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电针各组DVC中MTL、GA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脘组GAS和胃俞组MT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脘+胃俞组(P0.05,或P0.01);各电针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高于中脘组和胃俞组(P0.01)。结论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DVC中MTL、GAS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针刺各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脘和胃俞组相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增加(P〈0.01);针刺对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胃俞组和中脘+胃俞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俞组和中脘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胃俞募穴可明显增强大鼠胃运动,且俞募配穴法的影响更为显著,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参与了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 方法 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代谢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选10只为空白组,采取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6周后,筛选40只单纯性肥胖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脘组(电针中脘)、胃俞组(电针胃俞)、胃俞募穴组(电针中脘配胃俞),持续电针3周。计算Lee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NPY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Lee指数,血清TG、TC、LDL-C水平,以及下丘脑和血清NPY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针刺中脘和针刺胃俞对降低Lee指数,血清TG、TC、LDL-C水平,及下丘脑和血清NPY含量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中脘和针刺胃俞对降低Lee指数、血清TG及下丘脑和血清NPY的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独电针中脘和胃俞均具有显著的减肥降脂作用,其机制与降低下丘脑和血清NPY有关,俞募配穴对减肥及降低血清TG和下丘脑、血清NPY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MTL、G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排空的作用,及对血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30只DGP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2组,即电针组和模型组各15只;另以15只健康的SD大鼠为对照组.电针组给予电针(穴位:后三里、中脘、胃俞、胰俞)治疗,模型组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胃排空功能显著降低(P<0.01),提示DGP模型诱导成功;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排空功能明显增强(P<0.01);模型大鼠血的MTL含量显著升高,经治疗后电针组的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大鼠血的GAS含量较电针组和对照组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液中MTL、GAS的含量,从而促进其胃排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针刺大鼠足阳明经的不同特定穴,对胃溃疡大鼠模型描记胃电曲线影响的对比观察,探讨足阳明经部分特定穴治疗胃腑病的功效差异。方法 36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下合穴(足三里)组,募穴(中脘)组,背俞穴(胃俞)组,络穴(丰隆)组。以无水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溃疡模型,针刺连续治疗7 d,留针10 min/d。利用BL-410生物机能测定系统观察治疗后大鼠胃电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下合穴组、络穴组、背俞穴组在反应面积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下合穴组相比,络穴组、募穴组在最大值、平均值、峰峰值、反应面积等4项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募穴相比,背俞穴组和络穴组在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不同特定穴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足三里、丰隆、胃俞对胃腑疾病的治疗有显著治疗作用,丰隆、胃俞倾向于胃腑病的长期调理,而足三里更侧重治疗急性胃部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具有胃动力障碍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6只为对照组,余44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配合孤养的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用旷场实验确定抑郁模型复制是否成功、胃电图确定抑郁模型大鼠是否具有胃动力障碍(造模组剔除12只),再从对照组和造模组各随机选取8只进行胃排空检测,验证抑郁模型具有胃动力障碍,造模组剩余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8只。对照组、模型组束缚处理,生理盐水灌胃;针刺组束缚处理,生理盐水灌胃,针刺足三里、太冲、肝俞、胃俞、中脘穴,中脘穴只针刺、不接电,余穴接电针;百忧解组束缚处理,百忧解灌胃。干预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取血清检测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取脑组织检测多巴胺(dopamine,DA)。结果 (1)电针能增加模型大鼠旷场实验水平方向总位移和垂直运动次数(P0.01),同时增加胃排空率(P0.05);(2)电针能促进模型大鼠脑组织DA表达(P0.05)和血清SP表达(P0.01),抑制血清CGRP表达(P0.01)。结论电针可同时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和胃动力障碍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DA和SP表达、抑制CGRP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阐明NTS可能是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个重要的延髓初级中枢。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结果(1)造成大鼠胃扩张模型后,NTS内c—fos的表达增加,而电针足三里、内关穴组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NTS内FOS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NTS内F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2)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能显著升高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P〈0.01),其胃内压升高程度高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对脏腑的调控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刺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足三里组,梁丘组6组,每组7只,以无水乙醇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结束10 min后观察胃黏膜形态组织学变化,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梁丘组、足三里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下降,NO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来说,远端穴位足三里、梁丘优于局部穴位胃俞、中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和探讨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对高位颈髓横断后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在大鼠胃部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对大鼠C3颈髓节段进行横断脊髓的处理后,观察针刺其足三里、内关、胃俞三个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后大鼠胃内压的变化.