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ang SH  Xing H  Wang JJ  Su B  Chen X  Quan Y  Zhao QB  Ruan YH  Xu JQ  Song YH  Shao Y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2):1535-1539
目的研究安徽省阜阳市既往献血人群中HIV-1感染者体内病毒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HIV-1外膜蛋白(env)基因和核心蛋白(gag)基因进行扩增,获得244例患者的env基因V3-C3及其邻近区域序列和245例患者的gag基因区序列,应用MEGA软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疾病进展阶段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安徽省阜阳市患者体内HIV病毒的env和gag区序列属泰国B亚型;env和gag区的组内基因距离分别为9.11%和3.59%;按CD4细胞绝对计数分层,随CD4细胞绝对计数降低,env、Gag组内基因距离明显升高;随病毒载量水平增加,各组基因距离有增大的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nv区V3环序列13份长期不进展者7份顶端四肽为GPGQ,53份缓慢进展者33份顶端四肽为GPGR,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安徽省阜阳市既往献血人群HIV-1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流行株是B′亚型。CD4和病毒载量作为疾病进程不同阶段的指标,与病毒变异有相关性,即随CD4降低、病毒载量升高病毒组内基因距离增大。HIV B′亚型V3环顶端四肽随疾病进展由GPGQ为主变为GPGR为主。  相似文献   

2.
Huang HL  Zheng J  Yan PP  Wu SL  Chen G  Lin X  Zheng WX  Xie MR  Zhang JM  Yan Y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104-3108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AE重组型(CRF01-AE)毒株全长gp120基因的变异特征,为针对CRF01-AE重组型的免疫学研究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巢式PCR对福建省2004至2005年期间100例HIV-1CRF01-AE感染者随机抽取21份血样的外膜蛋白全长gp120进行扩增、回收、克隆至T载体后测序,应用MEGA、DNASIS、CLUSTAL1·83、N-GLYCOSITE等软件对HIV-1全长gp120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因系统树显示这21份样本属于CRF01-AE重组型HIV-1株,样本组内基因距离为9·5%±2·5%。V3环顶端四肽存在4种类型:GPGQ(71·43%),GPGR(19·05%),GPGH(4·76%),GQGQ(4·76%)。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的结果显示,16份(76·19%)可能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1份(4·76%)样本可能使用CCR5/CXCR4序列,4份样本(19·05%)不能做出预测。21条HIV-1全长gp120氨基酸序列中,C1-C5比较保守,而V1-V5变化较大,其中V3相对保守。N糖基化位点分析发现大多数位点较为保守,少数发生糖基化位点丢失和增加。结论福建省大部分CRF01-AE重组型毒株与东南亚代表株关系密切,来源较为复杂,大部分CRF01-AE重组毒株为NSI型,gp120基因变异大,该研究为以后的病毒免疫学和疫苗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1主要流行株膜蛋白V3环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深圳市1996—2010年HIV确认阳性样本389份,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Env)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并对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判定亚型结果。对获得的CRF01_AE、CRF_BC、B’和B重组株/亚型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翻译,分析其V3环氨基酸变异情况。结果 227例CRF01_AE重组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Q(184/227,81.1%),199例(87.7%)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12例(5.3%)使用CXCR4辅助受体;55例CRF_BC重组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Q(54/55,98.2%),50例(90.9%)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5例(9.1%)不能预测;49例B’亚型毒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R(39/49,79.6%),25例(51.0%)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3例(6.1%)使用CXCR4辅助受体,21例(42.9%)不能预测;10例B亚型毒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R(5/10,50.0%),8例(80.0%)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2例(20.0%)使用CXCR4辅助受体。CRF01_AE、CRF_BC、B’和B亚型毒株V3环净电荷数分别为3.29±0.97(n=227)、3.11±0.42(n=55)、3.73±0.93(n=49)和3.50±0.97(n=10)。结论 深圳市HIV-1 V3 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Q和GPGR,病毒辅助受体使用以及表型预测结果表明深圳市HIV-1的流行仍以复制速度较慢的非合胞体诱导型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者病毒亚型及env基因C2-V4区序列特征。方法 针对我国13个省市献血人群筛选的115例HIV-1阳性标本,扩增HIV-1的env基因C2-V4区片段并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分析不同亚型env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分析该基因区序列变异以及2G12、PGT135、PGT128中和表位特征。结果 从115例HIV阳性标本中成功扩增C2-V4区76份,经测序分析发现HIV-1基因亚型7种,其中,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6.0%(35/76)和39.5%(30/76),其他亚型CRF08_BC、B、CRF65_CPX、CRF59_01B、CRF61_BC所占比例分别为5.3%(4/76)、5.3%(4/76)、1.3% (1/76)、1.3% (1/76)、1.3% (1/76)。V3环顶端四肽存在GPGQ、GPGR、GPGK、GQGR四种类型,辅助受体以CCR5(90.8%)为主。97.1%的CRF01_AE毒株分别缺失2G12和PGT135抗体识别的相关糖基化位点,而CRF07_BC毒株100%缺失2G12抗体识别相关的糖基化位点,80%毒株未缺失PGT135抗体识别相关的糖基化位点。