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影像学与各种内分泌学检查。结果各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CT100%,B超95%,IVP30%;CA(儿茶酚胺)定量90%,VMA(香草扁桃酸)85.6%,CA定性37.5%;酚妥拉明试验70%。结论肾上腺B超、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IVP对嗜铬细胞瘤定位阳性率较低;内分泌检查中的CA定量对嗜铬细胞瘤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其他依次为VMA测定、酚妥拉明试验,而CA定性则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影像学与各种内分泌学检查。结果 各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CT100%、B超95%,IVP30%;CA(儿茶酚胺)定量90%,VMA(香草扁桃酸)85.6%,CA定性37.5%,酚妥拉明试验70%,结论 肾上腺B超、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IVP对嗜铬细胞瘤定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992年以来收治的16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2例(75%),其中14例尿VMA高于正常,B超、CT和MRI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87.5%、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5例,恶性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者15例(93.7%),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6.3%)。结论:强调定性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23例(96%),尿VMA检查24例,阳性21例(8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96%及100%。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良性23例(96%),恶性1例(4%),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及影像学检查,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5例(89%).24h尿VMA测定,26例高于正常,阳性率92%。B超、CT定位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7例,恶性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26例,肾上腺外2例。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靠长期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6.
经B超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11例由手术,病理检查证实10例,诊断符合率91%,肿瘤的周边回声明亮,深呼吸时右侧肾上腺肿瘤与肝脏非同步移动,为嗜铬细胞瘤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7.
9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敏  李延兵 《中国医刊》2003,38(6):39-40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88年4月-2000年12月收治的91例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及药理学试验、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经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数据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中有72例成功切除肿瘤(占79.1%)。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嗜铬细胞瘤的治愈及继发性高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报道恶性嗜铬细胞瘤20例,占本院近40年来收治嗜铬细胞瘤总病例数的10.5%。20例中表现有高血压17例,尿儿茶酚胺升高16例。肿瘤位于胸腔纵膈2例,肾上腺3例,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4例,膀胱壁4例。手术所见及长期严密随访是早期诊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并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依据、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分析。结果: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交感神经兴奋及高代谢症群仍为主要表现(血压升高75.6%,心悸73.3%,头痛68.9%,多汁66.7%,消瘦57.8%);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术前确诊率达95.6%;多种诊断手段相互配合对明确不典型病例肿瘤所在部位有实用价值;经用苯苄胺做充分术前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20例诊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990年以来收治的20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6例(80%),其中18例尿VMA高于正常,B超、CT和MRI定位诊断阳性分别为90%、90、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症实,其中良性19例,恶性1例,胆瘤位于肾上腺者17例(85%),异位嗜铬细胞瘤3例915%),结论:强调定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及体会.方法 分析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结果 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血尿是常见症状,B超、CT及膀胱镜可进行定位诊断,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少见肿瘤,应注意其临床特征,完善相关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胡建伟  吴祥 《浙江医学》1997,19(3):156-157
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并不十分少见,在高血压病人中约0.4%~2%的患者患有嗜铬细胞瘤。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摘除肿瘤,则预后良好,常可获痊愈;若贻误诊断及治疗,可致严重的脑、心、肾等脏器损害。我院于1981年1月至1990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8例,男女比为1.88:1。年  相似文献   

13.
王飞  王为服  钟江  符厚圣 《海南医学》2012,23(20):57-59
目的 探讨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行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恢复良好,血压降至正常,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预后良好,虽其症状比较典型,但临床上少见,术前极易漏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锝[^99mTc]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e—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7例肾上腺肿块患者进行^99mTc-HYNIC-TOC显像,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1例,其他类型肿瘤216例。结果327例患者中^99mTc-HYNIC-TOC显像阳性86例,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1例^99mTc-HYNIC-TOC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4.0%、93.1%、83.2%、82.6%和83.4%。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78例嗜铬细胞瘤的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肾上腺内肿瘤69例,肾上腺外肿瘤9例。有症状66例,无症状12例,尿VMA或儿茶酚胺升高73例,腹部B超异常47/52例,腹部CT异常61/64例。结论嗜铬细胞瘤非典型的特殊表现需引起重视。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目前仍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成玉 《中外医疗》2010,29(25):85-85
目的提高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病年龄为28~66岁,高血压占56%,嗜铬细胞瘤三联症状占50%,15例肿瘤在腹部,CT检查阳性率为100%,全部患者均手术切除肿瘤。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症状隐匿,多见于腹部,CT检查阳性率高,手术切除是异位嗜铬细胞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和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75~2005年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14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等临床特点。结果:就149例患者因意外发现肾上腺占位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有43例(28.9%)。临床有典型“三联症”36例(24.2%)。表现为“三联征”症状之一的110例,占73.8%。有血压升高的95例(63.8%),其中表现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85例,占57%。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共58例(38.9%),其中糖尿病患者30例(20.1%)、IFG17例(11.4%)、IGT11例(7.4%)。生化定性诊断阳性率79.3%;定位诊断检查中,B超检查阳性率为94.5%;CT或MRI检查阳性率为97.2%;^131I标记间碘苄胍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90.0%。结论:本研究显示将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必要时行功能试验,对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是必需的。而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同时应加强对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以及早发现复发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报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6%。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尿儿茶酚胺、香草基扁桃酸可作为定性诊断依据。定位诊断首选B超。本组均行手术死亡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率和恶性倾向大,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其在高血压患者中国内报告占 1% ,国外报告占 0 .1% 〔1〕,其中 99%为良性。笔者对 1985年~ 1999年经病理证实的 2 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 ,主要讨论膀胱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心肌病诊断及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2例。年龄 12~ 6 4岁 ,发病年龄多见于 30~ 5 0岁者。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4年。1.2 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 :肿瘤位于肾上腺共 2 2例 (88.0 % ) ,其中左侧 16例 ,右侧 6例 ;腹主动脉旁 1例 ;膀胱 2例。 2例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 ,2 3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李秋玲  WENG Kai-zhi  尹春艳 《医学综述》2008,14(16):2454-2456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的少见内分泌性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对母亲和胎儿均有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是否存活取决于早期的诊断、正确的治疗、适时的分娩和手术。认识这一疾患的特殊性和严重性,及时诊断、合理处理对预后有较大影响。本文就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