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不同产地茯苓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多糖含量的比较,建立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为茯苓加工商品规格提供含量依据。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结果:安徽省茯苓多糖含量比其他省茯苓多糖含量高,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高低依次为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结论:不同产地茯苓药材多糖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颜色越深,质地越松泡,腐烂、浸染,茯苓药材中碱溶性多糖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无机元素在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用药部位中的分布及在土壤中的富集特点。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及其菌核生长附近土壤,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茯苓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K、Na、Mg、Fe、Mn、Zn、Cu、Se等1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 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各部位元素分布有一定差异,大多数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总的无机元素含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不同部位对无机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但均以K、Fe、Mg、Na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对11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05 2~0.782 3。结论 所建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部位及土壤中1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入药者有 :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神木及茯苓皮。在临应应用时往往把茯苓、茯神、茯神木混淆。下面看重简述茯苓的临床应用。1 白茯苓 为白净细腻坚实的茯苓肉。性味甘淡 ,平。入心、脾、肺、肾经。它具有渗湿利水 ,益脾和胃 ,宁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小便不利 ,水肿长满 ,痰饮咳逆 ,呕哕 ,泄泻 ,遗精 ,淋浊 ,惊悸 ,健忘。《本草纲目》云 :“……逐水缓脾 ,生津导气 ,平火止泄 ,除虚热 ,开腠理。泻膀胱 ,益脾胃 ,治肾积奔豚。”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4.
茯苓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树根。因寄生方法不同,其名称也有差异,傍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松根而生者谓之茯神。茯苓又有赤白之分,外皮为茯苓皮,均供药用,入心、肺、脾、胃、肾经。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赤茯苓分利湿热;茯苓皮利水消肿;茯神宁心安神。《本草》云:“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它如《别录》、《汤液本草》、《本草纲目》、《本经逢源》等均有对疗效的说明。 近代生物科学和医药学证实,茯苓含有B茯苓聚糖、茯苓酸、齿乳酸、脂肪酸、卵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茯苓的白茯苓、赤茯苓及茯苓皮3个部位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茯苓不同部位元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茯苓不同部位16种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不同部位中V、Cr、Mn、Fe、Zn、Rb、Sr、Mo、Cd、Cs、Ba、Pb元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i、Cu、A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d、Zn、Ba元素是茯苓3个部位的特征性元素;大多数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茯苓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部位的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商品茯苓中多糖含量,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茯苓多糖得率作为指标,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结果:茯苓块中多糖含量(12.35%)高于茯苓皮(10.64%)。结论:临床用药时,首选茯苓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真菌茯苓及附子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对真菌茯苓和附子中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从而为研究微量元素和药性理论、主治功效的关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对附子的常见炮制品及真菌茯苓不同的药用部位中的微量元素(Ca,Cu,Mg,Zn,F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茯苓中Mg含量最高,赤茯苓、茯神、茯苓皮中均为Fe含量最高;附子不同炮制品中以盐附子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最高,其中黑顺片中以Mg元素为主,白附片中以Ca元素为主,盐附子中以Mg元素为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线性相关系数良好,适用于中草药中这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与药效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茯苓、茯神、茯神木及松根中茯苓酸及总萜类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茯苓酸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萜类成分含量。并对不同产地及来源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比较。结果茯苓酸含量:茯神木茯神茯苓,松根无;总萜含量:松根≈茯神木茯神茯苓。结论为茯苓不同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奠定了基础,并为临床选用茯苓不同饮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不同产地茯苓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水和稀碱为溶剂提取茯苓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云南9个不同产地茯苓样品的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地的茯苓中水溶性多糖最高达7.03%,最低为3.27%,碱溶性多糖最高达92.72%,最低为65.85%.云南不同产地的茯苓中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别。