结论 我国献血人群HIV-1感染者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要流行毒株;各毒株亚型V3顶端四肽以GPGQ变异型为主,且主要使用CCR5为辅助受体;2G12、PGT135及PGT128中和抗体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针对献血人群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全血60例,其中通过金标法检测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40例、阴性20例,血凝块提取汉坦病毒RNA,应用RT-Nest-PCR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分型技术对黑龙江地区的汉坦病毒进行分型研究,设计汉坦病毒M片段通用引物(MOF,MOR)及HTNV和SEOV的M片段特异性引物(HTNMF、HTNMR,SEOMF、SEOMR),应用Nest-PCR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将所测基因序列与国内外HV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构建M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 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的病例中扩增出HTN型19份,抗体阴性的病例中扩增出HTN型1份、SEO型l份.总体来看黑龙江省流行的汉坦病毒毒株主要为HTN型和SEO型,以HTN型为主.经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和种系进化分析表明其黑龙江地区的病毒株同源性较高,其中HTN型与76 ~ 118株同源性较高,SEO型与Z37株的同源性较高.结论 黑龙江省的HV感染病例多为HTN型,与其他GenBank中的各地标准株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有一定差异,在系统进化树中分析HTN型与76-118株较为接近.SEO型与国内Z37较为接近.结合临床症状发现其临床症状较为相似的在系统进化发生树中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Liang H  Xing H  Li JZ  Wei M  Hong KX  Feng Y  Zhao QB  Chen JP  Quan Y  Teng T  Shao Y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897-902
目的鉴定我国HIV-1主要流行毒株亚型的env,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的特征性氨基酸,并阐明其在追踪传染源和研究疫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ested—PCR对157份来自我国12个省份的HIV-1毒株env区序列进行扩增,并使用ABI377型测序仪测序,然后应用BLAST、GCG、MEGA和VESPA等生物学软件或程序对env基因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序列进行基因型鉴定、系统树分析及特征性氨基酸鉴定。结果157份样本包括54份B′(34.40%)、61份B′/C(38.85%)和42份CRF01-AE(26.75%)毒株。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B′亚型毒株序列均与B.CN.RL42十分接近,B′/C毒株主要与97CN54A和97CNGX6F聚成一簇。而CRF01—AE序列与THCM240和97CNGX2F聚在一起.而且分别聚成明显不同的两个亚组。特征性氨基酸分析发现,我国B′和B′/C毒株分别具有8个保守的特征性氨基酸,而且与代表株的相同位点氨基酸基本一致。而CRF01-AE重组毒株具有11个保守的特征性氨基酸,其中有9个位点与97CNGX2F和TH.CM240不一致。包括这9个特征性氨基酸的样本主要来自除云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结论目前流行于我国的B′和B′/C毒株具有单一的共同传染源,而CRF01-AE毒株可能是通过不同输入源或不同传播途径先后从泰国传入我国的。这将对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正在进行的疫苗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茁  关琪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3):136-137,176
目的 :对 2 0 0 4年我院门诊检出的 1例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HIV 1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方法 :从HIV 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p17与p2 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所测定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 ,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患HIV 1病毒属于B’亚型毒株 ,经输供血途径感染。该毒株与泰国B’亚型参考株B TH 92 92TH0 14的基因距离最为接近。结论 :在沈阳市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输供血途径传播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估算HIV在该人群中的新发感染率。方法:对2008年国家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的710份样本,进行HIV-1初筛、复检及确证试验,检出的HIV-1阳性样本,再应用BEDHIV-1IgG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出其中的新发感染样本,进而估算该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710份样本共检出HIV-1阳性样本40份,HIV-1感染率为5.63%;40份HIV-1阳性样本中的23份被判定为新发感染,感染者中新发感染的比例高达57.5%;校正后的HIV-1新发感染率为7.54%(95%CI:4.46%~10.62%)。结论:HIV-1在江苏省MSM人群中的流行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且新发感染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RF01_AE毒株膜蛋白第三高变区(V3环)氨基酸序列的特点。方法 提取HIV-CRF01_AE亚型感染者PBMC中前病毒DNA,巢式PCR扩增HIV-1膜基因c2v3c3区域后测序,对V3环氨基酸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73份样本与HIV-CRF01_AE亚型代表毒株聚集在一起、与其他亚型标准毒株分开,进一步证实本研究73例HIV/AIDS患者感染的HIV-1毒株为CRF01_AE亚型。除6个位点氨基酸一致外,73例病人所有V3环序列的其他29个位点分别有2~8个不同的氨基酸出现;GPGQ为V3环顶端四肽的主要形式,占47.9%,其次为GPGK,占15.1%,四肽中未出现多态性的只有第三位氨基酸;预测HIV-1辅助受体为CCR5的有35例,占47.9%,其次为CXCR4的有34例,占46.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传播是广东省CRF01_AE亚型HIV-1感染者的主要感染途径,占54.8%,其次是静脉吸毒,占30.2%。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1毒株的辅助受体主要为CXCR4,占52.5%,辅助受体为CCR5的占40.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CRF01_AE毒株膜区V3环氨基酸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使用CCR5及CXCR4为辅助受体的HIV-1毒株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10.
