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黄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优化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姜黄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Cur-SMEDD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测定姜黄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自微乳化基质,以粒径和溶解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并对Cur-SMEDDS的体外释药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Cur-SMEDDS最佳处方组成为:EO-Cremophor RH40-Transcutol P比例为30∶52.5∶17.5,乳化后微乳的平均粒径为36.14 nm。结论 成功制备了Cur-SMEDDS,可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溶解度,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及绘 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自微乳外观、粒径及乳化时间优选处方工艺,确定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载药量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最佳处方为m穗花杉双黄酮:m聚氧乙烯蓖麻油:m油酸乙酯:m1,2-丙二醇=5.0:47.5:19.0:28.5,乳滴呈圆球性,粒径(15.37±0.09) nm,Zeta电位(-17.1±0.24) mV,在不同pH介质中自微乳制剂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可显著提高穗花杉双黄酮的体外溶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羟丙甲基纤维素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胃肠道行为的影响,为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体载体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胃模拟分散试验和体外脂解模型测定3种规格的羟丙甲基纤维素(K4M、K15M、K100M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胃肠道行为的影响。结果 3种规格的羟丙甲基纤维素都可抑制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在胃肠道中的分散沉淀;随着羟丙甲基纤维素的黏度增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载药能力增强,小肠脂解后分配进入水相的药物浓度也增加。结论 羟丙甲基纤维素有利于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中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作为研制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体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并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建立该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通过考察微丸的外观性状、大小以及成乳后的乳滴粒径分布、自微乳化时间、Zata电位、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等,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橙皮苷为指标成分,在284 nm波长处,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 结果: 研制的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为球形黄褐色小丸,分布在16~30目(收率92.5%);自微乳化成乳后,微乳平均粒径(78.8±12) nm,且在不同pH分散介质、不同转速和不同温度下,自微乳粒径无明显变化.总黄酮在4.44~26.64 mg·L-1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RSD 1.0%). 结论: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具有良好的自微乳化性能,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的载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西罗莫司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幅霉素,rapamycin,RAPA)自微乳化释药系统(RAPA-SMEDDS)以提高低水溶性药物-RAPA的生物利用度。 方法 用HPLC-UV测定RAPA含量;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筛选SMEDDS 组分;采用星点设计和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获得自乳化后粒径小于50 nm的自微乳化制剂;考察并比较优化处方与市售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优化后RAPA-SMEDDS的处方为30%MCT、50%Cremopher EL和20% Labrasol,每1 g SMEDDS中载药2.0 mg;自乳化后形成乳滴的粒径和PDI分别为41.10 nm和0.247;不同稀释介质及不同稀释倍数对微乳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影响较小;单剂量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SMEDDS和Rapamune口服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3.37±2.78)和(4.15±1.48)μg·L-1,tmax分别为(2.60±1.29)和(5.40±1.34)h,AUC0-48 h分别为(157.75±70.77)和(73.36±34.12)μg·h·L-1。结论 优化所得处方自乳化后粒径小于50 nm,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5.04%,RAPA-SMEDDS可明显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促过饱和物质对多西他赛自乳化系统(DTX-SEDDS)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DTX-SEDDS的体外溶出度,并考查不同的促过饱和物质,促过饱和物质的不同用量,不同的投药量以及不同的释放介质对DTX-SEDDS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的促过饱和物质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维酮(PVPK30)、Avicel RC591中,HPMC的促溶和稳定作用最强;不同厂家同黏度的HPMC对药物溶出影响差异不显著,同浓度不同黏度的HPMC对药物溶出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低黏度的好于高黏度HPMC;HPMC的不同用量对DTX-SEDDS体外释药有一定影响;当低黏度HPMC的用量为1%~8%,累积溶出百分率无显著差异,当高黏度HPMC的用量≤0.5%或≥8%时药物溶出明显减少;不同介质对药物溶出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推荐自乳化处方中选择加入1%~8%的低黏度HPMC(型号:山东50,山东100或上海K100)效果较好。结论 过饱和物质HPMC可以明显提高DTX-SEDDS的溶出和稳定性,同时可减少自乳化油的用量,可提高自乳化制剂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吕瑞勤  吴涛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27-1133
 目的 评述难溶性药物口服渗透泵技术的新进展。方法 以近年文献为基础,了解口服渗透泵制剂的发展动向,概述其技术特点、释药机制。结果 难溶性药物口服渗透泵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增加药物溶解度、不对称膜的应用、孔隙控制渗透泵、双室片和多层片以及新技术和新概念等5个方面。其中重点阐述了固体分散技术、泡腾渗透泵片、自乳化渗透泵片、溶胀性渗透泵片、胃内滞留渗透泵以及核心溶胀技术等新技术。结论 随着各种交叉学科包括材料学、工程学等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新辅料、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难溶性药物口服渗透泵的开发必将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些理化性质不佳的药物也有机会能够得以二次开发甚至上市。  相似文献   

8.
