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放疗主要是通过诱导DNA损伤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可通过激活宿主免疫成分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从而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导致免疫抑制。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其中又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最具代表性,但其在一些免疫“冷”肿瘤中并不起作用。基于放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发现PD-1/PD-L1抑制剂可以解除放疗导致的免疫抑制,而放疗可以使免疫“冷”肿瘤转换为免疫“热”肿瘤从而受益于免疫治疗,因此,二者的联合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主要介绍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总结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这对临床选择合适的获益人群、评估疗效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癌化疗栓塞通过动脉内灌注化疗药和阻断肿瘤血供诱导大量肿瘤细胞死亡,但它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尚不明确。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主导方法,对某些特定癌症疗效显著,但并不是对所有癌症普遍有效。早期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阻断与消融或栓塞联合治疗肝癌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肝癌免疫学特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与化疗栓塞联合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涉及与免疫系统间的复杂效应机制,并可能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结果。然而,放疗联合ICI协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鉴于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加,需要关注放疗和ICI联合研究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重离子束肿瘤放疗较常规射线具有显著的放射物理和生物学优势。重离子束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调节肿瘤表型、增强抗原提呈、改变肿瘤微环境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效应T细胞的启动和激活,减少免疫逃逸。本文将对重离子束肿瘤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放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合理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模式可改善肿瘤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形成原位疫苗,激活全身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同时,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强放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得到证实,正在临床研究中进行广泛探索。该文对放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相关机制、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免疫学者已注意到电离辐射对肿瘤免疫的效应,并试图探讨其诱导和改善抗肿瘤免疫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采用确切的放疗方案和有效的照射剂量,特别是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能够诱导或调节全身免疫反应,有助于肿瘤的控制或炎性反应的发生。本文综述放疗对肿瘤免疫效应及其机制,以及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效果,以期指导肿瘤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有效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寻找有效的手段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已成为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放射治疗虽是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但近来研究发现其可使“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肿瘤免疫原性,激活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单独放疗产生的“远隔效应”在临床中并不常见,需要免疫治疗作为“推动者”增强放疗诱导的免疫效应。本文对放疗联合免疫抗肿瘤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综述,期望能为临床相关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的研究热点,ICI是指针对免疫系统中抑制性的信号通路和受体的阻断剂。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和ICI的疗效及适应证有一定差异,部分临床试验发现TACE联合ICI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能提高肿瘤应答率。这些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联合治疗的长期生存率和安全性。本文就ICI联合TACE在治疗HCC中的协同抗肿瘤机制和疗效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阻断免疫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与肿瘤细胞表达的抑制性配体的相互作用,刺激宿主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来增强抗肿瘤活性。这种肿瘤靶向疗法又称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1]。该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抗生素的使用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作者综述肠道微生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研究现状,探讨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疗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广义的远端效应指局部辐射对整个生物体产生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远端效应主要集中于肿瘤局部放疗后,远处转移瘤的自发消退现象和非照射野正常组织的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远端效应的产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放疗可能成为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激活的手段,在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一些靶向作用于免疫检测点通路的治疗药物已经投入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使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和放疗联合使用,通过诱发强力的远端效应,使人体自身产生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目前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领域,远端效应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 它主要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特异性靶基因信使RNA的3'-非翻译区结合, 通过降解靶RNA或抑制蛋白质的翻译合成, 从而实现对靶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肿瘤的辐射生物效应对其放疗效果至关重要, 也是确定某肿瘤组织辐射敏感或辐射耐受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实, miRNAs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凋亡、信号转导、肿瘤组织微环境等因素参与肿瘤放疗敏感性的调控, miRNAs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均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而肿瘤细胞也常常利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通路等免疫调节检查点成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一些靶向于程序性死亡蛋白-1通路的免疫治疗药物已进入临床。过去,放疗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局部性的免疫抑制性肿瘤治疗手段。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更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的免疫刺激性肿瘤治疗手段,因而靶向于程序性死亡蛋白-1通路的免疫治疗与放疗之间可能会存在协同作用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疗效。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放疗联合PD-1/PD-L1通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内取得的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破坏DNA双链对肿瘤细胞造成严重损伤。然而,其作为单一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受肿瘤细胞固有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靶向调节DNA损伤响应关键分子可以有效抑制DNA损伤修复,协同增强放化疗敏感性。本文对一些关键的DNA损伤响应抑制剂联合放疗、化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联合治疗诱导由环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联合治疗存在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时代: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除外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外的又一重要选择.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鳞癌还是非鳞癌,免疫治疗均有可能带来优于传统化疗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PD-L1阳性患者.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分子标志物选择、联合治疗、耐药机制应用等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Cancer treatment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diseases in the present era. Among a few modalities for cancer therapy, radiotherap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more than half of all treatments alone or combined with other cancer treatment modalities. Management of normal tissue toxicity induced by radi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for an appropriate radiation treatment course. The evaluation of mechanisms of normal tissue toxicity has shown that immune responses especially inflammatory responses play a key role in both early and late sid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IR). DNA damage and cell death, as well as damage to some organelles such as mitochondria initiate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result in the response of immune cells. Massive cell damage which is a common phenomenon following exposure to a high dose of IR cause secretion of a lot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cluding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These mediators initiate different changes in normal tissues that may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 after irradi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mechanisms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IR that are involved in normal tissue toxicity and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in radiotherapy. Also, we introduced some agent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for management of these responses.

Conclusions: The early inflammation during the radiation treatment is often a limiting factor in radiotherapy. In addition to the limiting factors, chro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s through continuous free radical production, attenu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activation of oncogenes. Moreover, these effects may influence non-irradiated tissues through a mechanism named bystander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