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建生 《广西医学》1999,21(4):672-67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以严重出血为特征,联合化疗易诱发或加重DIC,早期死亡率可达30%~40%。(1)1988年我国学者王振义首次报道(2)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不仅取得了很高的完全缓...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维甲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泽霜 《湖南医学》1997,14(5):289-292
  相似文献   

3.
陈精予 《中原医刊》1998,25(4):31-3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IC指标观察陈精予郑州铁路中心医院(4500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易并发DIL,是APL的主要致死原因。我们对15例初治的APL病人进行DIC指标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4.
王惠平  刘航  杨日楷 《广西医学》2000,22(2):381-38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用全反式维甲酸 ( ATRA)诱导分化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2 ) 。但是 ATRA诱导治疗中常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可以引起白细胞瘀滞及维甲酸综合征 ( RAS) ,易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 ,如不及时治疗 ,可导致早期死亡。我们于 1 994年 1月至 1 997年 1 2月 ,对 31例 APL用 ATRA诱导治疗 ,根据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情况 ,联合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 ,并及时治疗 RAS,降低了早期死亡率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1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1 9例 ,女1 2例 ,年龄 1 8~ 51…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具有经过凶险 ,易伴发DIC、感染 ,联合化疗效果差 ,死亡率高等特点。 90年代以来 ,国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 ,APL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 ,达82 .4% [1] ,但延长其生存期的缓解后治疗 ,仍是目前医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对达到完全缓解的APL病人采用ATRA与联合化疗交替维持治疗 ,其生存期明显延长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选用本院确诊APL病例 ,采用维甲酸治疗完全缓解后 ,给予DA方案或HOAP方案强化 2个疗程 ,随后再采用ATRA与联合化疗交…  相似文献   

6.
1957年Hillstead首先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区分出来,予以命名,并描述其临床特征。1976年Golomb等发现APL有第17号染色体(chr.17)的长臂部分缺失,即del 17(q11~21),之后又证实这缺失部分移位至第15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形成t(15;17)(q22;q21),当时  相似文献   

7.
赵红丽 《黑龙江医学》2005,29(8):642-642
1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临床诊断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APL。患者入院时以贫血、双下肢骨痛症状为主,无出血倾向,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症状。WBC70.0×109/L,因不能耐受维甲酸,故给予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此后用As2O3系统巩固治疗(28d/次,间歇1个月)。12个月后出现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视物模糊。脑脊液见大量白血病细胞。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SL)。骨髓象提示APL复发。给予氨甲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周2~3次,症状…  相似文献   

8.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1986年开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APL取得突破性进展,缓解率(CR)明显提高,临床上出血症状得到改善。近年来随着细胞凋亡[1]理论的引入,诱导方法更多,有别其它类型白血病,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锦香 《广西医学》2006,28(11):1843-1844
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对2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诱导分化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主要毒副作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不同亚型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4至2016年120例APL患者,对比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的情况。结果 L型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中最普遍,其次是S型和V型。V型患者合并出血的比例明显较L型和S型的低(P0.05),且中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L型和S型的高(P0.05);S型伴发FMS样酪氨酸酶3内部串联突变率比L型和V型患者高(P0.05),且CD34表达阳性率较L型和V型高(P0.05);高、中、低危组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57.9%、29.6%和17.0%。3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亚型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亚型对APL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不同影响。L型最为普遍,V型合并出血的比例较低,S型容易伴发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突变和CD34表达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周玲  潘怀富 《医学文选》2002,21(5):654-65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完全缓解率可达 85 %以上 ,复发 APL再缓解率低。为此 ,我们自 1 998年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1 3例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3例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 ,男 8例 ,女 5例。年龄 1 8~ 5 1岁 ,平均35 .6岁 ,皆符合诊断标准[1] 。所有病例初治时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 ,用 DA、HA、MA、EA方案巩固强化。病程 1 2~ 5 8月 ,平均 2 5月。1 .2 治疗方法 三氧化二砷针剂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提供 ) 1 0 ml加入 5 %葡…  相似文献   

15.
上海瑞金医院报道[1] 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4 4例 ,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我院采用该院提供的RA治疗APL 8例 ,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例APL ,7例为初治病例 ,1例为小剂量三尖杉化疗缓解后复发的复治病例。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0岁~ 58岁 ,入院后根据病史 ,并经血、骨髓涂片 ,组化染色结果按FAB分类法确诊为M3型。部分髓片送瑞金医院鉴定后进入治疗。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出血 ,但 3P(- )。1.2 治疗方法 8例APL诱导治疗期间均单用RA治疗 ,RA每…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特征性标志为染色体t(15; 17)(q22; q21)易位,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α(RARα)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典型APL患者因缺乏PML-RARα融合基因,故为RARα与其他伙伴基因融合形成X-RARα融合基因,主要包括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RARα、核仁磷酸蛋白-RARα、核有丝分裂器蛋白-RARα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B-RARα等。未来,深入研究APL相关融合基因不仅有助于明确其发病机制,还有望为APL的治疗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临床分析吴晓萍1礼丰午1周伟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具有凝血机制异常的特殊类型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易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亢进,比其它白血病更易于发生严重出血。近年...  相似文献   

19.
20.
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残留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有t)(15:17)的APL患在CR期应用中期分裂相FISH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11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