刘羽  孙备  王贺  李姜晖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5):1173-1178
 目的 采用乳化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栓。并以非诺贝特为模型药物来说明制剂方法及原理。方法 混合存在极性差异的低熔点原辅料,加热使混合物液化,在乳化剂的作用下,使原本分离的两相混合,形成分散相和连续相,所形成的乳液灌装胶囊,冷却后形成乳化固体分散体胶囊栓。考察该胶囊栓的溶出及所形成的微粒粒径。并与市售缓释品种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并探讨该制剂方法的制剂原理。结果 该胶囊栓具有缓释特征;电镜检查结果显示,该胶囊栓中所形成的微粒粒径可达到1 μm左右;与市售产品相比,生物利用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结论 该制剂方法可以以低成本制备高生物利用度的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栓。  相似文献   

9.
李洪松  张学顺  傅春升  冯静 《中草药》2013,44(4):414-419
目的 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研究,筛选出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建立HPLC法测定自微乳中苦参碱的方法;对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为苦参碱-油酸-油酸乙酯-EL-40-异丙醇(0.5∶0.15∶0.15∶0.35∶0.35);制备的苦参碱自微乳为澄明液体,流动性、稳定性好,遇水形成O/W型微乳,平均粒径(68.00±0.07)nm(n=3),平均载药量为42.689 mg/mL(n=3)。结论 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为苦参碱自微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处方中的鸦胆子油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药典》有关规定,进行制剂质量评价,并采用HPLC对油酸、亚油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2 nm。结果:制剂检查符合药典规定;油酸、亚油酸分别在进样质量浓度为0.004 362~0.043 62(r=0.999 5)0.000 912~0.009 14 g·L-1r=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6);平均回收率为98.04%,101.60%,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作为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依西美坦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方法 选择了适宜的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即以Maisine 35-1-Neboee-M5 (1∶1作为油相,Cremopher EL-Labrasol (4∶1为乳化剂,Transcutol P作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Km和含油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平衡溶解度、昙点、5和60 min时药物的累积溶出量作为效应值,应用 Design Expert 进行处方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星点效应面优化快速获得依西美坦自微乳的优化处方组成范围,如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31∶49∶20。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依西美坦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水飞蓟宾药物为主药,利用不锈钢膜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法,结合单因素考察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961±0.56)μm,径距(1.75±0.18),包封率(54.997±4.05)%,载药量(23.16±1.70)%。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阿司匹林(ASA作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的插层客体,制备右旋糖酐(DET修饰的LDH-ASA载药体系、评价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作辅料HPMC-DET-LDH-ASA制剂的药物释放性能,考察DET复合及HPMC等辅料对LDH载药系统缓释性能的影响及LDH用作药物载体的制剂效果。方法 以DET-LDH-ASA三级超分子为载药体,HPMC等作辅助骨架材料,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压制HPMC-DET-LDH-ASA片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度。结果 相同介质中HPMC-DET-LDH-ASA制剂的缓释性优于LDH-ASA的 HPMC骨架片,而HPMC-LDH-ASA骨架片的缓释性优于ASA的 HPMC骨架片;HPMC-DET-LDH-ASA制剂在不同环境表现不同缓释效果与释放机制,在pH 1.0的盐酸释放介质中形成不溶性凝胶骨架,药物从水化凝胶层向外扩散,持续12 h以上,在蒸馏水和pH 6.8的磷酸盐释放介质中,药物通过溶蚀机制释放,持续时间小于6 h。结论 DET复合及HPMC等辅料的加入能显著提高LDH-ASA载药体系酸性环境下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2种不同苦参碱自纳米乳化制剂肠淋巴转运差异。方法 采用大鼠三重在体单向肠灌流(T-SPIP)实验, 以苦参碱原药为参比, 利用乳糜流动阻断剂(秋水仙碱), 对比研究2种不同苦参碱自纳米乳化制剂在大鼠不同肠段淋巴吸收特性的差异。结果 自乳化制剂粒径小且分布均匀, 在大鼠的不同肠段均有较高吸收, 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自纳米乳化制剂(MPC-SN)在回肠段渗透系数最高, 且受乳糜流动阻断剂的影响最大。结论 自乳化制剂可通过肠淋巴通道增加药物吸收。脂溶性高且粒径较小的苦参碱-磷酸复合物自乳化纳米粒(MPC-SN)更易经肠淋巴系统转运。  相似文献   

15.
