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阿必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EBSCO、EMbase、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阿必鲁肽与安慰剂对照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系统评价手册5.1.0和Jadad文献质量标准评价量表评价入选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符合标准的RCT,共计1 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阿必鲁肽组794例,安慰剂组4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必鲁肽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低(MD=-0.78,95%CI:-1.15~-0.42,P<0.000 1),HbA_(1c)<7.0%达标率高(OR=4.99,95%CI:3.57~6.98,P<0.000 01),空腹血糖(FPG)水平低(MD=-1.25,95%CI:-2.05~-0.45,P=0.00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OR=0.48,95%CI:0.29~0.78,P=0.003),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必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_(1c)、FPG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严重不良事件少见。  相似文献   

2.
杨臻峥 《药学进展》2011,35(7):333-33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系由回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及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刺激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B细胞凋亡;此外,还可抑制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故有助于控制食欲,减轻体重。研究表明,GLP-1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或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中促进β细胞再生和修复以及增加其细胞数量的作用尤为显著,提示GLP—1具有开发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3):2115
 利拉鲁肽是一种酰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用于2型糖尿病的二线治疗,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但不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文中通过Medline对利拉鲁肽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研究、安全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和介绍新型治疗糖尿病药物酰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方法 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0年至2012年6月期间发表的所有与利拉鲁肽相关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和比较利拉鲁肽的作用特点及安全性。结果 利拉鲁肽能激活GLP-1受体,呈葡萄糖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并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应用能迅速、高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应用利拉鲁肽者有7%~40%发生胃肠道反应,8.6%体内出现利拉鲁肽抗体,0.2%发生胰腺炎(其中急性胰腺炎占0.034%),诱发甲状腺不良反应率比安慰剂组高0.35%,4%出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轻微增加,另外有2%的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皮疹和红斑反应。该注射剂会导致老鼠和兔胎儿骨骼变形,不推荐在怀孕和哺乳期间使用。虽然利拉鲁肽与CYP450和血浆蛋白结合有关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有延缓胃排空作用,可能影响其他同服药物的吸收。结论 利拉鲁肽作为不可多得的保护胰岛细胞的降糖药物,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已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其临床用药可能诱发的甲状腺癌和胰腺炎风险等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关注,该药应禁用于具有甲状腺髓样癌、重度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史及家族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彭霄霞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1,(22):2083-2086
目的:介绍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与临床评价。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拉鲁肽能迅速、高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患者体重。利拉鲁肽治疗发生低血糖的概率非常低,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利拉鲁肽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的风险,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降低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本文就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心脏的保护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的工作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2021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型降血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司美格鲁肽进口。本品作为长效GLP-1RA,在上市前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SUSTAIN系列研究和SURE系列研究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同时可减轻患者体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该文主要汇总了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研究结果及其相关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54例;利拉鲁肽组5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日用胰岛素总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结果 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和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Homa-IR和Homa-β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艾塞那肽是首个获准上市的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可模拟人体自身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本文简要综述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艾塞那肽及其开发。  相似文献   

11.
蒋筠  彭永德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2):74-77,97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已成为新一代降糖药。无论是上市的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还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taspoglutide,均在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如有效降糖、减轻体重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等。同时,人GLP—1类似物潜在的益处与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利司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利司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临床试验(RCT),时限至2016年5月;2位研究者独立评阅文献,并筛选及予以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RCT,文献质量评价均属低偏倚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 089例,其中试验组(利司鲁肽治疗)1 128例,对照组(安慰剂)9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于治疗周期末,2组HbA1c水平、HbA1c达标率(≤6.5%)有统计学差异(P<0.05),FPG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低血糖反应及因不良事件(AE)退出治疗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头痛、头晕、鼻咽炎及SA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司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较好控制作用,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仍有较大差异,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是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可呈血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减慢胃排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本文对GLP-1受体激动剂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从其对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比较了不同GLP-1受体激动剂之间,及与其他降糖药物之间的疗效差异,旨在阐明此类药物在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方面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短期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2 248例患者,纳入药物包括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RA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SMD=-0.28,95% CI (-0.40,-0.16),P<0.01],且HbA1c<7%的达标率更高,而SGLT-2i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GLP-1RA治疗组导致停药、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GLT-2i治疗组,而SGLT-2i治疗组患者出现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GLT-2i的成本-效果比更低。结论:GLP-1RA降低T2DM患者HbA1c水平的疗效更好,但SGLT-2i控制患者血压和脉搏的效果更优、耐受性更佳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优势,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肠促胰岛素激素,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腺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抑制胃的排空、促进饱食感的产生等。GLP-1对糖尿病和肥胖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由于GLP-1在体内很快被二肽酰基肽酶Ⅳ降解,血浆半衰期很短,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现已发现了促进GLP-1分泌的物质,开发了多种GLP-1的衍生物和二肽酰基肽酶Ⅳ抑制剂,为开发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nce weekly albiglutide added to a single oral antidiabetic drug (OAD)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In this phase 3, 1 year study (NCT01777282), patients (N?=?374) received albiglutide 30?mg plus a single OAD (sulfonylurea [n?=?120], biguanide [n?=?67)], glinide [n?=?65], thiazolidinedione [n?=?61], or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n?=?61]). Albiglutide could be increased to 50?mg after Week 4, based on glycemic criteria. Primary endpoints we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Es) and hypoglycemia;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changes from baseline at Week 52 in HbA1c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chieving HbA1c ≤7.0%, and withdrawals due to hyperglycemia.

Results: On-therapy AEs occurred in 78.6% of patients and serious AEs in 2.1%. Common AEs were nasopharyngitis (32.6%), constipation (7.2%),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5.3%). No serious AEs occurred more than once or were reported in >1 patient. Hypoglycemia occurred in 6.4% of patients, mostly in the albiglutide?+?sulfonylurea (14.2%) and the albiglutide?+?glinide (6.2%) groups. Albiglutide was uptitrated in 53.2% of patients. Mean baseline HbA1c was 8.1%. Mean decreases from baseline in HbA1c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lbiglutide to thiazolidinediones (?1.42%), α-glucosidase inhibitors (?1.39%), sulfonylureas (?1.04%), glinides (?0.95%), and biguanides (?0.94%). HbA1c of <7% in >50% of patients and mean reductions in FPG were achieved in all groups. Mean changes from baseline in body weight ranged from +0.52?kg (albiglutide?+?thiazolidinedione) to ?0.33?kg (albiglutide?+?biguanid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d open label treatment that was not randomized.

Conclusions: When combined with a single OAD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T2DM, albiglutide led to favorable changes in all glycemic parameters, with minor changes in body weight depending on the background OAD. No new safety concerns were no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维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GLP-1和IC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 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胰岛素相关指标改善,观察组2 h胰岛素(INS)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GLP-1水平和IC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好转,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GL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C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维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能更有效地提高GLP-1水平,并降低ICA表达,提示联合治疗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有90%~95%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致病机制的研究转移到新作用靶点、新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按照作用机制介绍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预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将成为未来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热点,为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曹梅  桂莉  李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303-2307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原胰岛素剂量暂减1/3,联合使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每周电话随访一次指导胰岛素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CP、PCP、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4.89%、12.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