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白鼠每只每周口饲二乙基亚硝胺(DEN)1.8毫克,124±34.73天后杀死,肝癌结节作电子显微镜观察。DEN对肝细胞在超微结构方面的影响表现在: 细胞核方面:伴随肝细胞内细胞核的畸形,核内有假包含物出现,染色质问颗粒增多并成群,核仁周染色质颗粒减少。伴随核仁的增大与畸形,核仁丝在结构与排列上有变化。细胞质方面:线粒体数量少或增加,体积大小不定兼畸形,线粒体嵴变异。内质网的膜腔扩大,RER膜上的核糖体颗粒减少,有RER环层小体、SER环层小体与环孔板的出现。细胞膜方面:面向Disse腔侧的微绒毛增加。面向胆小管腔面的微绒毛减少或增加;胆小管扩大。细胞间的交界面有三种型式:平直、波浪型交错或杵指镶嵌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癌(HCC)的抑制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反复注射DEN以诱导大鼠发生肝细胞肝癌,并在出现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症状时给予不同浓度(0.19 mg/kg、0.38 mg/kg和0.57 mg/kg)的SFN。观察评估肝脏标本大体形态与癌变结节数目;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镜下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细胞癌变程度;ELISA检测肝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IL)-1α、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大体观察可见,接受SFN干预的大鼠肝脏样本癌变结节数目较模型组低,且SFN的给药剂量与肝脏癌变程度呈负相关;HE染色与Masson染色示SFN能减轻DEN所致肝脏癌变程度和炎症细胞浸润,缓解程度与SFN用药剂量呈现正相关;ELISA结果显示SFN能减轻DEN所致肝细胞损伤,SFN干预剂量越高,ELISA检测出的肝细胞损伤指标AST、ALT、TBIL和ALP的水平越低;通过SFN干预后,DEN诱导的肝脏样本中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炎性因子IL-1α、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在肝组织下降,含量降低程度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而炎性因子IL-10和TGF-β的含量随给药浓度增加而上升;分光光度实验法的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标志物SOD、CAT和GPx的活性随SFN给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SFN对DEN诱发的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SFN能够抗炎、抗氧化应激和减轻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癌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诱癌过程中血清IGF-Ⅱ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诱癌过程中大鼠肝组织IGF-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肝细胞损伤期、增生-硬化期至癌变期3个阶段大鼠血清IGF-Ⅱ水平呈"高到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肝细胞损伤期嗜酸性变细胞中见IGF-Ⅱ阳性表达,癌变期癌灶中表达低于癌周增生灶、增生结节和非典型增生结节,而增生-硬化期阳性表达较少.结论:大鼠血清和肝中IGF-Ⅱ的高表达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及晚期事件,提示IGF-Ⅱ可能与肝细胞持续增殖及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TRAIL及NF-κB的动态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为肝细胞癌,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3个阶段.在正常大鼠肝、损伤期及增生硬化期偶见少量肝细胞呈TRAIL阳性表达,进入癌变期,TRAI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主要位于癌结节内.在正常大鼠肝,偶见少量肝细胞呈NF-κB阳性表达,随着肝癌发生发展,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增多,至诱癌晚期,可见大量NF-κB阳性表达细胞,均比正常肝组织表达高.结论:TRAIl及NF-κB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脏组织中Patched(Ptc)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制备诱发性肝癌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c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形态学观察将诱癌过程分为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胆管上皮、卵圆细胞、癌周组织中的细胞和少量癌细胞上均可见Ptc蛋白阳性表达,在对照组、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23.33%、63.33%和75.00%(χ2=37.46,P<0.05)。结论Ptc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tc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在肝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SSTR2在肝癌发生过程的作用。方法: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发SD大鼠发生肝癌,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硬化肝组织、肝癌中SST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不同时期肝组织中SSTR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DENA诱癌8周后,可见肝癌形成。诱癌8周时,癌旁肝组织SSTR2-mRNA明显高于正常肝脏(1.794±0.212 vs 0.950±0.138,P<0.05),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SSTR2-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到16周时到最高(2.053±0.169),随后逐步下降(22周时低至1.468±0.107),而肝癌组织SSTR2-mRNA表达只为1.219±0.249。免疫组化检测SSTR2蛋白表达发现,SSTR2主要位于胞浆和细胞膜,SSTR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SSTR2-mRNA的变化一致。结论:SSTR2在实验性肝硬化早期表达逐步升高,随着肝硬化的加重和肝细胞癌变的发生,SSTR2表达逐渐下降。SSTR2表达下降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致癌剂 2 乙酰氨基芴 (2 AAF)对大鼠肝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肝癌P gp天然性过度表达的机制。 方法 :实验组大鼠采用致癌剂 2 AAF灌胃 ,5mg·kg 1·d 1连续 1 0天 ,对照组大鼠用玉米油灌胃 ,连续 1 0天 ,然后采用WesternBlots法检测大鼠肝细胞P gp的表达量。 结果 :实验组大鼠肝细胞P gp的表达量是对照组大鼠的 8倍多 (P <0 .0 0 1 )。 结论 :2 AAF能够诱导大鼠肝细胞P gp的过度表达 ,提示肝癌P gp天然性过度表达的原因可能与肝细胞癌变过程中 ,某些致癌物对P gp的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斜坡区肿瘤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20例整颅,10例行水平切面,10例行正中矢状切面。