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产儿腰部皮肤温度测量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保温箱中早产儿方便而准确的测温方法.方法通过106例出生后2~15天的早产儿进行直肠、腋下及腰部皮肤温度的自身对照.结果肛温与腰部皮肤温度经统计学处理t=1.25,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肛温与腋温经t检验t=4.3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腰部皮肤温度可用于保温箱中早产儿常规测温,安全、方便、准确,能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保温箱中早产儿方便而准确的测温方法。方法 通过 10 6例出生后 2~ 15天的早产儿进行直肠、腋下及腰部皮肤温度的自身对照。结果 肛温与腰部皮肤温度经统计学处理t =1 2 5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肛温与腋温经t检验 :t =4 34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腰部皮肤温度可用于保温箱中早产儿常规测温 ,安全、方便、准确 ,能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皮肤黏膜感染的影响,寻找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615例早产儿发生的皮肤黏膜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皮肤感染51例,其中红臀24.例,鹅口疮16例,脓疱疹5例,脐炎4例,结膜炎2例。结论发生皮肤黏膜感染的因素与患儿日龄、体重、住院天数及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有关。应对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防治,积极预防,降低皮肤黏膜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提高保温箱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的127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对照组63例,实验组予出生后3d内保温箱加温加湿,使暖箱湿度达90%以上;对照组按常规办法处理,未提高湿度。进行两组早产儿出生3d内保温箱温度设置比较,出生后7d内体重变化、体重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结果:两组体重下降均以第2d最明显,实验组体重下降(35.22±27.21)g,对照组体重下降(43.91±33.11)g,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体重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实验组为(10.39±4.12)d,对照组为(12.19±6.82)d,实验组住院天数(12.57±5.58)d,对照组(15.85±10.27)d,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提高暖箱湿度,可降低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缩短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胎龄<37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恒温保暖常规护理,观察组出生后与母亲进行50min的侧卧式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出生时和第1、3、5h的体温及产妇欲行母乳喂养情况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第1、3、5h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母乳喂养情况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87%)高于对照组(51.6%)(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早产儿体温快速恢复,对推进母乳喂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住院早产儿,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78例早产儿的分析,了解早产儿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方法 对78例早产儿以体重不同分为3组,根据保温箱温度与湿度的设置及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十分重要,加强重症监护,控制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是早产儿成活、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治疗对早产儿疼痛刺激的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早产母婴100例行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给予早期皮肤接触,以未行皮肤接触者为对照组,早产儿足跟采血,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面部表情及体温的变化。结果:从足跟采血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心率的增加及血氧饱和度的减低,但实验组两指标的变化程度均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且在120s处已经明显向基线水平靠拢。面部表情观察显示,实验组的整体水平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观察过程中,两组新生早产儿的体温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皮肤接触可多方面提高28-37周早产儿对疼痛的耐受,有助于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夏芬媛 《河北医学》2001,7(4):341-342
中性温度又称适中的环境温度 ( neutral thermalenviroment) ,它是指一个范围值 ,在此温度下婴儿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 [1]。并根据早产儿的日龄、体重设置。我科于 1999年至 2 0 0 0年共收治早产儿 167例 ,其中 4 4例 ( 2 6% )在中性温度中仍出现体温偏低及体温不升。我们对其进行仔细观察 ,分析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4 4例低体温早产儿中 ,女性 13例 ;男性 31例 ;最小胎龄 2 8周 (双胎 ) ;最轻体重 10 50克。体温维持在35℃— 35.9℃ 4 1例 ,35℃以下 31例 ,最低体温 32℃ ,其中 1例体温持续…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讨皮肤温度与阴阳虚证的关系,为中医阳盛之热、阴盛之寒提供一部分数量指标,我们选择较典型的阴虚、阳虚证患者,测定其皮肤温度、舌面温度及体核温度,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及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本实验涉及的94例阴虚、阳虚证患者均为长沙市结核病院的住院病人,均经系统检查,西医诊断可靠。95例正常对照组为湖南中医学院、长沙市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皮肤接触对早产儿疼痛刺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皮肤接触)与参考组(未行皮肤接触)各60例,观察2组新生儿面部表情、体温、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2组患儿进行足跟采血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变化程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2组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在120 s时趋向基线水平.结论 产后早期皮肤接触能够提高早产儿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助于患儿正常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1例硬膜外麻醉病人的阻滞区域及未阻滞区域的皮肤温度监测,发现麻醉后30分钟内阻滞区域皮肤温度快速升高2.51℃,未阻滞区域皮肤温度轻微下降0.12℃,麻醉30分钟以后皮肤温度基本保持稳定。硬膜外麻醉后30分钟内宜加快输液速度,补充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6.
17.
凌世英  曾珍珠 《医学文选》2006,25(3):574-574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于心力衰竭、休克、心肌炎等疾病的治疗。但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改变。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8月22日收治1例早产儿,在静脉滴注多巴胺的过程中出现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30例循经感传者右侧前臂段,循经皮肤温度360次对照观测,发现观测部位皮肤温度有伴随感传出现而变化的循经性.提示,循经感传在外周似有实质性生理功能活动的存在,影响局部皮肤微循环状态.联系我们既往的研究,认为循经感传的形成是“中枢”和“外周”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在温度测量系统中如何正确地选择传感器和温度变送器,从而提高测温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美皮康联合维生素AD滴剂在预防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诊疗的早产儿共计3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皮肤护理方式将予美皮康联合维生素AD滴剂护理皮肤的15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行常规皮肤护理的15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医用粘胶损伤、呼吸机鼻塞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摩擦伤及液体外渗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并使用新生儿/婴儿Braden-Q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早产儿皮肤损伤风险,使用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IPP)评估干预前后相关护理操作后早产儿皮肤疼痛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早产儿医用粘胶损伤、呼吸机鼻塞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摩擦伤及液体外渗局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胎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移动度、活动能力、感知觉、皮肤潮湿状态、摩擦力及剪切力、营养摄入、组织灌注与氧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PIP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早产儿皮肤护理中运用美皮康联合维生素AD滴剂,可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