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le’s手术被认为是治疗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术后需行永久性人工肛门,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功能更接近于正常肛门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我们在直肠下段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切除术后用股薄肌代外括约肌,用带血管蒂的回盲瓣代内括约肌行原位肛门重建水5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理报告5例均为直肠腺癌。其中1例肠系膜淋巴转移(DSke’SC;期),1例癌肿浸润超出直肠肌层(Duke’sB期),3例癌肿尚局限在直肠肌层(Duke’sA期)。5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直肠癌病人不愿在腹部造肛的迫切要求,从1985年6月,我院对直肠下段癌27例患者采用腹会阴切除、股薄肌肌瓣转移肛门括约肌成形术代替腹部永久性假肛。为了解代括约肌(股薄肌)术后的存活与功能恢复情况,我们对这组病例在定期测压,加强肛门排控功能训练的同时还作了股薄肌的肌电图(EMG)观察。临床资料本组2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平均48岁。男14例,女13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半,最短10个  相似文献   

3.
外阴癌占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5%,是源于外阴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官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治疗一般采用外阴根治术,即外阴的广泛切除+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由于组织切除范围大,并发症较多,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极为重要.1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年龄29 ~75岁,临床Ⅰ期7例,Ⅱ期5例,Ⅲ期6例,Ⅳ期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5例,腺癌4例,黑色素瘤2例.21例患者,14例行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全尿道切除+膀胱肌瓣代尿道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薄肌移植应用于外伤性肛门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因外伤导致完全性肛门失禁患者行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术后6,12,24个月时分别对肛管直肠压力、排粪造影结果及自主感觉等方面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2个月;(2)术后24个月患者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4个月,5例患者排粪造影已能随意控制钡剂流出;(4)术后6,12,24个月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逐渐降低,至术后24个月时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薄肌移植应用于治疗外伤性肛门失禁,可保护肛门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5.
外阴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外阴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 ,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 3%~ 5 % [1] 。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目前治疗Ⅲ~Ⅳ期外阴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手术范围较大 ,组织切除广泛 ,创伤重 ,对患者身心有一定的影响。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外阴癌Ⅲ期 8例 ,经精心治疗与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例 ,4 8~ 6 7岁 ,平均 5 3岁。患者外阴痒痛 ,外阴肿物分别在大阴唇 4例 ,阴阜 3例 ,小阴唇 1例。病理报告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 2 手术方法 全麻下行外阴广泛…  相似文献   

6.
李巧凤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109-110
近年来,我们对20例舌癌患者行联合根治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60~75岁,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7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17例于全麻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胸大肌皮瓣移植术,3例于全麻下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股外侧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修复术.术后皮瓣下血肿1例.  相似文献   

7.
李巧凤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09-110
近年来,我们对20例舌癌患者行联合根治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60-75岁,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7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17例于全麻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胸大肌皮瓣移植术,3例于全麻下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股外侧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修复术。术后皮瓣下血肿1例。  相似文献   

