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10-110
残根、残冠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传统方法是由成品桩或螺纹钉固位,用树脂套冠或光固化树脂等修复。由于成品桩与根管不密合,易脱落,多次桩冠或光固化导致牙体继发龋,使牙体组织缺损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牙缺失。随着牙髓治疗广泛而又有效地开展,桩冠修复有了可靠的基础,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大量严重缺损的患牙和残根、残冠得以保留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NAX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6例30颗前牙,利用TENAX玻璃纤维桩、ParaCem Universal DC水门汀、光固化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牙体缺损,以烤瓷全冠修复牙冠。结果2年后26例30颗牙修复无纤维桩折断及脱落现象,成功率100%。结论TENAX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根、残冠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成品螺纹桩树脂核桩冠在磨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54名患者56例牙体严重缺损的磨牙进行螺纹桩树脂核桩冠修复,术后一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50例患牙使用良好,成功率为89.3%。结论:成品螺纹桩树脂核桩冠用于磨牙残根残冠修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前牙残冠残根的修复通常进行根管治疗(RCT)后采用桩冠修复。随着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我们也将残根经过 RCT 后,应用自制根管内桩、成品根管内桩或桩钉植入根管,再用光固化树脂修复缺损的牙体组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上收集到的64例81只上前牙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5.
廉莉 《河北医学》2010,16(4):471-472
目的:观察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核加金属烤瓷冠或铸造冠用于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42颗患牙,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管内植入纤维桩,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做核,再制作铸造冠或烤瓷冠。术后每一年复查一次,平均观察期为2年。结果:成功38牙,失败2牙,失访2牙,总成功率90.48%。结论: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核加全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效果良好,临床上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陈桂军 《海南医学》2003,14(10):60-61
目的 探讨前牙残根残冠保留的牙体修复方法。方法 对98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以成品桩固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冠核,再用金属烤瓷全冠加以保护。结果 本组98例经1—3年随访观察,成功率93.88%,失败6例。占6.12%。结论 利用成品桩固位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塑核套冠修复是保留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根管钉加光固化树脂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3例因龋损或外伤造成的后牙残冠残根,实施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内置根管钉,用光固化树脂分层固化,形成桩核,用烤瓷冠修复外形。结果133例中,124例(93.2%)治疗成功,修复患牙无松动,无根尖炎,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9例(6.8%)治疗失败。结论根管钉加光固化树脂是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晶  米丛波 《新疆医学》2007,37(5):208-209
对于大面积牙体缺损,临床上常常使用桩核冠法修复,以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残根残冠,并且恢复美观和咀嚼功能。为了比较螺纹桩-光固化树脂核冠和铸造桩核冠两种不同修复材料的临床远期效果,从2000年开始收集临床病例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牙齿残根、牙冠严重缺损是常见的牙体病,修复以往多用拔除后做活动义齿或固定义齿。随着牙髓病治疗学的发展,口腔材料不断更新,牙齿残根残冠的保存越来越多受到重视,对残根残冠的进一步修复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于1988~2000年以来,采用桩钉固位光固化树脂一次性修复88例118颗患牙,经3年多临床观察,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磨牙残冠残根采取根管钉固位及后牙树脂桩核与全冠修复,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43个磨牙采用根管钉(攻纹型)做多根管固位,后牙光固化树脂做桩核与全冠修复,观察期为0.5~3年.结果:修复2年内40例均无折断脱落,患牙均无明显的主客观症状,能承担咀嚼功能.术后6个月失败1例,2~3年间失败2例.结论:磨牙残冠残根采用根管钉固位及后牙树脂桩核与全冠修复,在一定的适应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桩—汞—光固化树脂核全冠在保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54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冠残根,随机分为两组,其中Ⅰ组26例,采用桩—汞—光固化树脂核全冠修复。Ⅱ组28例,采用桩—光固化树脂核全冠修复。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桩—汞—光固化树脂核全冠组中,无一例拉核松动脱落,1例引起牙龈炎。桩—光固化树脂核全冠组中,有4例松动脱落,2例引起牙龈炎,1例引起继发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Ⅰ组治疗效果优于Ⅱ组。结论:对残冠残根的修复治疗,桩—汞—光固化树脂核全冠修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红霞 《西部医学》2010,22(8):1503-1504
目的观察纤维桩复合树脂材料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30个残冠残根,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法国FiBio纤维根管桩及HY-BONG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恢复基牙外形并进行全冠修复。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30个牙中有1例于修复后半年出现纤维桩的松动、脱落,无根折、桩折现象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技术是一种快捷、稳固和符合牙体生理的有效修复方法,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是金属桩核的良好替代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纤维桩加纳米树脂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32例患者的40颗前牙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纤维桩和颜色相近的GC幻彩Gyacliapiyett纳米树脂进行修复,观察6个月-2年.结果 40颗患牙中1颗患牙修复失败,成功率为97.5%.结论 纤维桩+纳米树脂修复前牙残根、残冠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不锈钢丝螺纹桩光固化树脂核,桩冠修复前牙残根和残冠72例84颗牙。经过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桩冠无松动,脱落、无变色,牙龈无红肿出血,唇面及切缘无明显磨耗。与传统简单桩冠法比较,此法可保留残存的牙体组织,磨牙少,固位好,而且能一次完成,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周丽 《当代医学》2013,(24):80-81
目的分析烤瓷体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方法对285例患者共430颗患牙给予烤瓷体修复治疗。结果 430颗患牙烤瓷体修复后,临床观察五年,桩折断脱落3个,构成比为0.69%;牙龈龈萎缩炎症8个,构成比为1.86%;崩瓷12个,构成比为2.79%。结论烤瓷体修复残根、残冠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观察纤维桩树脂核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8例患者共计63颗前牙残冠残根采用纤维桩树脂核进行全冠修复,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3颗患牙修复后经过O.5~1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成功率为95.24%.结论 纤维桩树脂核具有高强度、色泽好、操作方便的优点,是一种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非常有效方法,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前后牙残根、残冠经桩核冠修复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38例前后牙残根、残冠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前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后牙采用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结果:138例前后牙残根、残冠12个月后复查,成功130例,失败8例.结论:前后牙牙周无明显破坏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后,完全可以保留并能承担口腔正常的咀嚼功能,并能满足前牙美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牙龈下残冠桩核修复临床疗效.方法 对183个龈下2mm以内的独立前牙残根进行修复,采用桩一核一冠系统修复治疗,即在基础治疗后,通过金属铸造桩核或光固化树脂桩核修复,再以金属熔附烤瓷(PFM)单冠恢复其解剖形态。结果 经过1年的随访,183个病例中,铸造桩核修复86例,良好74例,松动7例,牙根折裂5例,良好率86.05%;光固化树脂桩核修复97例,良好93例,松动3例,牙根折裂1例,良好率95.88%。结论 龈下2mm以内独立前牙残根可以尽可能保留,两种桩核修复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正确选择适应证,尽可能保留牙体组织,严谨的临床操作,以及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都是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桩冠是利用金属桩插入根管内获得固位的一种冠修复体。临床可以采用铸造桩核,也可以先形成桩-复合树脂核,然后用金属烤瓷全冠粘接修复。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牙体严重缺损、残根、残冠,采用根管桩光固化树脂核桩冠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选择行桩核修复后再行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103例,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用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进行桩核修复,52例行牙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牙用根管钉桩核组出现了2例冠根折断,4例脱落,成功率为88.24%(45/51),纤维桩核组出现了1例冠根折,1例脱落,成功率为96.15%(50/52)。纤维桩核烤瓷全冠修复是目前修复残根残冠的最佳选择,但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经济、简单,易操作,适合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