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融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随访2年以上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44例,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根据融合范围分为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by index,ODI)评分。结果 2组平均融合节段分别为2.8和5.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短节段组平均侧凸Cobb角为15.9°,长节段组为23.5°;术后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23%和6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节段较短节段融合对冠状面失平衡和侧方滑脱改善明显,但2种手术方式对腰椎前凸及矢状面失平衡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长节段融合早期并发症较短节段融合高。2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侧凸Cobb角较小、保持良好脊柱平衡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可选择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融合手术,Cobb角较大或严重侧方滑脱的患者选择长节段融合可提高矫形效果,严重矢状面失衡的患者可考虑行截骨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2.
正早发型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10岁以前且有较大进展风险的脊柱侧凸畸形,其病因学常包括先天性、特发性以及神经肌源性等~([1~3])。其中,先天性早发型脊柱侧凸具有脊柱发育差、侧凸进展迅速、侧凸累及节段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早发型侧凸中最难处理的一类畸形~([4、5])。对于该类患者,当存在非手术治疗禁忌证或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个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早期通过  相似文献   

3.
针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选择合理手术方案,为临床难题之一.回顾近20年内相关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术前评估临床症状和脊柱畸形的关联性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案.若临床症状源于畸形范围以外,减压范围不足以影响脊柱稳定性、躯干平衡,可选择有限单纯减压;若需扩大减压范围,建议彻底减压的同时伴以短节段融合.若临床症状源于畸形范围内,减压范围不足以影响脊柱稳定性及躯干平衡,可考虑有限单纯减压,反之建议长节段融合.  相似文献   

4.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侧凸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小的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术会使患者的脊柱生长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身高,还可能出现曲轴现象、脊柱失代偿、融合节段的脊柱运动功能丧失,以及融合脊柱的相邻节段出现退交加速和后凸畸形.另外,过早的融合胸段脊柱会影响胸廓的发育,导致严重的限制性肺病.因此,脊柱外科医生需要重新选择治疗脊柱侧凸的手术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并伴有水平面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性前凸或后凸角度减少或增加的一种复杂三维畸形~([1])。由于青少年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脊柱侧凸的发生率是极高的,脊柱侧凸的发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2])。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脊柱侧凸的不断加重,会对肺功能、心脏功能造成不可预计的损伤。目前,很多个省市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脊柱侧凸是以脊柱侧向弯曲和旋转畸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影响着约0.5%~5%的青少年,其中80%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1])。严重的脊柱侧凸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进展,造成明显的腰背痛、姿态异常或躯干失衡,还可导致心、肺等器官受压而功能受损,甚至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2]),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椎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形成的畸形被称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种类型~([1])。据统计,新生儿中CS的发生率约为0.5‰~1‰~([2])。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46%)~([3]),而半椎体又可分为完全分节(65%)、部分分节(22%)和未分节(12%)~([4])。CS的进展与患者的年龄、畸形椎体的形态和部位密切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189(147.87±24.51)min,术中出血量210~730(357.33±27.44)ml,术后引流量230~550(441.39±31.39)ml。4例因椎管狭窄及粘连严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头低足高位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切口积血,延期3~5 d愈合。93例均获得随访16~63个月,平均5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效果良好,但手术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减少脊柱结构单元的破坏,更要兼顾术后是否会并发邻近节段退变、侧凸畸形进一步加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单纯后路多节段全脊椎切除,侧后凸畸形矫正技术的手术矫治效果和临床风险性。方法2003年1月~200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38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单纯后路多节段全脊椎切除的方法。全部病例手术前均行站立位X线脊柱全长片、核磁共振和三维CT重建等辅助检查,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手术前后侧后凸的矫正率、术中脊柱短缩,手术后整体平衡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进行1.5~3个椎体的全脊椎切除,术中测量脊柱短缩42 mm(31~62 mm),手术平均用时348 m in(280~510 m 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2010 m l(1400~3200 m l)。全部病例经过1~2.5年的随访,侧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56.3%(51.2%~64.2%);后凸畸形平均矫正率为75.6%(67.8%~81.4%)。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手术并发症包括3例出现一过性的脊髓损伤症状(1例一过性双侧下肢不全瘫、2例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和6例神经根性疼痛,未经特殊处理恢复正常,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经胃肠减压处理症愈。结论对于严重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单纯后路顶椎附近多个椎体全脊椎切除技术三维矫正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融合节段长或短、融合椎近端或远端一直难以抉择。长节段融合的优点为能更充分地减压和进行侧凸三维矫形,可更好地矫正侧凸弯曲、冠状面失衡,改善侧凸顶锥旋转半脱位等。长节段融合的缺点为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大、再次翻修率较高等。短节段融合的优点为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短期并发症少、脊柱活动度高、费用低等。短节段融合的缺点为对侧凸角度、椎体倾斜、躯干平衡矫正及神经受压症状等缓解力度有限。研究表明,近端固定椎必须高于侧凸的上端椎,在多节段的固定融合术中要避免选择L1作为近端融合椎,当远端需融合至L5或S1时,融合至S1可能更明智。该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柔韧性评估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阻止畸形进展,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选择手术入路、确定融合节段、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柔韧性的定义模糊,导致很多学者对柔韧性一词的误解和误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矫形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研究的逐渐深入,AIS通过手术矫形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脊柱外科医师~([1、2])在对AIS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融合节段下方出现了弯曲加重的表现,这就是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远端附加现象是AIS患者行选择性胸弯融合术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冠状面失平衡现象,多见于行选择性胸弯融  相似文献   

