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丁酸钠抑制人卵巢癌3AO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 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结构及转移抑制基因KAI1表达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观察KAI1mRNA表达变化.结果 药物作用后KAI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KAI1基因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KAI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 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变化可能是丁酸钠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针对STAT3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研究STAT3对卵巢癌SKOV3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设计siRNA靶序列,在合成修饰靶序列之后,构建siRNA-STAT3-脂质体复合物,并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AT3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及对卵巢癌SKOV3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的检测,探讨siRNA-STAT3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构建干扰STAT3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KOV3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中STAT3的蛋白表达;与SKOV3细胞对照组和SKOV3细胞阴性对照组相比,SKOV3细胞siRNA-STAT3组中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构建干扰STAT3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STAT3的表达及卵巢癌SKOV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依托泊苷(VP16)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3AO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AO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下形态学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药物对3A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运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分别从转录和蛋白翻译水平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的3AO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 药物作用下,3AO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深染及凋亡小体出现;MTT法结果 显示药物对3A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VP16能显著上调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RT-PCR检测结果 显示VP16能同样增强KAI1mRNA的表达.结论 VP16不仅能抑制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能增强癌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可能为临床上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顺铂(cDDP)作用下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3AO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cDDP作用后3AO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cDD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cDDP(1、3、9 mg/L 3个浓度组)作用的3AO细胞株中KAUI1/CD82表达情况,并与细胞对照组(未经药物处理)进行比较.结果 cDDP作用后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凋亡;cDDP对3A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cDDP作用后卵巢癌细胞中KAI1/CD82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cDDP不仅能增加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而且能上调卵巢癌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为临床上药物抑制肿瘤转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敏  周琦  李少林  唐良萏  赵迎泽 《医学争鸣》2009,(23):2808-2811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HYAL2基因的表达,探讨siRNA-HYAL2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靶向HYAL2的siRNA及对照分别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RT-PCR测定HYAL2基因mRNA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KOV3细胞增殖,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构建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模型观察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siRNA-HYAL248 h后HYAL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转染24 h后平均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siRNA-HYAL2能特异性抑制HYAL2的mRNA表达水平,HYAL2基因沉默后,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HYAL基因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l)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针对HDAC1的小干扰RNA (siRNA),利用脂质体转染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HDAC1蛋白和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DAC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基因的mRNA表达;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经转染HDAC1基因siRNA后,卵巢癌SKOV3细胞HDAC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细胞内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增加;SKOV3细胞迁移速度降低,穿过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量减少;SKOV3细胞内uPA和uPAR基因mRNA表达也降低.结论:HDAC1基因沉默能够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增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抑制uPA和uPAR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KAI1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亚克隆技术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DOTAP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入高转移潜能的人MHCC97-H肝癌细胞,以限制性酶切、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鉴定基因重组及转染是否成功.电镜观察细胞超微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生长曲线和平板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Boyden Chamber试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微管吸吮技术测定细胞的粘弹性和粘附力.BALB/CA 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正义组、反义组、亲本细胞组及空载体组进行皮下(n=40)和原位肝(n=40)种植试验,观察体内的成瘤性、侵袭性及远处转移能力,免疫组化研究癌转移灶AFP和肿瘤组织细胞外基质(ECM)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状况.结果(1)成功构建了KAI1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MHCC97-H人肝癌细胞;(2)发现转入KAI1基因后可导致肝癌MHCC97-H细胞的一些细胞器数量和形态的变化;(3)KAI1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体内外生长、细胞周期及体内成瘤性无明显影响;(4)反义KAI1基因可使MHCC97-H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对体内外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促进作用;(5)KAI1基因表达上调能使MHCC97-H细胞的体内外侵袭能力降低;(6)KAI1基因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细胞粘弹性增加、ECM表达上调、粘附分子表达下调及粘附力下降等变化有关.结论KAI1基因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调KAI1基因表达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制α-微管蛋白特异性1c链(TUBA1C)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株CAOV3、SKOV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初步阐明TUBA1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抑制TUBA1C基因的过表达质粒转染CAOV3、SKOV3细胞,CAOV3分为3组:CAOV3实验组、CAOV3空载体转染组和CAOV3空白对照组;SKOV3分为3组:SKOV3实验组、SKOV3空载体转染组和SKOV3空白对照组。采用RT- PCR法检测TUBA1C表达;CCK-8法及Transwel 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评价TUBA1C基因抑制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结果靶向TUBA1C基因的siRNA明显、特异性地抑制TUBA1C mRNA的表达水平;培养72h CAOV3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结果提示SKOV3实验组穿膜细胞数量为(0.95±0.12)个/视野,较空载体转染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OV3实验组穿膜细胞数量为(1.13±0.14)个/视野,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TUBA1C基因过表达可抑制CAOV3、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RNA干扰沉默mdrl基因后化疗药物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ADM增殖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靶向于mdrl基因的小发夹状RNA(pshRNA-mdrl)对SKOV3/ADM细胞内mdr1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pshRNA-mdrl联合化疗药物阿霉素对SKOV3/ADM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pshRNA-mdrl能抑制SKOV3/ADM细胞mdr1mRNA的表达,pshRNA-mdr1联合阿霉素明显抑制SKOV3/ADM细胞的增殖.结论:靶向于mdr1的pshRNA联合阿霉素能显著抑制SKOV3/ADM的增殖,增敏化疗.  相似文献   

10.
