。后房型晶体的囊袋安装:Apple等人对人工晶体植入术每只眼的病理检查发现,前房型晶体袢和后房型晶体袢与周围组织的睫状沟产生刺激,在睫状沟安装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人有轻微的贫血和虹膜刺激症状,其中色素脱失和出血是由晶体袢抓住虹膜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后囊破裂的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方法 术中后囊破裂较小且无玻璃体溢出者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后囊破裂虽小但有少量玻璃体溢出者 ,用囊膜剪清除瞳孔区及切口的玻璃体 ,仍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31眼后囊破裂中 2 3眼成功地在睫状沟内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2 1眼。结论 后囊膜裂口直径 <4mm或悬韧带离断的范围 <12 0°,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及皮质作支撑 ,可以在睫状沟内一期植入人工晶体并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后囊玻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4 3例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后囊破裂情况 ,分别行睫状沟内或缝袢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19例 (44 .2 % ) ,0 .3~ 0 .5者 8例 (18.6 % ) ,0 .1~ 0 .2者 10例 (2 3.2 % ) ,<0 .1者 6例 (14 % )。结论 :睫状沟植入或缝袢固定植入人工晶体治疗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 ,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143只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者11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7只眼囊袋内植入,4只眼睫状沟植入,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后囊破损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 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相干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 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袁红宜 《中原医刊》2005,32(6):21-22
目的 观察应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无后囊膜或后囊 膜不完整行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 随访3~36月,术后矫正视力>0.5者41.9%,0.3~0.5 者38.7%,0.2~0.1者12.9%,<0.1者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巩膜睫状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 为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完整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龙开荣 《海南医学》2008,19(3):14-16
目的探讨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因外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导致后囊缺损,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或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61.29%)直接睫状沟内植入,7例(22.58%)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5例(16.13%)为单襻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0.3者23例(74.19%),=0.1者29例(93.55%),瞳孔圆者26例(83.87%),人工晶体位正者29例(93.55%),无一例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粘弹剂的使用是保证其术后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术中使用改进的方法均成功完成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20例。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例(占6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囊膜时矫正无晶体眼性屈光不正,恢复双眼单视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梓坚 《广西医学》1995,17(4):267-269
本介绍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的方法,作用此法作出38例(38眼)近期疗效0.5以上视力30眼占79%,无严重并发症,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白内障囊外出时后囊膜破裂的患,也适用于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半脱位或全脱位,白内障囊内出术后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患,开拓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曹征  陈硕  叶锦华 《微创医学》2002,21(2):160-161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外伤性白内障因后囊破裂不能按常规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23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例人工晶体轻度倾斜;5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逐渐吸收,术后视力达0.2~0.6.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因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无晶体眼并后囊膜缺损的眼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了解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随机对两组病人共16例进行手术。用美国Storz公司生产双侧“S”型弹性袢前房型人工晶体和KabiPharmacia“C”袢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视力10以上占375%(3/8),05以上占50.0%(4/8)。缝线固定术组无一例达10以上者,05以上占25.0%(2/8)。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显示有更多的优越性。从解剖学观点来说,各种缝线固定技术,很难将晶体袢通过缝线定位在睫状沟处,并对眼组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5例35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0眼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15眼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BCV、CEC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isan组手术后BCV优于术前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结论 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体眼有效方法。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平 《中外医疗》2009,28(8):32-3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术中韧带断裂及后囊破裂过大、囊内术后人工晶体二期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晶体脱位等无晶体后囊膜术眼中的应用。方法我科于2000年4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术完成了57例(57眼),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9个月,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矫正视力0.1,视力在0.5以上者40眼(71.9%),57例人工晶体位置正,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后囊或后囊膜、晶体悬韧带大范围缺损的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14.
曹征  陈硕 《医学文选》2002,21(2):160-161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外伤性白内障因后囊破裂不能按常规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行后房型人工晶状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 术后23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例人工晶体轻度倾斜;5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逐渐吸收,术后视力达0.2-0.6。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因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及评价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无晶体囊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40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0.5以上者3例,0.3-0.5者10例,0.1-0.3者8例,0.1以下者1例,并发视网膜脱离者1例。结论 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无晶体囊支持情况下人工晶体植入较可靠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后囊膜缺损的无晶体眼施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优于术后裸眼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膜的人工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破裂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14例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破裂后虏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在0.5以上者7例,0.2-0.5之间者7例。术后1年视力在0.5以上者5例;另2例因残留前囊上皮增生及后囊混浊,视力下降。后在他院行VAG激光手术,切开前、后囊膜,视力恢复到0.5;其余7只限视力低于0.5。结论对于因外伤造成的小范围后囊膜破裂。若能适当利用残留的部分前、后囊膜作为支撑,仍可在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不必缝合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异常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方法 对289例312眼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79眼行囊袋内植入,33眼行睫状沟植入。结果 瞳孔异常37例38眼,发生率占12.2%,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炎症性虹膜后粘连所致。结论 避免瞳孔异常的关键在于提高手术的手术技巧及操作熟练程度,术后有效地控制虹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 14例 (14眼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破裂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14只眼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孔 ,利用前囊残膜 ,Ⅰ期行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用视力 ,其中达 0 .5以上 12眼(73 .6% )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破裂Ⅰ期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效果满意 ,此方法简单易行 ,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分析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情况时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对47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分别行1期或2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47例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固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