适用于中国HIV-1分型的gag基因引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国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确定适用于中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gag基因扩增引物.方法 从HIV序列数据库下载CRF07_BC、CRF08_BC、C亚型及M组参考毒株的gag全长序列,经序列比对后设计gag基因扩增引物;获得的基因片段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评价不同片段用于分析和确定HIV-1亚型的可靠性,并检测部分样本以评定效果.结果 目前我国常用的gag基因306/c-gag引物扩增片段(HXB2 836~1507)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CRF07_BC、C亚型进化簇的Bootstrap值分别为70%和59%,其可靠性较低,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进化簇用于病毒亚型判断.而利用设计的gag基因GUX/GDX引物扩增片段(HXB2 781~1861)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CRF07_Bc、CRF08_BC和C亚型序列能够独立成簇,其Bootstrap值分别为99%、99%和77%,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新设计的引物具有较高的扩增阳性率和测序成功率,获得序列形成B、C亚型和CRF01_AE、CRF07_BC、CRF08_BC等5个大的进化簇,其Bootstrap值均超过80%.即使仅用下游引物GDX测序获得的较短片段亦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系统进化树.结论 GUX/GDX引物扩增获得的gag基因片段可以构建较为可靠的系统进化树,用于区分和判断我国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亚型,尤其是BC重组毒株和C亚型毒株.该方法在我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扩增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gag基因片段,确定HIV-1感染者流行株的基因亚型.方法 抽提88例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标本的RNA,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片段,将所得到的序列与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 在88例HIV感染者的血浆标本中,共成功扩增57例gag基因片段,扩增率为64.8%.经BLAST初步判断和构建进化树并与国际标准株比对确认,57例感染者感染的HIV毒株序列中,有56个为CRF07_BC亚型,1例为C亚型.57例毒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为0.043±0.003,与3例CRF07_BC亚型国际参考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在0.034±0.004~0.039±0.005之间.结论 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以CRF07_BC亚型为主要流行株.57例序列相互之间以及与3株不同来源的国际参考毒株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了解山东省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②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8例HIV-1前病毒基因组的env基因C2-V3区,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GEM-T载体连接,克隆于大肠杆菌中,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用PHYLIP软件分析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③结果 8株HIV-1毒株V3环顶端的四肽基序均为GPGR,氨基酸变异不显著,各株间基因离散率为1.0%-5.2%,侧翼区碱基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V3区,并发现1例毒株出现双V3环现象。④结论 山东省的HIV-1分离株以B亚型HIV-1毒株为主,同时发现的双V3环变异现象,可能是HIV-1毒株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对1997~2002年间山东地区HIV-1各亚型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了解各亚型的分布及其与传播途径的相互关系。②方法采集1997~2002年间山东省38例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IV-1前病毒env基因C2~V3区,并对C2~V3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⑧结果山东省38例HIV-1分离株中存在亚型和重组毒株4种(A、B、C、A/E)。其中A亚型5株,B亚型22株(其中包括泰国B亚型11株),C亚型10株,A/E重组毒株1株。各亚型内的离散率有差异,A、B、c亚型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1.5%、8.6%和1.9%。在性乱人群和静脉吸毒人群中以A亚型和C亚型为主;在职业献血和不安全血制品使用者中以B亚型为主。④结论1997~2002年间山东省HIV-1流行特点为A、B、c亚型共存,伴有重组毒株;传播途径复杂,基因变异较大,B亚型仍然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基因P17-P24区,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17例患者中,共存在CRF01-AE、B亚型和CRF07-BC3种亚型,其中CRF01-AE9例(52.94%),B亚型5例(29.41%),CRF07-BC3例(17.65%)。结论小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存在CRF01-AE、B和CRF07-BC3种亚型;CRF01-AE已取代B亚型而成为北京市MSM人群中HIV主要流行亚型,CRF07-BC重组亚型在北京市MSM人群中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One of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is its unusually high degree of genetic variability, which involves in genetic diagnosis, subtyping, vaccine design, and epidemiology. HIV-1 CRF01_AE is a main prevalent HIV-1 recombinant strain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ree full-length CRF01_AE genomes from Fujian Province, China were cloned, sequenced, and analyzed; and the further genetic diversity defining and epidemiologic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Methods Provir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non-cultur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he near full-length HIV-1 genome was amplified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CR-XL-TOPO vector and sequenced. 