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结合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行术前神经-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4%,基本符合率为96.3%;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和68.5%,两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2%;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可能因例数太少,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周围神经损伤病人187例230条肌肉的肌电图,并与手术治疗后结果对照。结果共误判16例19条神经,EMG结果与手术结果不符合,占8.26%。结论正确掌握EMG检查误判原因对正确诊断周围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外伤50例肌电图、神经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肌电图、神经电图对周围神经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周围神经外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MCV、FCV、HCV)检测。结果;EMG异常率94.2%,MCV为92.8%,FCV为100%,HCV为100%。结论:两项检查均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为确立神经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朋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神经 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 2 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术前神经 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 肌电图检查 ,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 ;比较术前神经 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 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 70 4 % ,基本符合率为 96 3% ;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 5 5 6 %和 6 8 5 % ,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 85 2 % ;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 ,可能因例数太少 ,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 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 ,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 ,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探查手段进行确诊,且在术前分别采用神经肌电图和磁共振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性质,比较分析二者的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神经肌电图在诊断全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和上臂丛损伤时准确性分别为76.32%、97.30%和80.00%,而磁共振检测对应准确性分别为63.16%、81.08%和68.00%,Kappa检验发现神经肌电图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κ=0.77,P<0.05)优于磁共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κ=0.559,P<0.05);神经肌电图在诊断不完全损伤和完全损伤时准确性分别为90.83%和84.44%,而磁共振检测对应的准确性分别为74.17%和62.22%,Kappa检验发现神经肌电图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κ=0.756,P<0.05)优于磁共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κ=0.365,P<0.05)。另外,神经肌电图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性质诊断总准确率(85%和88.10%)显著高于磁共振诊断总准确率(71%和69.05%)(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方式在测定臂丛神经损伤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张俊 《中原医刊》2001,28(5):25-26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产伤所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神经、股电图检查,结果:22例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结论:肌电图对产伤致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受损部位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倩 《中外医疗》2009,28(27):53-5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几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的1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总结。结果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能测出,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减慢。结论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电生理是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神经 -肌电图在闭合性桡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电生理检测法对 1 0 1例闭合性桡神经损伤者进行神经 -肌电图检测。结果 :腋部卡压 1例 ,上臂损伤 5 4例 ,上臂外侧肌间隔卡压 1 3例 ,骨间背神经卡压 32例 ,桡神经浅支卡压 1例。手术治疗 87例的电生理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 1 0 0 %。结论 :神经 -肌电图可准确定位诊断闭合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39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9例患者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48条,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下降38条,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34条。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12条,10条拇短展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对正中神经肘部病变、臂丛损伤、神经根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能排除上述神经病变,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红艳  张保山 《中原医刊》2004,31(20):58-59
肌电图检查是神经内科电生理测试及骨伤科神经损伤程度测定的常规检查,它对神经的损伤、修复、再生的评估,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并可鉴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及神经肌肉接头性疾病。正确的检查结果,有利于临床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因这项检查需要电的刺激,使神经、肌肉发生电活动而获得信号,属于有创伤性检查,常因电刺激插针时使被检者感到不适、恐惧而不能顺利检查,甚至影响检查结果,造成检查失败。因此。肌电图检查中的心理、生理护理是客观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医学界在急性放射损伤的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也尚未构建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引起急性放射损伤的电离辐射的中医病因学特点进行分析,将其命名为电离毒。基于电离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以及"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本研究提出: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核心病机是"脾为之卫"的病理表现——"脾失之卫"。在急性放射损伤发病之初,病机为电离毒外侵,伤脾之卫;在疾病发展、变化阶段,病机为脾失之卫,百病由生;在疾病转归、预后阶段,病机为脾卫渐复,祛邪外出。充分认识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病机,可为进一步探讨放射损伤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q-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在再次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结果再次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癌残留率为45.45%,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2.98%。再次手术中无新的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初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是造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IONM技术可预防和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应作为这类手术中的常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胸腹伤系胸腹多脏器复合损伤,其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通过40例严重胸腹伤急症手术治疗,作者认为,迅速补液输血纠正低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胸伤的处理以简单有效为原则,重点在于改善呼吸功能,一般不需开胸手术;腹伤多为肝脾破裂,且易导致休克,应积极施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4.
吕仁和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的病机为本虚伴气滞、化热、伤阴,湿浊、血瘀贯穿于膜性肾病的始终。治疗膜性肾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对病治疗、对症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及分期治疗等。吕仁和教授临床所选方药药味少,药力专,效果显著。吕仁和教授治疗膜性肾病尤其重视中西医并重的治疗原则,在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应用中医药减轻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同时顾护正气,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探讨避免因显露而造成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研究我科收治的1345例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显露喉返神经1988条,左侧874条、右侧1114条(2条为“非返性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主干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之前、之后和动脉分叉之间的比例分别为32.8%、26.7%和41.6%;右侧分别为36.2%、28.2%和35.3%.医源性损伤6例,暂时性损伤4例,永久性损伤2例.结论尽管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不恒定,但经验丰富、熟悉喉返神经解剖特点的医师,术中耐心的显露和辨认可以避免喉返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电针和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电针、补阳还五汤治疗,进行神经电生理和HRP追踪观察。结果 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振幅恢复率高、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多,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电针组优于补阳还五汤组。结论 电针、补阳还五汤均能更好地促进神经早期的功能恢复,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中神经损伤所致的大鱼际肌瘫痪用小指展肌瓣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在20侧防腐固定,10侧新鲜灌注红色乳胶的手标本上,对小指展肌的血管神经蒂进行了观测。2例标本摹拟术式。结果:小指展肌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小指展肌的血管蒂为尺动脉的掌深支,蒂长1.09±0.49cm;小指展肌的神经为尺神经深支的小指展肌支,蒂长1.15±0.39cm,血管神经蒂在肌近端入肌。依据解剖学观察,设计将小指展肌止端切断,经皮下隧道,转位到拇指近侧指骨底桡侧术式的设计,恢复拇指外展对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胰损伤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胰腺损伤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90~2002年发生的医源性胰腺损伤38例,分析其产生原因,治疗经过,提出防治对策。结果:38例中手术损伤21例,ERCP损伤13例,经T管胆总管造影损伤2例,药物性损伤2例。术中胰腺裂伤缝呈局部引流6例,胰体尾部分切除2例,其中1例行保留肿脾脏的胰体尾部分切除。胰头近侧断端缝闭,远端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1例。囊肿穿刺抽吸加无水酒精注射1例,囊肿胃吻合2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3例。家脓肿引流3例,腹腔镜腹腔冲洗置管引流1例。单纯保守治疗19例,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个体的措施,大多数医源性胰腺损伤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胰腺损伤,应采取相应的术式及通畅引流,积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肩胛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60侧福尔马林灌注尸体的肩胛上神经行程、分支以及与三个固定点的关系(起点、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根据尸体摹拟观察,讨论分析了冈下肌萎缩症,肩周痛与肩胛上神经在二个固定点受损伤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并为此提出了治疗意见。  相似文献   

20.
周仪  朱为娅  刘伟 《河北医学》2004,10(12):1113-11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和脑肿胀分别观察,结合临床病情( GCSS), 研究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结构基底池压闭者、弥漫性脑肿胀, 脑损伤程度严重.结论:CT是早期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