白芍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在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并评价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Beagle犬分别单剂量给予姜黄素自微乳及其混悬液,通过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质量浓度,流动相甲醇(A)-水(B)梯度洗脱(0~15 min,30%~70%A;15~30 min,70%~90%A),检测波长425 nm,采用DAS 2.1.1程序拟合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姜黄素自微乳与混悬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3.0,2.0 h,Cmax分别为3 304.3,1 873.6 ng·L-1,AUC0-24依次为6 537.5,2 973.2 ng·h·L-1,姜黄素自微乳相对于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达219.88%。结论:姜黄素自微乳可显著提高药物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方面应用研究性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综述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样品前处理方面的应用。结论 作为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集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操作简单、快速,富集效率高,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SPG膜乳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载药量、包封率及多分散系数(PDI)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通过响应面法考察PLGA质量浓度、流动相流速、聚乙烯醇(PVA)质量浓度及油水相体积比等自变量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44.29 g·L-1,流动相流速825.68 r·min-1,PVA质量浓度2.5 g·L-1,油水相体积比1:7.86;制备的丹参酮ⅡA-PLGA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且粒径均一,平均粒径2.338 μm,PDI指数0.328,载药量1.20%,包封率89.57%,与预测值相对误差较小。结论: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微球的工艺简单、方便,可用于提高丹参酮ⅡA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天舒片辅料变更进行工艺优化。方法 以软材性状、颗粒收率、颗粒吸湿率为评价指标,筛选辅料加入种类;以颗粒收率、素片硬度、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用Minitab软件对混合辅料配比和制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工艺验证和稳定性考察。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是用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代替糖粉,以干浸膏粉-辅料(5∶1),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3∶1),85%乙醇为润湿剂,加入量为干膏粉的20%。经热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考察,新配方工艺制备的天舒片没有渗油情况,其他指标与原工艺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优选的辅料可显著改善药片渗油现象,且成型工艺稳定合理,为天舒片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直接实时分析质谱(DART-MS超速分析方法应用于药品监管检验工作。方法 DART-MS将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DART与离子阱质谱联用,离子源放电电压为4 kV,载气为氦气,流速为6 L·min-1,温度为400 ℃。在不进行样品色谱分离的前提下,直接分析被测物质或其溶液。结果 DART-MS与液质联用相比检定效率提高近50倍,对西地那非、米诺地尔等已知物质可在20 s内检测出,对未知衍生物可在4 min内完成其多级质谱研究,对传统液相色谱法难以分析的辅料如混合脂肪酸甘油酯等也能准确分析。结论 DART-MS样品处理简单,方法准确速度快,能广泛应用于非法添加、药物污染、制剂辅料成分的快速检定,开创了药品监管的新方法,能有效提高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严红梅  蒋艳荣  唐欢  孙娥  贾晓斌  张振海 《中草药》2014,45(9):1245-1251
目的 拟制备微晶纤维素(MCC)-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复合辅料,尝试改善MCC在中药应用中的抗吸湿性,探讨该复合辅料应用于中药片剂制备中的可能性。方法 喷雾干燥法制备MCC-GMS复合辅料。以吸湿性、流动性、可压性和崩解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复合辅料的制备工艺。考察复合辅料的粉体学特征,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分析复合辅料的微观结构,考察复合辅料对馨月舒、淫羊藿总黄酮和枸杞提取物的喷雾干燥粉体吸湿性影响,并对馨月舒片剂中金丝桃苷和阿魏酸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复合辅料最佳制备工艺是GMS-MCC-水(1:12:200)、乳化温度66 ℃,搅拌时间1 h,此时的综合考察指标最优。复合辅料经喷雾干燥后化学成分没有改变,粒径变小,显示较好的流动性,改善了馨月舒、淫羊藿总黄酮和枸杞提取物喷雾干燥粉体的吸湿性,并且不影响MCC本身的崩解性质。结论 所制备的MCC-GMS复合辅料具有抗吸湿作用,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复合辅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