8.
徐凌  李旭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5-106
外阴癌常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尤其以外阴鳞状细胞癌常见.2010年1~6月,我院收治10例外阴癌患者,手术后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年龄55~76岁,平均65岁.门诊活检病理结果:6例为鳞型细胞癌,4例为CIN三级.均有数年外阴瘙痒病史.其中1例外阴已破溃半年余.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尽快手术.术后予以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第1天起切口换药,保持外阴清洁,使用红外线治疗仪理疗,2次/d,减少切口渗出,同时使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2010年1月,我们对7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56岁.术前均经食管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其中食管上段癌10例,食管中段癌43例,食管下段癌17例.术后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67例,食管腺癌3例.术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肛管直肠中下段癌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Miles手术治疗,往往给病人造成生活的不便。我院自1982年至1988年对此类患者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同时施行单侧股簿肌移植、括约肌成形,肛门原位重建术24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手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4岁,平均52岁;手术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6小时,平均3.8小时;输血量最少300ml,最多1800ml,平均850m1。24例中伤口感染2例,感染率8.3%。术前护理一、常规进行各种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血交叉试验,直肠指诊,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结直肠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原发结直肠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结直肠癌患者,2男2女,平均年龄48岁。发病部位:1例直肠,1例直肠与乙状结肠,1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组织学大体呈灰红色隆起性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质软;镜下癌细胞呈巢团状分布,可见单个细胞角化。免疫组织化学示:CK5/6、P63、P40、AE1/AE3等阳性,Syn、Cg A阴性,HPV阴性。结论原发结直肠鳞状细胞癌是一类少见恶性肿瘤,预后不良,诊断要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排除转移可能后才可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是将股薄肌完全游离,由股上部切口牵出,在股上部切口与肛门一侧切口之间,做一能通过2指的隧道,将牵出的股薄肌通过隧道到肛门前方,绕过肛管预先做好的隧道,到达肛门后方至另一侧,将股薄肌肌腱固定于耻骨结节骨膜。我科近期为1例肛门外伤患者,成功地实施了一期乙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8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60 8例 ,术后仍有吞咽困难 ,证实为吻合口狭窄者 43例 ,其发生率为 7 1% ,本文就其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3例 ,其中男 31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6岁 ,平均年龄 5 8 6岁。食管胸上段癌 2例 ,胸中段癌 2 2例 ,胸下段癌 4例 ,贲门癌 15例。行颈部吻合 15例 ,弓上吻合 10例 ,弓下吻合 18例 ,吻合器吻合 13例 ,手工缝合 30例 ,术后病理 :鳞状细胞癌 2 7例 ,腺癌 16例。1 2 出现时间 术后 1~ 3月者 6例 ,4~ 6月者 16例 ,7~ 12…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上、中段直肠癌经腹切除或借助于吻合器行低位吻合已成为常规手术,而直肠下段癌与肛管癌,目前仍广泛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994年我院共做直肠癌手术185例,其中女病人95例,男病人90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1岁。病理结果均为直肠恶性肿癌。腹会阴联合切除92例,保留括约肌手术27例,会阴造瘘4例,单纯腹壁造瘘9例,低位吻合53例。因采用了不同术式,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组病例的各种术式,就其共同点和特殊性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结肠腹壁造瘘瘘口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禁食、营养支持、抗炎、冲洗低负压吸引、生长抑素应用,加强管道护理,瘘口愈合。1例术后腹泻严重,平均每日大便次数10余次,经饮食管理,药物应用,肛周皮肤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大便次数减少到3~4次/d,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手术及护理难度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径1~2cm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直径在1~2cm之间的直肠类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46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18例(58.1%),便血2例(6.45%);余11例患者无症状。本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26例,包括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19例(61.2%),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4例(12.9%),经肛门肿物切除术3例(9.7%);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16.1%)。术后病理回报所有病例均为直肠类癌,病变局限于粘膜下层25例;浸润肌层6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例。29例患者得到随访,病变局限于粘膜下层组(n=23)五年生存率为95.7%,浸润肌层组(n=6)五年生存率为50%(P<0.001)。结论直径1~2cm直肠类癌患者中,病变局限于粘膜下层者可行局部切除,病变侵及肌层者行根治性切除为妥。  相似文献   

17.
对1例鼻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入院后精心准备,在全麻下行面中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包括右眶内容物剜除、左侧眶内壁及内直肌切除)、右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腹直肌游离皮瓣移植术,气管切开术,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外阴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其发生率近年有所增加,手术切除范围大,常常需要清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口不易愈合,反复感染,迁延不愈,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常常表现为焦虑、恐慌,迫切需要积极的干预。有研究报道,若术后出现腹股沟淋巴液外渗,使用如意金黄散外敷可使腹股沟炎性反应消退,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我科2012年10月收治1例外阴癌患者,给予根治性手术及精心的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组56例原发性肛门上皮癌,事先未经其它治疗。男12例,女44例,年龄25~88岁(平均62岁)。肛周癌5例,肛管癌51例。癌肿从肛管扩散到邻近组织37例。所有患者均有癌组织学证据,54例鳞癌,2例基底细胞癌。12例患者属T_2期,27例属T_2期,17例  相似文献   

20.
对1例鼻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入院后精心准备,在全麻下行面中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包括右眶内容物剜除、左侧眶内壁及内直肌切除)、右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腹直肌游离皮瓣移植术,气管切开术,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