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组织的鳞状细胞恶性肿瘤,在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目前放疗已成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放射抗拒是鼻咽癌放疗成功的主要障碍,寻找鼻咽癌放射抗拒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明确放射抗拒的产生机制,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MicroRNAs通过结合靶mRNA的3’UTR 从而诱导其翻译抑制或降解,调节蛋白的表达,参与放疗反应相关的所有重要的细胞过程如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细胞凋亡、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的调节。近年来鼻咽癌放射抗拒相关microRNAs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microRNAs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潜伏感染在鼻咽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作用中的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其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血管生成及转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V/DNA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含量.结果:初治、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96.0%、95.0%和100%,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鼻咽癌患者、健康对照者和非鼻咽癌的肿瘤患者;初治鼻咽癌患者各TNM分期之间血浆EBV/DNA拷贝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晚期患者(Ⅲ Ⅳ)期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患者(I Ⅱ)期;初治患者治疗后已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数显著高于尚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初治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40 000拷贝/ml与<40 000拷贝/ml两个水平,患者2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1%和92.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的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鼻咽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EBV DNA定量分析在监测鼻咽癌转移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YH  Shao JY  Zhao MQ  Gao HY  Li LR  Guan ZZ  Zeng YX 《癌症》2003,22(6):645-648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近年来,有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浆/血清中可检测到游离EBVDNA,但血浆EBVDNA水平对判断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临床意义尚缺少大宗研究报道。本研究定量检测鼻咽癌放疗后随诊患者血浆EBVDNA含量,探讨其在监测鼻咽癌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随诊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90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含量,比较转移、复发与持续缓解患者血浆EBVDNA拷贝数。结果:放疗后转移或复发患者血浆EBVDNA的检出率为96.7%(29/30),中位拷贝数为2650copies/ml(0~5900000copies/ml);而持续缓解组患者血浆EBVDNA检出率12%(7/60),中位拷贝数为0copy/ml(0~71000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临床持续缓解但有血浆EBVDNA升高患者,在随后的3~4个月随访中,证实有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血浆EBVDNA李宇红,等.EBVDNA定量分析在646定量检测可能成为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肿瘤转移、复发的敏感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重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BALF4蛋白,并探讨其在鼻咽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PCR法从EBV DNA序列中扩增 BALF4 基因,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连接,重组pPICZαA-BALF4载体转染GS115酵母菌,甲醇诱导重组BALF4蛋白表达并纯化。重组BALF4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作为包被抗原,制备ELISA试剂,检测鼻咽癌患者EBV-IgA抗体。 结果: 成功构建pPICZαA-BALF4表达载体,并在GS115酵母菌中高效地表达重组BALF4蛋白。重组BALF4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2 000,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BALF4蛋白具有免疫原性。重组BALF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鼻咽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各300份)中EBV-IgA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4%。 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EB病毒壳抗原BALF4蛋白,该蛋白在鼻咽癌血清筛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在鼻咽癌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未经治疗的病理确诊鼻咽癌怠者和8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EB病毒DNA,计算病毒拷贝数,采用间接免疫酶法测定EBV VCA/IgA和EMIgA,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EBNA1/IgG、EBNA1/IgA以及ZTA/IgG.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效果.结果:分析发现VCA/IgA、EBV DNA和EBNA1/IgA 3个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分别为95.06%、83.95%和81.63%.而EA/IgA、EBNA1/IgG和ZTA/IgG则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分别为94.38%、95.51%和89.89%.EBNA1/IgA与VCM/IgA并联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27%.结论:EB-NA1/IgA与VCA/IgA并联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在比较高的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EBV DNA监测鼻咽癌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7年间本院初诊的799例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前血浆EBV DNA与临床分期、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比较放疗结束及随访中EBV DNA与肿瘤进展的关系。结果 疗前D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进展呈正相关(P<0.001)。放疗结束后6~8周,19例(2.3%)血浆EBV DNA持续阳性者预后最差,14例发生了肿瘤进展。9例放疗结束后6~8周转为EBV DNA阴性,3例肿瘤进展。而放疗结束EBV DNA阴性患者肿瘤进展率仅8.3%(64/772),3个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不同(P<0.05)。随访中持续性血浆EBV DNA阳性,诊断肿瘤进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6%、100%、98.1%。结论 鼻咽癌患者疗前EBV DNA表达水平与肿瘤负荷和肿瘤进展相关,放疗结束6~8周EBV DNA持续阳性者预后极差,应给予合适的辅助治疗。随访中持续性血浆EBV DNA阳性诊断肿瘤进展的正确性高,是鼻咽癌根治性治疗后可靠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EBV DNA监测鼻咽癌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7年间本院初诊的799例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前血浆EBV DNA与临床分期、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比较放疗结束及随访中EBV DNA与肿瘤进展的关系。结果 疗前D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进展呈正相关(P<0.001)。放疗结束后6~8周,19例(2.3%)血浆EBV DNA持续阳性者预后最差,14例发生了肿瘤进展。9例放疗结束后6~8周转为EBV DNA阴性,3例肿瘤进展。而放疗结束EBV DNA阴性患者肿瘤进展率仅8.3%(64/772),3个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不同(P<0.05)。随访中持续性血浆EBV DNA阳性,诊断肿瘤进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6%、100%、98.1%。结论 鼻咽癌患者疗前EBV DNA表达水平与肿瘤负荷和肿瘤进展相关,放疗结束6~8周EBV DNA持续阳性者预后极差,应给予合适的辅助治疗。随访中持续性血浆EBV DNA阳性诊断肿瘤进展的正确性高,是鼻咽癌根治性治疗后可靠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孙秀锦  宋丹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11):1000-1003
