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短瓣金莲花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短瓣金莲花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中压及高压半制备色谱等手段分离,并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短瓣金莲花水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3,4-dihydroxyphenyl-2-hydroxyethyl-O-β-D-glucopyranoside(Ⅰ ,2-(3,4-dihydroxy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Ⅱ,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3-O-β-D-glucopyranoside(Ⅲ,菊苣苷 (cichoriin,Ⅳ。 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帽蕊木Mitragyna rotundifolia 茎皮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quinovic acid-3-O-β-D-6-Deoxy-glucopyranoside,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quinovic acid-27-O-α-L-Rhamnopyranosyl ester(2),quinovic acid-3-O-α-L-Rhamnopyranoside(3),qunovic acid-27-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quovic acid-3-O-β-D-6-Deoxy-glucopyranoside(5),qunovic acid-27-O-β-6-deoxy-D-glucopyranosyl ester(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藏木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婷  陈若芸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5):1159-1161
 目的 研究菊科旋覆花属植物藏木香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deactyl-γ-cycloepitulipinolide (1),5-deoxy-5-hydroperoxytelekin (2),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 (3),8-epi-ivangustin (4),alloalantolactone (5),clemaphnol A (6),dammara-20,24-dien-3β-OAc(7),木栓酮(Friedelin,8),反式咖啡酸乙酯 (ethyl trans-3,4-dihydroxycinnamate, 9),丁香酸(syringic acid, 10),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 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 (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 12),乙基-β-D-吡喃果糖苷 (ethyl-β-D-fructopyranoside,13)。结论 化合物1,2,6~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滇丁香萜苷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康文艺  郝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4):2606-2609
目的:对滇丁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MS,NMR,2D 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Vogeloside(1),epi-Vogeloside(2),Loganoside(3),Loganin(4),Cinch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5),Cinch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6),Cinch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花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高朦胧木素(alphitonin,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2),罗布麻宁(apocynin, 3),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 4),1,3,5-三羟基苯(1,3,5-trihydroxybenzene,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methoxyellagic-acid-4-O-β-D-glucoside,6),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8),山柰素(kaempferol,9)。结论: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金花忍冬地上部分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2个为二氢黄酮:北美圣草素(eriodictylol,Ⅰ)和芒苷(miscanthoside,Ⅳ),1个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7-O-β-D-glucoside(Ⅵ),其余3个为:木犀草素(luteolin,Ⅱ)、洋芹素(apigenin,Ⅲ)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Iuteolin-7-O-β-D-glucoside,Ⅴ)。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和Ⅵ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大株红景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以Transwell 趋化实验方法测定化合物抗肿瘤转移作用.从大株红景天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酸(1),红景天苷(2),酪醇(3),scaphopetalone(4),berchemol(5),2,6-二甲氧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柴胡红景天氰苷素A(7),对苯乙烯基-O-β-D-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对苯乙烯基-4-O-β-D-呋喃芹菜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子香基-4-O-β-呋喃芹菜糖基-(1→6)-O-β-吡喃葡萄糖苷(10).化合物 4~68~10 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大株红景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2, 6~8 均有明确的抗肿瘤转移活性, 其中化合物 28 的抗肿瘤转移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HPLC技术对乌骨藤总苷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骨藤总苷H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acissoside A(1、tenacissoside B(2、tenacissoside C(3、tenacissoside D(4、marsdenoside K(5、11-α-O-乙酰基-12-β-O-惕各酰基tenacigenin B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6。