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体外实验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对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前胶元Ⅰ (α1)mRNA ,并通过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证实EGF应用于伤口局部的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EGF可促进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其前胶元Ⅰ (α1)mRNA明显升高。糖尿病治疗组伤后 7、10、14天伤口抗张力明显高于糖尿病自身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GF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前胶元Ⅰ (α1)mRNA基因表达而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清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检测摘除与不摘除颌下腺小鼠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中血清EGF含量。结果保留颌下腺小鼠(A组)伤前血清EGF含量(0.632±0.015μg·L  相似文献   

3.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多肽,在生物体内分布十分广泛。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它参与了体内的组织发生、代谢、生物合成以及激素分泌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过程。就创伤修复而言,创面外源性应用EGF已显示出对组织修复独特的刺激作用。本实验以放射免疫技术研究在创伤修复的自然愈合过程中创面肉芽组织内源性EG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也称尿抑胃素(Urogastrone),主要在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产生。EGF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刺激或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分化。EGF最近还被认为是一种脑肠肽,有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功能。EGF在体外可以刺激多种间质及内皮细胞的生长,是无血清培养基的重要成分。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结构、性质、生理作用、合成部位及消化道内EGF的来源,文中突出地描述了EGF对实验动物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和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人源性EGF的运用已进入临床,预示着EGF将会在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EGF)1962年由Cohen[1]在小鼠的颌下腺中分离纯化成功。近年来发现其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可增加粘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刺激多种组织增生,参与组织修复。本文就其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作一概述。1 EGF的结构、分布、分泌调节及其受体EGF为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6000Da。对热稳定,具有抵抗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消化的能力。主要存在于颌下腺、十二指肠腺和胰腺中。颌下腺分泌的EGF随唾液咽入消化道[2]。EGF在胃液中的浓度约为500ng/L,尿液中的浓度为50ng/L,在血浆中的浓度相当低且大多数连接于血小…  相似文献   

7.
EGF及EGFR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组织 (RAU)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GF及EGFR在RAU中表达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 EGF的蛋白颗粒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细胞中 ,阳性表达出现在胞浆中 ,RAU组织中EGF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EGFR在正常黏膜和RAU中表达均较弱 ,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和胞浆中 ,在正常黏膜中表达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中 ,在RAU中该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RAU中EGF和EGFR表达受到抑制 ,这可能与RAU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重力变化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重力的变化导致人体各种生理效应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重力变化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较多。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信号转导会对多种细胞产生增殖效应,因此一直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早期的细胞生物学变化包括:受体慕集、细胞球形化和早期的基因表达。经过对EGF诱导人类A431细胞系的研究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EGF诱导的c-fos和c-jun的基因表达降低,而这一结果是由于EGF受体和蛋白激酶C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引起的。同时发现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微丝系统也和这种信号转导途径有关,提示细胞骨架是细胞重力敏感性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点眼对兔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PKP)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白色家兔的36只眼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9个组,利用兔自体PKP动物模型,采用点眼给药方法,通过伤口愈合强度测量,^3H-脱氧胸腺嘧啶 (^3H-TdR)掺入液闪计数和AgNORs、VGi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EGF和bFGF联合点眼对兔自体PKP术后伤口愈合的速度、强度及其质量的影响。结果 (1)EGF bFGF联合点眼在PKP术后8d能增加伤口愈合强度以及伤口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2)术后14,21dEGF和bFBGF联合点眼与阳性对照组间的伤口愈合强度、伤伤口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以及^H-TdR的掺入率比较,差异幸免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EGF和bFGF联合点眼在PKP术后早期更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术后14d以后,EGF和bFGF联合点眼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仅相当于单独用bFGF点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免疫活性肽 (ICP)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是两种生物活性因子 ,ICP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将ICP ( 1 0、1 0 0、50 0ng/ml)和EGF ( 2 .5、2 5、50ng/ml)加入成熟液和培养液中 ,对照组中不含生物活性因子。结果表明ICP在浓度为 50 0ng/ml时对卵母细胞成熟有抑制作用 ,对胚胎发育无明显作用 ;EGF( 50ng/ml)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有多少生长因子还不知道,虽然已确定了30多种,但其中许多可能是相同的。生长因子已开始显示大有希望促进伤口愈合。(1)表皮生长因子:主要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包括角膜上皮),可能在神经再生、肌腱愈合及血管生成中也起作用。正常情况下它在唾液腺中合成,动物之所以要舔伤口的原因便在于此。已开始在临床试验中应用对促进角膜移植和缺损的愈合,显示有效。在皮肤移植中,它可使供皮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生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极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照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bFGF,PDGF-B,VEGF等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上述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GF-β1及TGF-βR1在受照射皮肤中表达增强,溃疡床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口中减少,强度未见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3.