刘娟  王晶  隋丽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171-1173,1176
目的观察转染至SKOV3卵巢癌细胞中小鼠IL-12全长基因的质粒能稳定表达相关细胞因子基础上,在脾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对SKOV3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MTT方法检测对SKOV3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SKOV3卵巢癌细胞表面IL-12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后癌细胞免疫组化可见IL-12表达,在脾细胞的作用下,MTT结果显示IL-12对SKOV3卵巢癌细胞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P<0.05.结论成功地将IL-12基因转染至SKOV3卵巢癌细胞中并稳定表达相关细胞因子,在脾细胞存在情况下对SKOV3细胞有抑制其增殖作用,从而杀伤卵巢癌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AI1基因与人肺癌细胞系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PCR和Northern blot杂交法分析不同转移潜能人肺癌细胞系中KAI1 mRNA的表达,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与突变的关系.结果:在高转移潜能细胞系PG中KAI1 mRNA表达降低,在无转移潜能的PAa细胞中KAI1的表达量比PG细胞高10倍以上(积分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7313和0.0549).PCR-SSCP结果显示在PG细胞KAI1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异常改变.结论: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可能与KAI1基因表达量有关,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由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丁酸钠对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组培养的HeLa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丁酸钠作用72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VEGF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不同浓度的丁酸钠作用后,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水平及VEGF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丁酸钠不但能够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丁酸钠抑制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作用可能是其抑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不同转移潜能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新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与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Northernblot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3组8种不同转移具有转移性的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PC3M及高转移性的人肺PG细胞,KAI1mRNA的表达降低(积分吸光度分别为0.0319,0.0266和0.0549)而在无转移性的人肺PAa细胞则为高表达(积分吸光度  相似文献   

14.
KAI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宫颈癌CaSki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质粒pCMV-KAI1导入低表达的宫颈癌CaSki细胞,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K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Transwell侵袭力小室测定KAI1基因对细胞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转染目的基因的CaSki细胞中KAI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弱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P<0.05),细胞穿膜数量明显少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P<0.05).结论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两治疗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案以不同剂量丁酸钠进行治疗,两对照组同法注射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结束,取裸鼠心、肝、肾、肠等脏器做组织学观察,取肿瘤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穴TDT雪介导的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分析,计算凋亡率。结果:各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丁酸钠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裸鼠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用药越早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抑制、凋亡情况以及对生成素(Survivin)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经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后,在不同时段收集细胞,分别用四唑蓝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对Survivi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培养液中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SW480细胞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Sur-vivin基因和VEGF随着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而表达下降。结论:丁酸钠能抑制SW480细胞株增生,诱导凋亡,并抑制Survivin基因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不同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中KAI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细胞转移潜能与KAI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KAI1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以甲基化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研究KAI1低表达的机制.结果:在转移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PC3M中不论其转移潜能强弱,KAI1 mRNA表达均降低.甲基化分析未发现KAI1基因5'-启动子部位CCm5CGGG甲基化.PCR-SSCP分析显示:KAI1基因第7外显子在PC3和PC3M均显示异常带,PC3M较弱.结论:KAI1基因表达降低与人前列腺癌的转移有关,但其转移潜能的强弱可能不取决于KAI1的调控.KAI1基因的低表达与5'-启动子部位CCm5CGGG甲基化无关,可能与该基因的突变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丁酸钠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用TUNEL法检测。用RT-PCR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单羧酸载体1(MCT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葡萄糖诱导HT-29细胞系凋亡、调节其增殖,且葡萄糖能够明显抵制丁酸钠诱导凋亡和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对GLUT1 mRNA、MCT1 mRNA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葡萄糖浓度变化能够明显影响丁酸钠的诱导凋亡和增殖抑制作用,这种影响可能与细胞内葡萄糖和丁酸钠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癌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和抗癌1号蛋白(KAI1)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4例卵巢浆液性癌(卵 巢浆液性癌组)和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法检测 所有肿瘤组织中vasohibin-1,MACC1和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浆液性癌组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阳 性表达率分别为48.4%和58.1%,均高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分别为10.0%和13.3%);而卵巢浆液性癌组KAI1蛋白阳性 表达率为33.9%,低于浆液性囊腺瘤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的 病理组织学分级、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以及盆腔淋巴结转 移有关(均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vasohibin-1和MACC1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和–0.600,均P<0.01), 同时,vasohibin-1与MACC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8,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vasohibin-1和MACC1 的过表达以及KAI1的低表达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vasohibin-1和MACC1表达阳性及KAI1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明 显低于vasohibin-1和MACC1表达阴性及KAI1表达阳性的患者(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分期、vasohibin-1和 KAI1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浆液性卵巢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R值分别为2.185,3.893,0.413;95% CI分别为 1.263~3.779,2.190~6.921,0.251~0.681;均P<0.05)。结论: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的表达上调以及 KAI1的表达下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等因素相关,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浆液性卵 巢癌患者肿瘤演进及生存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