结论 化合物6是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拉毛果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拉毛果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胡萝卜苷(Ⅰ)、肥皂草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Ⅲ)、异牡荆素(Ⅳ)、异荭草素(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红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花忍冬(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东莨菪素(scopoletin,Ⅰ),秦皮乙素(aeculetin,Ⅱ),东莨菪苷(scopolin,Ⅲ),丁香苷(syringin,Ⅳ),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Ⅴ),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Ⅵ),葡萄糖(glucos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藏药甘青青兰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和鉴定藏药甘青青兰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用硅胶色谱和凝胶柱(LH-20)色谱分离,采用IR,MS,NMR等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经药理活性筛选后,由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纯化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pedalitin(3)、香草酸(4)、对羟基桂皮酸(5)、5,6,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6)、pedaliin-6'-acetate(7)、cirsiliol-4'-glucoside(8)、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R,S)-迷迭香酸正丁酯(11)、迷迭香酸甲酯(12)、苯甲酸(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4)、pedaliin(15)、绿原酸甲酯(16)、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4'-O-β-D-葡萄糖苷(17)、迷迭香酸(18)。结论所鉴定的18个化合物中,有11个化合物即化合物1~2,4~6,11~13,16~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对HBV具有抑制作用,而化合物1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冬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锋  朱明晓  谢宁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0):732-736
 目的研究江西产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反相硅胶以及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得14个化合物,并鉴定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3β,19α,24-三羟基取代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O-β-D-xylopyranosylspathod-icacid28-β-D-glucopyranosylester,1),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mono-β-D-glucoside,2),广玉兰赖宁苷C(magnoleninC,3),丁香脂素-4,4′-O-β-D-双葡萄苷(liriodendrin,4)、ilexsaponin A1(5)、ilexsaponin B1(6)、ilexsaponinB2(7)、ilexosideA(8)、ilexoside O(9)、ilexgenin A(10)、ilexgenin B 3-O-β-D-xylopyranoside(11)、肌醇(myoinosit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中一个新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HP2MGL型大孔树脂色谱法、Sephadex LH-20、Sephadex G-25凝胶色谱法、RP-HPLC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1), 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2), leonuriside A(3),(1′R)-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4-O-β-D-葡萄糖苷(4),左旋丁香脂素(5),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icariol A2-4-O-β-D-glucopyranoside(8),(+)-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9),裂异落叶松脂醇(10)。结论 1为新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吴彤  李燕  孔德云  李惠庭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6):1224-1227
 目的 研究深绿山龙眼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l→2)-α-L-吡喃鼠李糖苷(1)、黑燕麦内酯(2)、sawaranin(3)、芦丁(4)、紫云英苷(5)、山柰酚(6)、香橙素(7)、豆腐果苷(8)、豆腐果醇(9)、岩白菜素(10)、栗柄醇(11)、4-羟基苯甲酸(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酯(15)、正三十烷醇(16)、十八烷酸(17)。结论 化合物8、9除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红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红花药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花药材中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6-羟基槲皮素-3,6,7-三氧葡萄糖苷(1,6-羟基山柰酚-3,6-二氧-7-氧葡萄醛酸苷(2,6-羟基山柰酚-3,6,7-三氧葡萄糖苷(3,6-羟基山柰酚-3-氧葡萄糖苷(4,6-羟基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5,6-羟基山柰酚-6,7-二氧葡萄糖苷(6,6-羟基芹菜素-6-氧葡萄糖-7-氧葡萄糖醛酸苷(7,6-羟基山柰酚-3,6-二氧葡萄糖苷(8, 6-羟基山柰酚-3-氧芸香糖-6-氧葡萄糖苷(9,(2S-4′,5-二羟基-6,7-二氧葡萄糖二氢黄酮苷(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核桃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核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核桃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Sieb. et Zucc.)Miq]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胡萝卜苷(Ⅱ),伞形花内酯(Ⅲ),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芹菜素-6-C-葡萄糖基-8-C-木糖苷(Ⅶ),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矮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矮桃(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醋酸乙酯和甲醇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α-香树酯醇(1,β-香树酯醇(2,β-谷甾醇(3,豆甾-5,22(E-二烯-3β-醇(4,12-乌苏酸-3-O-β-D-葡萄糖苷(5,12-乌苏烷-3-O-β-D-葡萄糖苷(6和β-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1~3、5和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和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烷酸(Ⅰ),棕榈酸-α-单甘油酯(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Ⅴ),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魔鬼爪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魔鬼爪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块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其中1~5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6为三萜皂苷,结构分别被鉴定为martynoside(1),6-acetylacteoside(2),β-(3′,4′-dihydroxyphenyl)ethyl-O-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3),acteoside(4)+isocteoside(5),7α,23-dihydroxytormenticacidesterglucoside(6),阿魏酸乙酯(7),二十五酸(8)及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6,7,8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