转EGF基因表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移植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及移植后EGF的表达,于体外培养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传代数时培养上清中EGF的含量。然后将转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后3周以抗EG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EGF的表达。结果显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传至第5代仍可分泌EGF,达pg级水平;含转基因表皮细胞的复合皮移植后1—3周、抗EGF染色阳性。提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在体内与体外均可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有些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存在高水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的排列顺序与?-erb-B致癌基因产物颇为一致,因而它可能提示肿瘤更具有侵袭性.此研究旨在评价~(123)I-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内是否出现浓聚.选择14例Ⅲ~Ⅳ期宫颈癌患者,因为这类病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很大.经病人同意,于注射~(123)I-EGF前一天和后3天,口服高氯酸钠封闭甲状腺.采用Iodogen法标记~(123)I使成无菌无热源的EGF(ICI)标记物、比活性为370MBq/mg,每个脚蹼间皮下注射50μg.分别拍照双腿和腹部的前位和后位平面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W11-a12促愈作用。方法: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创伤组相比,照射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降低,伤口不同细胞数量均有抑制效应,但效应程度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减少,W11-a12使伤口截中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并使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W11-a12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磷脂酶Cγ1在大肠癌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脂酶Cγ1(PLCγ1)在大肠癌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免疫细胞化学,酶谱分析及RT-PCR等技术,分析了大肠癌细胞LoVo中,PLCγ1在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下对相关信号分子核因子-Kappa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活性与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GF处理组胞核阳性率显著增高,从26.91%±2.84%升高至40.83%±4.36%,而2.5μmol/LU73122处理组中胞核的阳性率则降低至12.20%±1.89%。同时,EGF刺激前若以2.5μmol/LU73122预处理,胞核阳性的细胞与只用EGF处理组相比也显著减少,从40.83%±4.36%降至18.21%±1.34%。EMSA结果显示,EGF处理细胞后可以增强NF-κB的活性,而U73122则可部分抑制其活性。RT-PCR结果表明,EGF处理细胞后,PLCγ1和NF-κB对于MMP-2与TIMP-2在mRNA水平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酶谱分析结果同时表明EGF处理细胞后,PLCγ1和NF-κB对于MMP-2酶原的表达及激活也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大肠癌细胞LoVo中,EGF可作为PLCγ1的上游刺激物,NF-κB作为其下游分子参与PLCγ1作用的发挥,而MMP-2、TIMP-2则不参与PLCγ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肺部免疫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哮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中包括了PS的代谢紊乱。外源性PS对哮喘急性发作有治疗作用,但机制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PS对哮喘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及EGF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S对哮喘的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调饮对小鼠S180骨肉瘤细胞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肿瘤增殖抗原)、EGF(表皮生长因子)及EGFR(表皮生长因于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抑瘤率。方法:观测平调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四种因子在实验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2.10%、43.97%和45.90%。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均能降低四种因子在实验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结论:平调饮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有抑制作用,能降低四种因子的表达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结合了纤连蛋白片段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PET探针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成像的能力。材料与方法结合了纤连蛋白片段(结合后纤维连接蛋白简称Fn)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特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肺部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31例无远端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取外周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GF.结果:术前血浆中EGF水平,小细胞未分化癌比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增高显著;手术后,鳞状细胞癌、腺癌患者血浆EGF水平显著下降,小细胞未分化癌则无明显影响.结论:EGF对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局部作用较外周作用显著,手术是阻断这一作用的重要手段,EGF对肺小细胞未分化癌生长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