13.
正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椎体畸形居多,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选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19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减压固定节段、失血量等相关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侧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的差异。结果手术减压1~4个节段,固定融合5~9个节段,椎间融合15例患者,共24个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冠状面失平衡、矢状面失平衡、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少1年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12例患者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漏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伴有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失平衡的DLS患者,有限减压和长节段固定融合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目的是矫正脊柱畸形、稳定侧凸、重建或保持脊柱的平衡。临床上通常根据冠状面的Cobb角、骨骼发育情况、矢状面变化、椎体旋转程度以及侧凸的自然史来判断是否需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处于生长期、Cobb角>50°、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胸椎前凸及伴有明显外观畸形的患儿应选择手术治疗。自1914年首例采用脊椎融合术治疗侧凸以来,确定AIS手术合适的融合节段一直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AIS手术是否成功有赖于对融合节段的正确选择,选择不当易引起脊柱侧…  相似文献   

16.
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评价使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1998年7月~2003年7月手术治疗的8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行后路减压、椎体间cage置入、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4例行后路椎小关节截骨、减压、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0例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4例,7例术后出现呼吸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6例围手术期内出现心脏病复发,经过内科会诊处理平稳缓解。随访6个月~4年,影像学检查无断钉断棒,未见上、下融合椎部位的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2年以上随访者42例,Oswetry功能评分由术前58.62±12.48分改善至31.15±14.12分。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技术可达到矫形、固定、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有利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疾病的经典术式,但术后相邻节段继发退行性改变的问题已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1])。既往文献探讨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改变的问题,并认为对有症状的患者需行手术干预~([2、3])。Carmen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8.
<正>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人体骨骼发育成熟后,除外脊柱本身的疾病,例如创伤、肿瘤、感染等以及原有侧凸进展,因椎间盘、双侧的椎间小关节严重退变引发椎间隙非对称性塌陷、椎体旋转性半脱位或是侧方滑移,冠状面上形成大于10°的侧凸,矢状面上则表现为腰椎前凸消失及节段性后凸~([1])。目前,DS在老年人群的发生率已高达68%~([2~4]),对于保守治疗后仍存在腰痛、下肢放射痛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青少午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侧前路矫正、前后路联合矫正。首先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然后采用侧前路短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畸形7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经后路行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切除,凸侧加压、凹侧支撑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s角36.7°,矫正率77%,经18~28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侧前路和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临床效果满意,其中前路矫正手术用于胸腰椎、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植骨融合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随诊1982年8月-2000年12月27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对其中确诊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减压节段、植骨方式、骨融合情况及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进展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年3个月~7年6个月,平均4年1个月,17例患者确诊为颈椎后凸畸形;术后1年时融合节段前柱短缩明显,颈椎后凸畸形最明显,其中12例为双节段减压、Keystone式植骨;8例后期颈椎植骨融合节段上下相邻椎体不稳:1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10.2分.术后1年平均15.2分,末次随访时为15.6分。结论:单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因减压节段和值骨方式的不同使融合节段前柱短缩及植骨融合节段上下相邻椎体不稳是颈椎后凸畸形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