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肖智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5):382-383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和对照组,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主要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而对照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尼膜同治疗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前后的脑电地形图 ( BEAM)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 66例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尼膜同组 ,将其治疗前后的 BEA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尼膜同组 BEAM异常率分别为 84%和 85.4%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BEAM异常主要分布于颞枕区( 60 % )。治疗后两组 BEAM异常率均明显下降 ( P<0 .0 1 ) ,且尼膜同组较对照组更明显 ( P<0 .0 5)。结论 :尼膜同治疗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 ;BEAM动态扫描可以作为判断颅脑损伤程度、损害部位及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单爱军  赵永阳 《广东医学》1998,19(9):676-677
目的:探讨尼莫通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对49例重度颅脑损伤(GCS≤8)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尼莫通组(23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MDA、SOD、Ca^2+检测及SPECT脑成像(16例),作同质性检验和比较。结果:经两周治疗,尼莫通组MDA水平较常规组有着更显著的降低(P〈0005),SOD和Ca^2+回升亦较常规组更显著性(P〈0.05)。SPECT显像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通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对49侧重度颅脑损伤(GCS≤8)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尼莫通组(23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MDA、SOD、Ca2+检测及SPECT脑成像(16例),作同质性检验和比较。结果:经两周治疗,尼莫通组MDA水平较常规组有着更显著的降低(P<0.005),SOD和Ca2+回升亦较常规组更具显著性(P<0.05)。SPECT显像尼莫通组有更为显著的原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的放射性填充(P<0.05)。并且一周清醒率、恢复良好率在尼莫通组有着显著提高(P<0.05)。结论:尼莫通治疗脑损伤有改善局部代谢,抑制钙超载及脂质过氧化反应,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血氧供应,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剂尼莫通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规组62例,观察组62例,观察病人志,肌力及有无脑梗塞,癫痫等并发症,根据国际GCS预后分级标准作疗效测定。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者明显高于常规组,而重残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均低于常规组。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通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62-106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开颅术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合并SAH开颅术后60例,予以抗炎、止血、降颅压、神经保护及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30例采用尼莫同40mg微泵,后改为口服尼莫同片,30例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术后15d两组GCS评分分别明显高于术后第1d、5d,而两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腰大池引流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尼莫同组;腰大池引流组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定情况明显优越于尼莫同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开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对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患者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11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应激理论的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水平、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量表总分和各维度评分、MCMQ量表中面对维度评分、QOLIBRI量表中思考能力、自我评价、自主性与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CL-C量表评分、回避和屈服维度评分、情感及身体机能受限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改善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郑巧瑛  顾翔  林云 《中外医疗》2009,28(35):86-86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尼莫同组)30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对其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恢复良好及中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莫同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资料 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8~55岁,平均24岁。入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8例,中型颅脑损伤2例,轻型颅脑损伤2例,入院后诊断均为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癔症,其中入院1d确诊1例,2d确诊3例,3d以上确诊8例。 2 治疗及结果 本组病例一经确诊均按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处理,同时对于癔症以精神治疗包括支持、暗示和催眠疗法为主,配合药物、针刺治疗,均能在1~2周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王光  肖云峰 《上海医学》1998,21(8):488-489
合并颅骨骨折的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王光马贵清于景惠肖云峰有关颅骨骨折在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恶化中的作用及诊断处理方法上仍有不同意见。本文作者通过对58例合并颅骨骨折的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治,结合文献对合并颅骨骨折的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方...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及血栓通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及血栓通过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996年以来1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其中70例按常规综合治疗,40例采用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血栓通治疗。结果:70例常规综合治疗的昏迷时间平均为27天,死亡14例,恢复良好5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40例加用尼莫地平和血栓通的综合治疗平均昏迷时间22天,死亡5例,恢复良好34例,中残1例,无重残及植物生存。结论:尼莫地平和血栓通在重型颅脑损伤联合应用的综合治疗,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残存率。  相似文献   

12.
随机收集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5例。在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各分为尼莫通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辅以尼莫通治疗对脑损伤后的临床恢复有积极意义,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郭世文  董青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92-694
报告3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伤后血浆SOD活力为538.3±161.3u/g·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SOD 活力亦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1和P<0.05);死亡组血浆SOD 活力为686.7±119.1u/g·Hb,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讨论了伤后血浆SOD 活力升高的可能原因,认为SOD 活力的检测对评估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及尼莫通联合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PT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和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通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GCS及NIH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GCS及NIHSS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1);用药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77.8%( P <0.05)。结论复方丹参、右旋糖酐及尼莫通联合治疗PTCI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同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同治疗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降颅压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尼莫同,并于治疗后1周及1.5个月评定疗效。结果:尼莫同组患者脱水后无反跳。治疗1.5个月后GCS评分,尼莫同组良好率40%、中残率30%、重残率12.5%、植物生存7.5%、病死率10%;而对照组分别为27.5%、20%、17.5%、10%、25%。结论:尼莫同能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增加脑灌注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率,未见出血、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增加,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尼莫通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诊断为蛛网下腔出血的病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尼莫通治疗组与对照组,尼莫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早加用尼莫通注射液50ml静点,1次/d,连用5~14d,滴速1mg/h,滴注时间大于10h。结果:尼莫通治疗组中出现DCVS5例,其中2例有脑梗塞,静点尼莫通后症状均完全消失。对照组有13例发生DCVS,其中7例有脑梗塞,用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尼莫通对DCVS的发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应及早连续用至SAH的10~14d。  相似文献   

17.
应用尼莫通针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1例(治疗组)与未用尼莫通治疗29例作对照(对照组),观察其对重度脑外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尼莫通可使已发生消化迈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增多。提示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外伤患者应慎用尼莫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醒脑静和尼莫通联用与单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评分)[1]在6-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与B治疗组各40例,均予常规治疗,A治疗组加用醒脑静和尼莫通注射液,B治疗组仅用醒脑静.结果 A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治疗组;A治疗组总有效率95%,B组总有效率为80%,A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B治疗组.结论 醒脑静和尼莫通联用较单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意识恢复时间更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总结我院自1996年以来6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其中,29例按常规综合治疗,32例采用尼莫通等综合治疗。结果:29例按常规综合治疗的死亡11例,恢复良好或中残11例,重残7例;按尼莫通等综合治疗的死亡5例,恢复良好或中残21例,重残6例。结论:尼莫通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残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中医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对86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和中医护理常规方法护理。结果86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经中医有效治疗及护理后恢复良好。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给予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