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酸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4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8月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盐酸莫西沙星致ADR,共计44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ADR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4%)、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11.8%)、呼吸系统损害(10.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0%)、胃肠系统损害(8.3%)等;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ADR发生率高;ADR治愈16例(36.4%),好转26例(59.1%),有后遗症2例(4.5%)。结论:临床应重视盐酸莫西沙星的ADR,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1):2913-291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4年我国期刊数据库报道的莫西沙星所致ADR病例,并就收集到的3 445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莫西沙星致ADR与性别有关,男性患者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用药10 min内可发生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较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对莫西沙星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0月国内公开报道的94例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肝胆系统、皮肤及附件等方面的症状,且老年伴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密切观察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合理使用莫西沙星.  相似文献   

4.
莫西沙星属于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通常在肺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莫西沙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本文综合分析我院使用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建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31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上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I例莫西沙星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莫西沙星ADR发生例数逐年增高,呈上升趋势。ADR损害系统/器官构成比高低依次为过敏反应(41.9%)、神经系统(19.4%)、心血管系统(16.1%)、消化系统(6.4%)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视觉异常、幻觉、抽搐、心律失常、肝酶升高等。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ADR(占58%)。结论:临床使用莫西沙星时,应密切关注ADR的发生及危害,加强用药监护,促进莫西沙星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5年~2011年11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62例莫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神经系统反应(28.4%)、过敏反应(21.6%)、心血管系统反应(14.9%)、消化系统反应(10.8%)、呼吸系统反应(6.8%)等。70岁以上的患者占46.8%(29/62),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者占59.7%(37/6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7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用药方式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老年人、静脉注射用药及合并用药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结论临床上使用莫西沙星时,要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尽量做到用药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异常生理反应,警惕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莫西沙星致29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坤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78-179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3年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患者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2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的抗菌效应及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张茜  王玉 《抗感染药学》2011,8(4):226-226
<正>1病例患者,男,85岁。因"反复乏力、心悸7年余,头晕伴呕吐2h"来院就诊。主诉:既往有"慢支"史,咳嗽、咳痰,正在用头孢西丁抗感染,氨溴索祛痰治疗。检查:神清、精神软、消瘦、无突眼、甲状腺无明显肿大、两肺呼吸音低、无明显干湿性啰音、房颤律、各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注射液致低血钾的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该患者接受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后发生低血钾的诊疗过程。结果 患者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1周后出现低血钾(2.78 mmol·L-1),予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及口服补钾后,血钾恢复(4.41 mmol·L-1)。结论 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可能导致低血钾,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集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注射给药ADR发生率占绝大部分。结论:加强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时的ADR观察,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6月上报的285例药品不良反应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149例,占总例数的52.2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249例,占总例数的87.3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共116例,占总例数的40.70%。结论: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吉非替尼ADR报告,总共60位患者66例ADR,分别对其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和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不良反应中,61~8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最多(58.33%);62.13%的ADR在用药1个月内发生;消化系统ADR占28.79%、皮肤及其附件ADR占31.82%、呼吸系统ADR占18.18%;死亡9例。结论:吉非替尼ADR多数表现轻微,采取适当的处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需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上报的152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ADR报告中,18~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占60.53%(92例);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4.34%(113例);头孢唑林是引发ADR例数第1位的药物,占13.16%(20例);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66%(39例)。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认识,使之在临床工作不致滥用。方法收集整理近10年来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所观察到的39例ADR,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9例ADR中,类库欣综合征5例(12.8%),消化性溃疡2例(5.10%),胃肠道出血4例(10.3%),糖耐量异常5例(12.8%),类固醇性糖尿病3例(7.70%),高血压5例(12.8%),肺结核复发或加重4例(10.3%),骨质疏松5例(12.8%),精神异常3例(7.70%),癫痫样发作1例(2.60%),股骨头坏死1例(2.60%),皮肤过敏1例(2.60%)。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其ADR往往也很突出及严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使用皮质激素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提出可行的减少和避免其发生的办法。方法: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事故之间的关系,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提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医疗纠纷的一系列措施。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意识,国家要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法律,全方位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国家应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不良反应补偿制度,全力保障广大民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450例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临床报告的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450例,统计分析患儿性别、年龄、相关药物、给药途径、ADR主要的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450例ADR患儿中,男235例(52.2%),女215例(47.8%),≤3岁318例(70.7%);以抗微生物药(289/450,64.2%)、中药制剂(58/450,12.9%)所致ADR居多;静脉滴注给药(349/450,77.6%)最易引起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 h内(281/450,62.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56/450,79.1%)。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多重用药,以防止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ADR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到的128份头孢替唑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方法、累及器官或系统、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头孢替唑ADR的发生与年龄、给药方式相关,并与临床应用上超剂量、超适应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