测量切牙孔、前鼻棘、后鼻棘、枕骨大孔前端、枕髁前端、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咽结节的距离;测量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测量枕骨基底部颅底外面的长径、枕骨大孔纵径(FML)、枕骨大孔前正中点与枕髁后缘连线垂直距离(AOCP)、枕髁轴径(OCA)、枕髁间距。结果切牙孔后缘、前鼻棘、后鼻棘、枕骨大孔前端、枕髁前端、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mm):72.12±4.25、77.77±3.89、33.73±2.07、13.14±1.91、15.71±1.74、27.51±2.12、15.98±1.98、25.93±2.23、19.15±1.49。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5.55±1.63、11.72±1.70、25.75±1.98、17.41±1.41。枕骨基底部颅底外面长径、FML、AOCP、OCA、枕髁间距分别为(mm):28.80±2.67、35.84±2.59、17.10±1.13、24.55±2.35、21.07±1.92。结论经口咽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中,开骨窗时安全范围是以咽结节为中心,以15mm为半径做斜坡磨除;也可以做矩形骨窗,即以咽结节为中心开一长(高)25mm×宽20mm的骨窗。  相似文献   

9.
对二乙基亚硝诱癌和苯巴比妥促癌的大鼠肝组织切片用^35S-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1)cDNA探针进行cDNA-mRNA的位分子杂交与CPS1的免疫组化PAP法相对照,以在原位上定量观察肝癌过程中变异肝细胞灶和结节内CPS1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CPS1免疫组化表型及基因表达异常的病灶和结节可能在其启动致癌时即已形成。这些病变在癌变过程中的增长较无CPS1异常的病变迅速,故较可能发展成肿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体外培养新生大白鼠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搏动情况,测定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参数,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同。搏动的细胞直径9-15μm,搏动频率17-220 BPM,保养7-12天时搏动情况最佳。记录了培养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参数:RP(-mV)53±9, OS(mV)20±4,APN(mV)73±9,APD(mS)~(100)152±7,APD(mS)~(90)144±7,APD(mS)~(50)45±5,Vmax 40=31(10-105)。扼要讨论了观察和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山羊19只,左冠状动脉分支结扎后,如对照组一样,采取以注射利多卡因为主的综合性保护措施,以防止和减少心律不齐的发生,并在结扎冠状动脉分支后0.5小时,3.5小时和20.5小时分别注射生脉液,总剂量为1毫升/公斤体重。经处理后的动物有12只存活时间超过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生脉浓的试验组利多卡因用量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第一时段内(结扎后0.5~12小时)的用量303.6±283.7毫克对862.6±498.1毫克;第二时段内(结扎后21.5~25.5小时)的用量80.0±75.5毫克对192.2±93.5毫克,这提示着生脉注射液具有抗心律不齐的作用。本文还发现,缺血后24小时心肌的坏死区重量,试验组的小于对照组(3.4±1.6对4.7±1.5克),这提示着生脉注射液有改善缺血区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生物荧光定量分析三磷酸腺苷作为评估肝实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2006年入住我院肝胆胰脾外科的32例肝病患者(26例为恶性肝病,6例为良性肝病)作为研究对象, 男27例(84.38%),女5例(15.62%),中位年龄53.87(范围33-76)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常规肝生化检查。术中根据肝脏形态学改变将患者进行分组, 分别为正常组7例 (21.88 %);大结节硬化组9例 (28.12%);小结节硬化组16 例(50.00%)。无菌收集肝手术切除病变旁肝组织标本,经过酶解消化、细胞悬浮、培养、离心、肝细胞计数、ATP的提取和检测等步骤,最后换算出每个肝细胞ATP含量检测;进一步将ATP数据与术前肝功能其它指标(AST、TBIL)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TP含量在大结节硬化组明显较正常组增高 [(1 224.66±373.37) mol/cell vs (438.66±186.97) mol/cell, P<0.01], 较小结节组也明显升高[(1 224.66±373.37) mol/cell vs (697.39±402.24) mol/cell, P<0.01];微小结节硬化组较正常组也明显升高 [(697.39±402.24) mol/cell vs (438.66±186.97) mol/cell, P<0.05]。所有患者单个肝细胞ATP(mole/cell)水平与术前生化检查AST (R=0.60933, P<0.01)及TBIL (R=0.61458, P<0.01)呈正相关。 结论:肝细胞ATP检测水平有可能作为评估肝实质储备功能的指标,ATP水平可能用于预测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洛美沙星对NIH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150mg/kg)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65.4±11.56‰,与不给药对照组(3.0±0.82‰)相比明显增高(P<0.001)。而洛美沙星不论是单次给药各剂量组还是多次给药组的微核细胞出现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洛美沙星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物质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标本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和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NF-1α、HNF-4α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HNF-1α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18±0.371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0.383±0.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4α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46±0.384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0.397±0.105,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1α和HNF-4α mRNA 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HNF-1α 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92.3%)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42.3%),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4α 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96.2%)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1α和HNF-4α 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NF-1α与HNF-4α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HNF-1α和HNF-4α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下调,这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甲基乙二醛(MG)是糖代谢产生的毒性副产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是否通过降低MG的产生而发挥对I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含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的大鼠饲料喂养,按大豆异黄酮不同剂量随机分为3组: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diabetes+LIS),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diabetes+HIS)及模型组(diabetes)。