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改进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3种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到10月139份手术病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到10月150份手术病例为监测组。比较两组不同切口类别之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等情况,以观察监测组是否有显著性改善。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率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1.00);Ⅰ类切口监测组在抗菌药物使用率(P<0.001)、平均用药天数(P=0.001)、平均住院费用(P=0.006)、平均药费(P<0.00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P<0.00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费用(P<0.001)、药物选择合理率(P=0.003)、术中追加用药合理率(P=0.007)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Ⅱ类切口监测组在平均用药天数(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P=0.01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费用(P=0.03)、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P<0.001)、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P=0.001)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而Ⅲ类切口只有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费用(P=0.046)和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P=0.057)两项好于对照组。结论 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的改善是有意义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Ⅱ类和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本院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 收集乳腺肿瘤3个区2008年1月~12月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病历,其中符合条件的共计1 007份,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①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5.7%;②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序前3位是青霉素类(48%)、青霉素类+酶抑制剂(18.2%)、喹诺酮类(15.8%);③手术后平均用药48 h;④用药时机:手术开始前2 h内用药者99%,手术结束后用药者5.2%;⑤用药剂型选择:静脉给药56.6%,口服给药33.4%,静脉与口服混合给药5.7%;⑥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药物更换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结论 本院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选择、剂型选择、用药时机方面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改进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于提高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人民医院实施干预前(2012年2-6月)的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非干预组,选取该院实施干预后(2013年2-6月)100例手术患者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结果:实施临床药师干预后,干预组围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合理性及抗菌药物费用方面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的调查干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在我国医院的实用性,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对某一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调研,采用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手段进行干预。医院整体情况数据通过管理部门和药库获得,处方行为和患者治疗情况通过系统抽样方法采集。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品种数从干预前的2.07种降到干预后的1.79种,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平均费用从干预前的1597.61元降到干预后的1036.19元(P<0.05),单种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从干预前的5.21d下降到干预后的4.38d(P<0.0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从干预前的14.41d下降到干预后的12.26d,其他多项指标均有改善。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调研具有实用性,干预措施有效,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安全、经济、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控制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对腹股沟疝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0年6~8月出院的9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改进前)和2011年6~8月出院的9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改进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1年组腹股沟疝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低于2010年组(36.96% VS 96.67%, P<0.01);2011年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疗程合理性及品种选择合理性较2010年组显著提高(P<0.01);2011年组药品总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甲级愈合率差异和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改进后,有利于控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规范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方法:随机抽取规范管理前后各120份手术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百分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健全,加强监管,能有效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 间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 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对照组实施常 规干预,观察组开展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测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两组 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费用、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联合用药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均较对照组低,病 原学检测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 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药学干预可提升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合 理性,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8.
王翠娴  叶祖明  宁华英  余铭  田咏  田露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26-1429
[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海河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患者医嘱遵从率及满意度,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营养方案依从性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平均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G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营养状况评分,对减少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现状分析、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2011年9月与实施PDCA循环后2011年10月~2012年9月(每3个月为一个干预阶段)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4个PDCA循环干预阶段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基线的92.32%降至30.09%,≤2 h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 89.70%降至17.5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87.47%降至0.93%,与干预前基线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药学干预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茂 名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接诊的患者 200 例,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观察组采取临床药学干预法, 对照组未接受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比对照组高,二联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 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低于对照组的 12.0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中合理运用临床药学干预,有利于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需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温针灸护理路径对肺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温针灸护理路径干预,记录两组的预后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都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护理路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秋颖  王凯  王荣祺  潘玥 《中草药》2021,52(4):828-83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临床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北京市海淀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分离的178株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为46.6%,且97.6% MDR-AB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MDR-AB主要分离自高龄(>60岁)患者(86.7%)和重症监护室(ICU)患者(65.1%),且86.7% MDR-AB分离自痰液标本。MDR-AB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AB中同时耐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加酶抑制剂类、广谱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的菌株的占比最高(39.8%)。结论 高龄和ICU患者是MDR-AB的主要易感人群,MDR-AB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对MDR-AB的耐药率相对低于其他抗菌药物,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防止MDR-AB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平衡火罐对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减重效果。[方法] 将82例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运动饮食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火罐疗法,共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腰围、臀围、身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候积分和身体意象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的腰围、臀围、BMI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腰围、臀围、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的身体意象量表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的身体意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衡火罐的减重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臀围、BMI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对自身身体的满意度,获得较好减重塑形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疝气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实施干预前的120例手术患者及实施干预后的12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后,其抗菌药物费用、使用疗程均少于干预前(P&lt;0.05);抗菌药物的选择更趋于合理。结论:对疝气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院的病历130例(干预后)作为试验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出院病历130例(干预前)作为对照组,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预防性用药疗程、种类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者仅占7.69%,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且均选择Ⅰ代头孢菌素,对照组Ⅰ、Ⅱ代头孢菌素分别占65.38%和21.54%。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或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并不增加切口感染率,且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温肾健脾化浊方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肾健脾化浊方内服及灌肠法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CKD3)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4例CKD3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生活干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温肾健脾化浊方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及在兼证明显时候采用给予化浊方灌肠。疗程均为4个月。记录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Upr)、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记录主要症状、体征评分。 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71.4%,优于对照组的47.6%(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8.6%,优于对照组的57.1%(P<0.05);观察组Scr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Upr继续上升,观察组Upr下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A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eGFR继续下降,治疗后观察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和TC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温肾健脾化浊方治疗4个月后改善了CKD3期患者的肾功能,减轻了临床症状,延缓了CKD3期的进展,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对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采用“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结合内科治疗的46例(观察组)及仅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35例(对照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记录两组随访期内再中风及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用改良兰金评分量表mR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标准系统评价患者功能。结果:随访时间内观察组再中风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死亡率4.35%,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血管收缩期峰值(peak value of systole,Vs),治疗后观察组Vs病/Vs健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Vs病/Vs健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其方证疗效体系”联合内科治疗可有效降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再中风率,改善脑血流速度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强刺激血海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对血海穴进行针刺手法强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WOMAC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WOMAC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海穴强刺激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陈硕  苏轶男  王凯  王燕 《天津中医药》2022,39(6):746-749
目的 探寻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运用前景。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因原发性结直肠癌接收并进行根治性切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同温生理盐水灌肠,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的时间,同期监测患者血清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可见生长抑素水平升高。治疗组第7天的胃动素水平升高同时生长抑素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可在短期内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降低围手术期肠梗阻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