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总结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34例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应用 Bentall手术 19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7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Trusler's法 )5例 ,分别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Wheat术 ) 2例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 1例。结果 手术死亡 6例 ,死亡率 17.6 %。其中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 ,急性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随访 2 0例 ,随访率 71.4 %。随访时间 2~ 4 6个月 ,平均 2 4 .7个月 ,1例术后 3个月猝死 (原因不明 )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心内膜炎。18例存活患者情况良好。 结论 应根据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及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该病效果较好 ,准确可靠的吻合技术、保留瘤壁的完整性 ,将使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1992年6月至1998年6月对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Cabrol手术6例,Bentall手术4例,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搭桥转流手术4例。升主动脉夹层缝闭加主动脉瓣成形1例。结果 14例生存,1例Bentall手术左冠状动脉吻合口出血者死亡。结论DeBakey Ⅱ型病人,当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缝合于带瓣管道上有困难时,采用Cabrol手术有其优点-采用1根8mm直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瘤常发生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国外报道其相对发生率分别为10%、7%、16%、2%和65%。我们于1993年8月~1998年4月行手术治疗12例,疗效良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7~78岁,平均54岁。升主动脉瘤5例,胸降主动脉瘤2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4例;其中真性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1例,夹层动脉瘤5例。在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DeBakeyⅡ型2例,DeBakeyⅢ型3例。6例真性…  相似文献   

4.
复合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24例或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13例伴有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对其中9例DeBakeyI型者,以Teflon毡条内外加固主动脉切端后吻合。13例用人工血管周围间隙与右心耳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上的出血。3例以人工血管片环包主动脉吻合口控制局部广泛渗血及出血。2例术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手术死亡率8.3%。随访平均21.8个月,2  相似文献   

5.
胸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自1990年4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了各类胸主动脉瘤80例,其中进行手术治疗共61例,分别为Bental手术35例,Wheat手术3例,主动脉峡部瘤切除术3例,降主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14例,其他6例。总手术死亡率为6%。19例非手术治疗组中,有8例于术前动脉瘤破裂,5例死亡,3例出院后其中2例半年后死亡。在有夹层形成的49例中,A型夹层动脉瘤28例,B型夹层动脉瘤21例(Stanford分类法)。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预防术后大出血,心律失常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复合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Bental术22例,底盘法2例)。13例伴有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对其中8例DeBakeyI型者,以Teflon毡条内外加固主动脉切端后吻合。13例用人工血管周围间隙与右心耳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之外的出血。3例以人工血管片环包主动脉吻合口控制局部广泛渗血及出血。2例术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手术死亡率83%。随访平均218个月,2例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右股动脉栓塞经手术治愈;其余病人康复良好,心功能(NYHA)I~II级。  相似文献   

7.
熊巧玲 《护理学杂志》1996,11(6):330-331
对5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法国先进技术Cabrol手术进行升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栽术,效果较好 。术前心理护理,预防高血压和瘤体破裂;术后观察出血,保护大脑,预防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1年6月间6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男性,年龄42-72岁。Standford A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B型5例。其中5例经行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成功,1例中转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术后1例发生髂外动脉夹层破裂,行腹主动脉夹层开窗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术后3d因严重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5例随访1-9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手术风险。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 A型2例,其中1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18例。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其中1例加作腹主动脉开窗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先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3d 1例Stanford B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9例健康存活,生存率95%。术后随访1—20个月,各例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均消失,无内漏,各器官灌注良好。结论 血管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按Stanford分型,凡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型.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端降主动脉.病变扩展可累及升主动脉.也可延至弓部、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根据DeBakey分型,如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Ⅰ型:而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Ⅱ型。  相似文献   