研究结果为评价云南茯苓药材的质量及种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茯苓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大品种,药用历史悠久,茯苓多糖和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在治疗糖脂代谢类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存在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茯苓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对糖脂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为茯苓的化学成分、其他药理作用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大别山区金寨县野生、椴木栽培和仿野生栽培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茯苓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3种生长环境下的茯苓总三萜和水溶性总多糖的含量。结果 不同生长环境下茯苓水溶性总多糖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和仿野生栽培茯苓的水溶性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椴木栽培(P<0.05)。野生和仿野生栽培茯苓中总三萜含量均高于椴木栽培,但3种生长环境下茯苓总三萜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椴木栽培茯苓比较,仿野生栽培茯苓质量更接近野生茯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更年安胶囊组方中部分中药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观察不同加水量(10倍,8倍,6倍)、煎煮次数(1次,2次,3次)、水煮提取时间(1h,2h,3h)对地黄、麦冬、丹参、茯苓、仙茅的干膏量的影响,和不同浓度乙醇(50%,60%,70%)、乙醇量(4倍,6倍,8倍)、渗漉速度(1mL/min,3ml/min, 5ml/min)对泽泻、牡丹皮、五味子、钩藤、首乌藤、何首乌的固形物量及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水煮提取时对干膏量的影响因素水平为煎者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渗漉提取时对固形物量及大黄素含量的影响因素水平为乙醇浓度>乙醇量>渗漉速度。结论:综合各因素水平,确定地黄等6味中药水煮提取工艺是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3h,第2次2h);何首乌等6味中药渗漉提取工艺是加8倍量60%乙醇以3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妇科止带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科止带胶囊中的椿皮、五味子、黄柏、茯苓四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椿皮、五味子、黄柏、茯苓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妇科止带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范永升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的药物频次规律及组方规律等,提炼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的用药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治疗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临证多以化湿、通络、清热、宣肺、益气阴等为基本治法。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治疗CTD-ILD的201首方剂,共应用中药166味。其中,应用温药、寒药、甘味药和苦味药较多。使用频次在100以上的中药有5味,分别是茯苓、白术、桔梗、白芍、甘草。常用组合有白术和茯苓,白芍和茯苓,白术和白芍,白术、茯苓和白芍,黄芪、白术和茯苓等。两味中药组合支持度大于50%,置信度大于80%有3对,分别是桂枝与黄芪、桂枝与白芍、桂枝与茯苓。三味中药组合支持度大于50%,置信度大于80%且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白术、桂枝对茯苓;桂枝、茯苓对黄芪;桂枝、茯苓对白术。[结论]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临床经验丰富,常甘温与苦寒药物并用,同时注重调肺、顾护脾胃,兼以理气。  相似文献   

15.
16.
用尿素溶液作为天然水不溶性多糖的提取溶剂,以苯酚—浓硫酸作显色剂,在波长490nm下对七个不同产地的茯苓样品进行了多糖的含量测定,其含量范围为81.9%~88.3%。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最适复合药性培养基,并对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在不同复合药性培养基中进行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测定其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产量。根据复合药性发酵茯苓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结果 在发酵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75%薏苡仁和枸杞子组成最适复合药性培养基,茯苓菌丝体干质量达14.29 g/L,茯苓胞外多糖达8.22 g/L。药性发酵茯苓中总多糖、总糖、总灰分、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5.35%、45.73%、4.79%、21.43%。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中药材组成的复合药性培养基对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有较大影响,为其液体发酵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周郁鸿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处方的整理、分析,总结周教授治疗ITP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整理筛选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1 102首,其中男性46人,女性71人,以中医传承系统(V2.5)软件为平台,专人录入,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 结果 对处方进行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前五位的是仙鹤草、黄芪、茜草、茯苓、紫草。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黄芪,仙鹤草”“茜草,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黄芪,茜草”和“茯苓,炒麦芽”。中药药对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当归,黄芪”“党参,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白术,仙鹤草”“酸枣仁,仙鹤草”。中药用药关联度分析,前五位分别是“黄芪,牡丹皮”“白芍,紫草”“茯苓,水牛角”“黄柏、旱莲草”“白芍,芦根”。挖掘出30个4~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到9首新处方。 结论 周郁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临床上她多使用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理肝脾,清热凉血、滋阴凉血及温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