目的 探讨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及随访中动态监测血浆EB病毒DNA(EBV-DNA)定量水平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血浆EBV-DNA定量水平,并对治疗前血浆EBV-DNA阳性且获随访的患者在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的血浆EBV-DNA定量进行检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治疗后2年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治疗前的血浆EBV-DNA阳性率为91.0%(142/156),治疗8周的阳性率仅9.6%(15/156)。治疗前血浆EBV-DNA阳性的142例患者中,127例血浆EBV-DNA水平从治疗2周开始下降,至治疗6周未检测出DNA复制;其余15例在治疗8周内血浆EBV DNA水平维持阳性。治疗结束后,获完全缓解119例和部分缓解37例,其治疗8周的血浆EBV-DNA阳性率分别为3.4%(4/119)和29.7%(11/37)。142例治疗前血浆EBV-DNA阳性患者中有135例获随访2年,1、2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4.1%(19/135)和23.0%(31/13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z)法分析,1、2年血浆EBV DNA水平对分别判断1、2年复发转移率的准确性较高(Az1=0944,Az2=0925;P均<0.05)。结论 血浆EBV DNA定量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对于治疗前血浆EBV DNA阳性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结束后2年内实时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对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BART miRNA是EBV编码的miRNA前体经选择剪切的产物,能够通过影响病毒自身或宿主基因表达,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凋亡及转移的调控,或是影响肿瘤放化疗的效果,以及影响筛查和预后。miR-BARTs在所有潜伏类型的EBV中均有表达,但在NPC细胞系中表达最显著,表明miR-BARTs与NPC的发生发展有关。阐明miR-BART在NPC中的作用机制对于NPC的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实践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周血游离Epstein-Barr病毒(EBV)是否特异地出现于鼻咽癌患者。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和非鼻咽癌肿瘤患者血浆各50例,正常人血浆30例,提取DNA,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拷贝数,比较游离EBV在上述人群的差异。结果:在25例(50%)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检测到游离EBV,其拷贝数波动于1×103拷贝/ml血浆~2.6×106拷贝/ml血浆,中位数为5.3×105拷贝/ml血浆。在50例非鼻咽癌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均未检测到游离EBV。结论:游离EBV出现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可能是一个较特异的鼻咽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an endemic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 in Asia Pacific regions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ection by Epstein-Barr virus (EBV). EBV miR-BART-7 is a microRNA (miRNA) encoded by EBV that regulates malignant behavior of NPC. However,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miR-BART7 are not clear,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 of circulating levels and patien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Methods: Circulating miR-BART-7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qRT-PCR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Result: Of 52 NPC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85% were diagnosed in the late stages (Stage III-IV). 73% of tumors were non-keratinizing undifferentiated NPC, 92% of tumors were WHO class III histology and all cases were EBV-IgA positive. Over-expression of miR-BART7-3p was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newly diagnosed (4.61 fold changes, p <0.05).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circulating EBV miR-BART7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regional lymph nodes reflecting th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s of circulating miR-BART7 for patients with NPC.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鑫  胡超苏 《中国肿瘤》2006,15(12):832-836
药物治疗是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单独应用药物,或与放疗有机结合,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局控率。延长了中位生存期。随着对鼻咽癌致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基于头颈部癌细胞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鼻咽癌的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易俊林  高黎 《中国肿瘤》2006,15(12):814-825
文章从调强放射治疗的优势,以及鼻咽癌靶区的确定及勾画入手,分析总结调强放射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对其发展趋势影像介导的调强放射治疗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卢志伟  尹丽  何侠 《肿瘤学杂志》2018,24(6):531-535
摘 要:尽管目前鼻咽癌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但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然经常发生。因此探索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十分关键。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鼻咽癌的发病过程往往伴随着DNA甲基化的异常。全文总结关于鼻咽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并对目前DNA甲基化在鼻咽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较多发生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省,其中广东省是世界最高发地区.早期鼻咽癌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90%~95%;由于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具有区别于其他头颈肿瘤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局部侵蚀力强,浸润性扩展,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初诊病例70%左右为Ⅲ、Ⅳ期患者,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大,单纯放疗效果欠佳,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达40%~50%,5年生存率仅为20%~30%[1].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重点综述了鼻咽癌非常规分割照射、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时辰化疗两方面新进展,同时也综述了挽救性手术及生物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治水平和研究现状。40年来,该院在诊治与研究上,应用鼻咽纤维镜;面颈联合野及低熔点铅铅挡的应用;鼻咽癌咽旁插值+腔内后装放射治疗;非常规分割和立体定向适形等照射,建立有效鼻咽癌放射治疗QA、QC体系及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及影响预后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