11.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Jing ZP  Feng X  Bao JM  Zhao ZQ  Zhao J  Lu QS  Qu LF  Ye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483-486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146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145例,1例移植物无法释放而转行开胸手术。119例仅使用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26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4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个月猝死1例,2例分别于术后14、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手术),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2.
再次及多次主动脉瘤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3例共27次主动脉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全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2次手术者12例,3次手术1例,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平均50个月(22d-233个月),首次手术分别是: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慢性B型夹层行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3例,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1例,急性A型夹层行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成形,川崎病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成形各1例,再次手术分别是因残余夹层扩大行全弓置换加ElephantTrunk1例,胸降主动脉置换2例,2例再发弓部夹层,1例行根部置换+部分弓部置换,1例行升弓部置换;2例胸降主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B型夹层,常温阻断下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根部瘤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部置换术,川崎病再发无名动脉和弓部动脉瘤行无名动脉及部分弓置换1例,1例A型夹层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成形术后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再发升主动脉瘤行升主动脉置换;1例根部置换再行弓降部置换术后,再发弓部动脉瘤,第3次手术行全弓置换,再手术时采用深低温停循环8例,常温阻断4例,中低温体外循环2例。结果:术后4例出现脑部并发症,1例肝功能异常,均治愈,无住院死亡。随访远期死亡3例,另有2例随访6个月和70个月,现待手术。结论:再次手术以再发或多发动脉瘤(包括主动脉夹层)为最常见原因,其次是残余夹层进一步发展,再次手术一定要积极,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导致死亡。应根据再次手术的部位选择基本方法,累及弓部需深低温停循环并选择性脑灌注,远弓部和胸,腹主动脉可用常温阻断或股一股转流,如无法游离阻断则需要深低温停循环,累及根部则只需要一般体外循环,大出血和昏迷是再次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尽早建立体外循环,低温和停循环期间的脑灌注可有效预防这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8例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Bentall手术12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4例,其他术式4例。结果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其中术后因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各种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血量2例,脑死亡1例,因无尿、。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1例。术后30d内死亡3例,死亡原因:出血,肾功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死亡各1例。手术死亡与术前病变累及主动脉范围广,采取的手术方式,合并严重并发症有关。随访20例,随访3个月~8年,随访中死亡2例;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DeBaky I型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将有利于提高DeBaky I型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手术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2年5月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技术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20例,其中急症手术5例。施行全弓置换术2例,全弓置换和象鼻手术3例,半弓置换术15例。同期行Bentall手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或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短时间浅昏迷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不全2例,无晚期死亡。结论:DHCA和RCP技术是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和弓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急性A型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取决于内膜破裂口的位置;正确掌握DHCA和RCP技术,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3年3月至2001年3月采用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和升主动脉与髂总动脉搭桥联合主动脉内膜开窗术治疗DeBakey Ⅲ B型夹层动脉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王世端*韩洪鼎*柴洁我院于1994年5月30日成功地实施了1例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现将有关麻醉和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57kg,身高168cm,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因此,一旦确诊,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尽快手术治疗。因其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要求护士提供高质量、相配套的护理。我院2005年9月~2005年11月手术治疗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将6例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136例患主动脉疾病的病人术前经trueFISP3DCEMRA影像学检查,并与术中主动脉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研究。病人男1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5±12.2)岁。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108例,急诊发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76例,包括I型夹层动脉瘤41例,II型夹层动脉瘤9例,IIIA夹层动脉瘤1例,IIIB夹层动脉瘤57例;非夹层动脉瘤组28例,包括升主动脉瘤9例,马方根部瘤6例,降主动脉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瘤4例,升主动脉假动脉瘤、降主动脉缩窄、弓部瘤、弓部假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术前MRA诊断与术中所见对比显示,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累及范围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撕裂位置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头臂干受累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100%;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假腔内血流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结论trueFISP3DCEMRA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可靠,基本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被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其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瘤治疗经验。方法Marfan’s综合征12例,其中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单纯升主动脉瘤5例,行Bentall手术12例,Cabrol手术3例,Wheat手术5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Bentall手术是外科治疗升主动脉瘤的主要术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改善升主动脉瘤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Bentall手术12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升主动脉置换 主动脉弓全弓置换 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4例,其他术式4例。结果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其中术后因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各种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血量2例,脑死亡1例,因无尿、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1例。术后30d内死亡3例,死亡原因:出血,肾功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死亡各1例。手术死亡与术前病变累及主动脉范围广,采取的手术方式,合并严重并发症有关。随访20例,随访3个月~8年,随访中死亡2例;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DeBaky型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将有利于提高DeBakyⅠ型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