5'-long terminal repeat (LTR) and 3'-LTRs were amplified by additional independent PCR and cloned into pMD18T vector. Gene-based phylogenic tree was constructed and genetic distances were calculated by MEGA 3.1. Simplot was used for Bootscan analysis. Results The phylogeny and genetic distance analysis of the three near full-length sequences confirmed that these three samples clustered with CRF01_AE isolates, more close to Thailand CRF01_AE strain CM240, and were distantly related to African CRF01_AE strain 90CF402. Analysis of their genomic organization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nine potential open reading frames. There were no major deletions, rearrangements, or insertions in the three sequences, but an in-frame stop codon was found in tat gene of Fj051. LTRs of the three sequences contained a few nucleotides mutation. We did not find new mosaic recombinant in the three sequences. The V3 motif was GPGQ in all the three sequences, and there were only few amino acids differences in all three V3 loop sequences. Conclusion This report reveal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full-length CRF01_AE genomes, the most dominantly circulating HIV-1 strain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The work is essential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AIDS vaccine for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5名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全基因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共培养法分离出病毒,并采用RT-PCR法扩增出其近似全长基因组,测序后对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经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分离出的5株病毒分属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病毒虽然分属不同亚型,但膜区糖基化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位置都趋于保守,V3环顶端序列存在GPGR和GWGR两种形式,嗜性预测皆为M嗜性。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1流行毒株存在CRF01_AE、CRF07_BC和B亚型。本研究获得的全长序列将为研究HIV-1各亚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传播和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采集东莞市经蛋白印迹法确认的24名HIV感染者的外周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核酸后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C2-V3区的核酸片段,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在24份阳性标本中,有13份标本PCR扩增阳性,亚型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存在HIV-1B和CRF01-AE两种亚型。结论HIV-1B和CRF01-AE可能是东莞市艾滋病病毒流行的主要亚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扩增伊宁市维吾尔族HIV-1感染者gag基因片段,确定该民族HIV-1感染者流行株的基因亚型。方法:抽提20例新疆伊宁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标本的RNA,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片段。将所得到的序列与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在20例HIV感染者的血浆标本中,共成功扩增19例gag基因片段,扩增率为95%。经BLAST初步判断和构建进化树并与国际标准株比对确认,19例感染者感染的HIV毒株序列中,发现18例为CRF07_BC亚型,1例为C亚型。19例毒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为0.043±0.003,与3例CKF07_BC亚型国际参考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在0.034±0.004-0.039±0.005之间。结论:新疆伊宁市HIV-1感染者以CRF07_BC亚型为主要流行株。19例序列相互之间以及与3株不同来源的国际参考毒株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Han XX  Dai D  Zhang M  Wang YN  Jiang YJ  Sh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66-1970
目的 研究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gag-pol区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采集辽宁省99例HIV-1感染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经巢式PCR方法扩增gag—pol区2.6kb片段,与HIVS序列数据库中亚型参考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以区分亚型,并计算gag—pol区不同编码区域的基因离散率和Ks/Ka比值。结果 在辽宁省99例HIV-1感染者中发现A、B’、B、C、G5种亚型,循环重组型CRF01_AE、CRF03_AB、CRF06_cpx、CRF07_BC、CRF08_BC5种循环重组型和循环重组型间的重组ICR07/08。以B’亚型最多见,其次为CRF01_AE。在gag—pol区内,p17区、p2-p6区基因离散率高于p24区、蛋白酶及逆转录酶编码区。但B亚型p24区基因离散率处于较高水平。CRF07_BC和CRF08_BC在gag-pol各区基因离散率及同义替换、错义替换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各亚型毒株的p2-p6区的Ks/Ka值最低,其均值〈1,而CRF01_AE毒株RT区的Ks/Ka值高达10.45。结论 辽宁省流行的HIV-1 gag—pol区亚型十分复杂。p24、蛋白酶及逆转录酶编码区是更为保守的区域。B亚型毒株的p24区承受较大的正向选择压力,CRF01_AE毒株RT区承受了较大的负向选择压力。CRF07_BC和CRF08_BC传入辽宁省的时间较短,奠基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