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胰岛素水平,HPLC法测定血清MG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或diabetes+LIS组大鼠比较,HIS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2.46±0.35)μg/L vs (0.55±0.04)μg/L or (0.39±0.04) μg/L, 均P<0.01],血糖明显下降[(19.50±1.85)mol/L vs (28.24±3.56) mol/L or (26.94±1.82) mmol/L, 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减低[(13.14±3.00)% vs (17.16±2.60)% or (17.29±4.12)%, 均P<0.05],血清MG明显降低 [(0.77±0.09)nmol/L vs (1.57±0.17)nmol/L or (1.91±0.28)nmol/L,均P<0.05],而血清GSH 水平明显增加[(13.26±1.61)mmol/L vs (7.35±1.55)mmol/L or (5.54±1.10) mmol/L, 均P<0.01],diabetes+HIS 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Diabetes+HIS 组大鼠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diabetes+LIS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豆异黄酮对I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并能降低I型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增加、MG水平降低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关于股骨粗线的形态学研究,就作者所能查到资料国内文献尚未见专题报道,为了充实国人解剖学资料,本文用长春地区出土的。未作性别鉴定的成人股骨680例(左361、右319),对股骨粗线的有关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一、股骨粗线的分型根据股骨粗线的形态所见,将其分为四型。1.沟型:中央凹陷,两边隆起形成浅沟者135例,占19.85±1.53%,其中左侧74例(10.88±1.19%),右侧61例(8.97±1.10%)。2.嵴型:呈嵴状隆起者328例,占47.94±1.92%,其中左侧180例(26.47±1.69%),右侧146例(21.47±1.57%)。3.粗涩线型:由一些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细小结节状隆起组成者7例,占1.03±0.38%,其中左侧2例(0.29%0.20%),右侧5例(0.74±0.32%)。4.混合型:出现上述三型中的二型或三型者212例,占31.18±1.77%,其中左侧105例(15.44±1.32%),右侧107例(15.74±1.39%)。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脑死亡2小时或25分钟以内的31例(男20~40岁)正常新鲜心脏的标本上,用手术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组织学等方法对二尖瓣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1,二尖瓣的面积:在模拟关闭下封闭左房室口时为699.01±196.02mm~2此间其关闭线长度平均为45.52±9.52mm。在全部展开的情况下为1421.67mm~2,其中前叶804.93±219.92mm~2,后叶673.59±147.82mm~2。前交界区63.74±21.25mm~2,后交界区73.04±24.70mm~2。2.二尖瓣的高度:前叶中部为24.91±3.55mm,后叶中部为14.15±2.26mm。前交界区为9.98±3.19mm,后交界区9.25±2.56mm。3,二尖瓣的厚度:前、后瓣分别在其粗糙带(游离缘、结节部、结节上部)、中间带(中部)和基低带(基底部)测量了厚度。4,二尖瓣的组织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观察到正常瓣叶是由双层心内膜、网状层和胶原层构成。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GM-CSF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非创伤方法获取样本的方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哮喘气道炎症的指标.方法3%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各种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哮喘组15例,痰中嗜酸细胞百分数为(33.4±6.7)%,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组(15例)的(2.1±0.4)%和对照组(10例)的(0.8±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的炎性细胞GM-CSFmRNA为0.32±0.05,与慢支炎组的0.19±0.02和对照组0.06±0.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支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患者(7例)治疗后诱导痰中嗜酸细胞为(32.6±11.9)%,与治疗前(29.6±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导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为0.42±0.12,与治疗前的0.66±0.2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增高是一较特异的气道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中神经的血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科研用的成人尸体上,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解剖和测量了50侧正中神经的来源动脉、营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等。共解剖出营养动脉365条。来源动脉和营养动脉的长度、口径分别为25.44±3.30mm,9.81±0.71mm,0.40±0.02mm,1.61±0.06mm。营养动脉主要发自肱动脉(82侧22.46±5.90%);正中动脉(80侧21.92±5.85%);桡动脉(37侧10.13±4.26%)。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火箭免疫电冰(RIE)法对川西南地区132例肝癌患者,110例良性肝癌患,110例良者,131例输血会员(汉)和西藏昌都地区33例藏族正常成人分别进行了血清A_1AT含量检测。结果((?)±S)分别为:肝癌组:672.65±196.79mg/dl;良性肝病组:383±88.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