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泄泻之本在于脾胃 ,小儿为稚阳之体 ,脾胃正气未充 ,脾常不足 ,消化功能薄弱 ,无论是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 ,皆可引起脾胃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且迁延难愈 ,甚则可酿成疳臌虚羸之疾。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现根据临床症状介绍辨证分型和施治的体会。 食积气滞型 王某 :男 1 0月。系混合喂养。泄泻两天 ,症见 :腹大、叩之如鼓、嗳噫酸臭 ,便下黄色蛋花样稀水 ,臭秽 ,体温 38℃ ,舌淡、苔白 ,指纹风关青紫 ,证属脾胃气滞 ,食积不化。治以消食导滞法。取保和丸化裁 ,药用建曲、莱菔子各 1 0 g、川朴、甘草、连翘各 3g、鸡肉金、焦山楂、大腹… 相似文献
2.
1 食积气滞 王某 ,男 1 0月 ,系混合喂养。泄泻 2 d,症见 :腹大、叩之如鼓 ,嗳噫酸臭 ,便下黄色蛋花样稀水、臭秽 ,T3 8℃ ,舌淡、苔薄白 ,指纹风关青紫 ,证属脾胃气滞 ,食积不化。治以消食导滞法。取保和丸化裁 ,药用建曲、莱菔子各 1 0 g,川朴、甘草、连翘各 3 g,鸡内金、焦山楂、大腹皮各 8g,焦苍术、白术各 6g。 2剂后腹胀减轻 ,泄泻渐愈。 按 :“饮食自倍 ,脾胃乃伤”脾胃运化失司 ,致清浊不分而泻 ,此证型为小儿泄泻最为常见者 ,当以消食导滞 ,和中助运为主 ,积滞消 ,脾气复 ,则里和。 2 湿热蕴结型 赵某 ,男 ,1 3月 ,病…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3年至1997年间,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为门诊病儿。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6个月者27例,7个月~1岁者26例,2~3岁者35例,4~8岁者12例;病程1日者17例,... 相似文献
4.
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飲食失节、六淫侵袭(包括感染因子,如細菌、病毒或霉菌)、寒溫失調、脾胃虛弱等所引起。我們在临床上,分为两类八型辨証施治。 (一)輕型泄泻(单純性消化不良):按病因不同,而有三型: 1.伤食型(属实积) 病因:食积挾热。症状:肌热或无热,下利酸臭,腹痛拒按,恶食,或有呕吐,舌苔厚浊或质紅,唇干,脉象滑数。治則:清热,导滞,理气,和中。方剂:①保和丸:神粬、山查、陈皮、煮夏、麦芽、茯苓、菔子、連翘。②消积飲:鸡內金、山查、 相似文献
5.
6.
小儿泄泻的辨证多遵循八纲脏腑等传统辨证方法。近年来,笔者应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辨证施治方法,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泄泻的分类方法很多,有以脏腑命名的,如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等:有以大便之性状来分的,如飧泄、溏泄、鹜泄等;有以病因来分的,如寒泄、热泄、食泄、郁泄、暑泄等;亦有以泄泻时间的长短来分的,如暴泄(急性)、久泄(慢性).目前将泄泻持续半年以上不愈的.即称之为慢性泄泻.如以西医的病名来讲,慢性泄泻则包括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慢性泄泻的病因泄泻的病因,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由于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肠失分别清浊之功,以致水温停滞腹中,所以有泄泻以湿邪为主的说法.历代医家对泄泻的病因,认为"湿胜则濡泄","泄泻虽分轻重,总属脾虚湿胜".但是慢性泄泻,因病延日久,往往从脾胃虚弱,逐渐发展为脾阳不振,久而久之必然累及肾 相似文献
8.
9.
10.
泄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物而言,多因饮食所伤、情志不畅,或久病及肾、运化失常、湿滞内停所致。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饮食不当、劳倦内伤、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受纳与运化功能失职,则水反成混、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发病;肾阳能助脾阳,以腐熟水谷,若年老体弱或久病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则致泄泻。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扰郁恼怒、肝失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则运化失常而致泄泻。可见,泄泻之病变主要在脾、胃、大小肠,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慢性泄泻以脾胃虚弱、脾贤阳虚型较为多见,时有虚实寒热夹杂,故辩证时应详辨寒热虚实、标本缓急及兼夹证。 相似文献
11.
小儿泄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两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如延误失治,病死率一般较高。我院儿科两年来诊治此病200余例,颇有疗效。现仅将所能随访1~12个月的60例(其中随访4个月以上的有49例)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年龄:60例中,年龄最大者7岁,最 相似文献
12.
由于饮食不当或感受外邪等而引起泄泻,初起病在肠胃,治之较易;如治不及时或治之不当,以致病程延长或反复发作,病及脾肾,而渐成慢性泄泻,治疗就比较困难了。笔者自1975年以来,用中医中药治疗慢 相似文献
13.
14.
泄泻是小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小儿脾胃薄弱,特别是婴幼儿,无论是外感邪气,还是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皆可扰乱脾胃功能而致泄泻.本病最易耗伤气阴,如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造成气脱阴竭,阴阳两伤,甚至危及生命.<古今医统>云:"泄泻乃脾胃专病,凡饮食寒热三者不调,此为因病,必致泄泻.又经所论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伤湿,皆为外因,亦致泄泻.医者当于各类求之,毋徒用一止泻之方,而云既可施治,此则误儿,岂浅云耳?若不治本,则泻虽暂止而复泻,耽误既久,脾胃益虚,变生他证,良医莫救."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几年来,我们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小儿泄泻取得了点滴经验,现结合38例小儿泄泻病例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4岁,最小者3个月,以6个月至1岁的患儿为多(共23例)。二、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以夏季为最多(共24例)。三、病情、病程;急性泄泻20例,慢性泄泻18例;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6个月。 相似文献
17.
18.
小儿泄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为其主症。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常因脾胃素虚,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时邪或饮食不洁而损伤脾胃,致使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调,下迫大肠则成泄泻。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肠炎、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病毒性肠炎等病。中医辨证可分为5型: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变证。我院儿科自1994~1999年共收治腹泻患儿958例,其中伤食泻218例,风寒泻342例,湿热泻240例,脾虚泻152例,变证6例。兹根据笔者临床体会,将5种证型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