结果 (1)针刺前后比较:横断前针刺足三里穴组、内关穴组,胃内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穴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颈髓横断后,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胃内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横断前后差值比较: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与横断前相比,胃内压差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与横断前相比,胃内压差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颈髓及脊髓上中枢对不同神经节段腧穴调节胃内压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神经节段腧穴调节胃内压的神经传导途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艾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的影响,探讨不同时辰艾灸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是否存在差异,期以阐述施灸时机对艾灸疗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辰时艾灸组(C)、未时艾灸组(D)、戌时艾灸组(E),每组8只,除A组以外,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将其余大鼠制备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其中A组、B组不予施灸;余三组选用两组穴位:(1)"足三里"(双)"中脘";(2)"脾俞"(双)"胃俞"(双)施温和灸20 min.各组予以相应处理7 d后,取胃组织肉眼下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UI),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EGF、TGF-α的含量.结果 (1)相比于A组,其余各组UI值明显提高(P<0.01);相比于B组,各艾灸组UI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艾灸组之间比较,C组、E组UI值低于D组(P<0.05).(2)与B组相比,各艾灸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艾灸组之间比较,C组胃黏膜EGF、TGF-α的含量高于D组、E组(P<0.05).结论 (1)不同时辰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胃黏膜中EGF、TGF-α的表达发挥修复作用的;(2)以辰时艾灸组疗效最优,提示辰时艾灸存在相对特异性,部分证实施灸时机对艾灸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holelithiasis is a morbid condition of the biliary tract, with the calculi formed in the gallbladder, the common bile duct or the cystic duct.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treated 36 cases of cholelithiasis by acupuncture plus oral decoction. The results w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艾灸预处理和电针预处理两种不同方法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差异。方法将40只SPF级的SD大鼠随机的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艾灸预处理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分别行艾灸和电针预处理8 d后,除空白组外造模,选用无水乙醇灌胃的方法(0.5 mL/100 g)制成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1 h后,用20%乌拉坦(0.6 mL/100 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再取材。在光镜下观察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TGF-α、PC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胃黏膜中TGF-α、PC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艾灸预处理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胃黏膜中TGF-α、PC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胃黏膜中TGF-α的表达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胃黏膜中PCNA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与电针预处理均可以减轻无水乙醇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促进胃黏膜保护因子(TGF-α、PCNA)的表达,但艾灸预处理稍优于电针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大鼠胃经穴后提取的血清对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后信息物质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经组、胆经组、胃经 PD153035组和胆经 PD153035组,采用水浸束缚法制作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分别用EGFR抑制剂PD153035和血清孵育胃黏膜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LCγ-1活性,同位素掺入法检测PKC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细胞PLCγ-1、PKC和c-myc有微弱表达;胃经组和胆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PLCγ-1、PKC和c-myc呈现较强表达,其中胃经组大鼠表达最强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经 PD153035组和胆经 PD153035组大鼠胃黏膜细胞PLCγ-1、PKC和c-myc的表达较弱,胃经组与胃经 PD15303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胃经穴后提取的血清能诱导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后信息物质的活化,提示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体脂分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电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主要选用任脉、胃经、脾经、膀胱经的穴位。主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脾俞、肾俞、大肠俞;配穴:胃热滞脾型配合三阴交、内庭;痰湿内盛型配合阴陵泉、丰隆;肝郁气滞型配合合谷、太冲;脾虚不运型配合足三里、太白;脾肾阳虚型配合命门、申脉。比较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腰围身高比(waist 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围绝经期生存质量评分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MENQOL)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电针组患者腰围、WHR和WHtR改善明显(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雌二醇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电针组患者MRS和MENQOL评分显著减低(P<0.01),且电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