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观察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后及随后3周的血浆t-PA、PAI活性水平,并与正常老年人对照,以了解脑血栓形成后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PA活性低于正常老年人(P<0.001),随后3周,PAI活性升高(P=0.059),PAI/t-PA值升高(P<0.05),纤溶功能低下并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后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观察了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后及随后3周的血浆t-PA、PAI活性水平,并与正常老年人对照,以了解脑血栓形成后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PA的活性低于正常人,随后3周,PAI活性升高PAI/t-PA值升高,纤溶功能低下半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对39例脑血栓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进行检测。结果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表明脑血栓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是产生血栓的因素之一。本栓测结果提示,测定t-PA、PAI有助于脑血栓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了36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以及2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脑梗塞组t-PA活性减低,PAI-1活性增高(均P<0.05)。表明脑梗塞患者有血浆纤溶功能损害。提示血浆t-PA、PAI活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和PAI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和PAI活性的研究张波张秋滨何宏刘滨唐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纤溶系统的功能,我们对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的t-PA和PAI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动态观察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及GMP-140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完毕后即刻血浆纤溶酶原活性(t-PA)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下降(P<0.05),但这些变化持续时间较短,血浆t-PA、PAI活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又恢复到溶栓前水平,血浆GMP-140于溶栓完毕后即刻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继发性纤溶增加同时伴有血小板激活,凝血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t-PA、PA...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形成者血清胰岛素及与PAI-1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1(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CTB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中病灶组(43例)和小灶组(24例)、另取28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IS、C肽水平。结果(1)CTB组PAI-1活性、IS、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不同梗死面积组间无显著差别:(2)CTB组PAI-1与IS、C肽及IS与C肽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1)IR和/或HI可能参与了CTB的发生;(2)血浆PAI-1活性增高与IS及C肽有关.PAI-1活性增高致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可能是IR与CTB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动态观察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及GMP-140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完毕后即刻血浆溶酶原活性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下降,但这些变化持时间较短,血浆t-PA,PAI活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又恢复到溶橙有水平,血浆GMP-140于溶栓完毕后即刻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间继发性纤溶增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纤溶系统活性指标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水平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t-PA、PAI-1、血糖、血脂的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为脑梗死组,再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型、重型3组比较各组间的血浆t-PA、PAI-1水平差异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再梗死组的血浆t-PA、PA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活性和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斑点要交技术,测定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5名健康人的白细胞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和组织中4G/4G基因型患者的PAI-1活性水平最高,4G/5G基因型次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t—PA,PAI—1,VWF活性及早晚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t-PA、PAI-1和VWF三者活性,目的为研究这3种物质的活性水平及早晚变化规律在两组间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脑梗塞发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中t-PA活性早晨低,下午高;PAI-1活性早晨高,下午低,两者活性呈负相关。观察组早晨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AI-1和VWF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变化与脑梗塞清晨发病率高同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血浆PAI-1活性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急性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PAI-1活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组血浆PAI-1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尤其脑梗塞急性后期血浆PAI-1活性明显增高,而再次脑梗塞组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首次脑梗塞组。结论:血浆PAI-1活性增高是脑梗塞发病的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在脑梗塞的防治工作中应考虑到血浆PAI-1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组织行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血压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SI与收缩压、舒张压、TG、APOB、PAI-1水平负相关,与HDL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高TG、低HDL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活性和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技术,测定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5名健康人的白细胞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脑梗死组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中4G/4G基因型患者的PAI1活性水平最高,4G/5G基因型次之,5G/5G基因型最低。前者与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梗死组中4G/4G基因型个体较对照组为多。结论血浆PAI1活性增高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G纯合子个体可能具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病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脑血栓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监测3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和D-二聚体(DD)在急性期(≤3d)、亚急性期(8~28d)、慢性期(>30d)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FPA在脑血栓形成后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亚急性期、慢性期和急性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DD在急性期显著高于对照组,亚急性期较急性期进一步升高,慢性期和急性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脑血栓形成急性期TPA、DD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塞灶体积均无相关性。结论脑血栓形成各期凝血功能均增强,亚急性期纤溶系统高度激活,为脑血栓形成早期行抗凝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对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C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C、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 采用APTT法和ELISA法测定30例脑梗塞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蛋白C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C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明显下降趋于正常(P〈0.01)。结论 九纤酶急性期应用可以发挥其降纤、溶纤作用,对凝血及纤溶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降纤酶对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C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 C、 D二聚体( D Dim er)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 采用 A P T T 法和 E L I S A 法测定 30 例脑梗塞病人和 30 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蛋白 C 活性及 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 C 活性及 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 P< 0.01),治疗后明显下降趋于正常( P< 0.01)。结论 降纤酶急性期应用可以发挥其降纤、溶纤作用,对凝血及纤溶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治疗tPA、PAI、PLG、D-D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纤维系统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69 例病后 24h 内就治的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 4 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2h、24h、7~10d 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 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 A I)、纤溶酶原( P L G)、 D二聚体( D D)检测。结果 对照组t P A、 P A I、 P L G、 D D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期无变化,溶栓治疗组于治疗后 2h t P A 及 D D 明显升高, P A I、 P L G 下降。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病例,于治疗后 24h P A I仍明显降低。结论 溶栓治疗病例存在超早期纤溶激活,凝血障碍是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 minogenactivator ,t -PA)及其抑制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 1)是纤溶系统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二者的结构、特性以及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二者的活性、抗原含量测定甚至出现了矛盾的结果。1 t -PA、PAI- 1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  纤溶酶原激活物 (PA)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以及它们的抑制物在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