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评估腰椎旁肌退行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Revolution CT腰椎平扫患者,分为青年组(20~39岁,40例)、中年组(40~59岁,42例)及老年组(60~89岁,42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椎间隙水平竖脊肌(ES)、多裂肌(MF)及腰大肌(PS)CT值差异,分析年龄、性别及部位(以椎间隙水平为代表)对腰椎旁肌CT值的影响。结果ES、MF及PS的CT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均<0.01)。青、中年组男性各椎旁肌CT值均高于女性(P均<0.05),老年组男性ES的CT值高于女性(P=0.01)。各组内不同部位ES及中、老年组内不同部位MF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部位PS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性别及部位均与ES、MF及PS的CT值有关(P均<0.01),以年龄影响最著。结论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可用于评估腰椎旁肌退行性病变;年龄、性别及部位对腰椎旁肌退行性病变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3.0 T MR IDEAL-IQ序列定量测量早期干燥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腮腺的脂肪分数(FF)值,评估腮腺的脂肪浸润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新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31例早期干燥综合征女性患者和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腮腺MRI常规序列扫描及IDEAL-IQ序列横轴位扫描。利用GE ADW 4.6工作站处理软件测定腮腺FF值,分别对早期干燥综合征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双侧腮腺FF值测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BMI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燥综合征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腮腺腺体FF值均无侧别差异(P0.05),早期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平均FF值明显高于正常组(48.84±11.26与32.15±6.58,P0.01)。以平均FF值37.62作为诊断阈值,诊断早期干燥综合征的价值最优(AUC=0.92,敏感度0.88,特异度0.81)。结论腮腺IDEAL-IQ序列及FF值在诊断早期干燥综合征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为诊断早期干燥综合征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R基于最小二乘估算法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的水脂分离(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估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臀部及大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观察脂肪分数(FF)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89例经病理学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DMD患儿,记录其臀部及双侧大腿MR T1WI及IDEAL-IQ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IDEAL-IQ)定量评估维生素D干预兔糖尿病模型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改变.材料与方法3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n=10)、单纯糖尿病组(n=10)、维生素D干预糖尿病组(n=10),兔糖尿病造模成功一周后,干预组连续4周每周400μg维生素D灌胃;相同时间节点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用生理盐水10 mL灌胃.3组兔模型在第0、4、8、12、16周行腰椎行矢状位磁共振检查(FSE-T2WI、FSE-T1WI、IDEAL-IQ),在IDEAL-IQ序列中Fat Fraction图像上测量腰椎感兴趣区内脂肪含量比值(FF%);在16周后处死所有大白兔,取腰5~7椎体做HE染色,计数骨髓内脂肪细胞;对各时间点3组兔腰椎体骨髓脂肪比(FF%)以及第16周HE染色下腰椎骨髓脂肪细胞计数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将16周所得FF值及骨髓脂肪细胞含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第16周单纯糖尿病组与维生素D干预组HE染色骨髓脂肪细胞计数较第0周明显增高,同时两组IDEAL-IQ测得16周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比较空白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71,P<0.05;F=3.055,P<0.01);但在维生素D干预前后两组间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90,P=0.06).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6周实验兔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值与HE染色后的脂肪数目呈正相关(r=0.828,P<0.05).结论IDEAL-IQ技术评价维生素D干预四氧嘧啶诱导兔糖尿病模型骨髓脂肪含量变化是可行的;维生素D干预16周内,骨髓脂肪含量改变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下背痛患者脊柱核心肌群的变化,为指导制定下背痛运动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178例单侧下背痛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n=76)和慢性期组(n=102),采用Onis软件和Image J软件分析受试者腰部MRI图像,比较痛侧和非痛侧腰大肌(PM)、腰方肌(QL)、多裂肌(MF)和竖脊肌(ES)的肌肉横截面积(CSA)、肌肉平均信号强度(MSI)和脂肪浸润(FI)比例.结果:急性期组中,痛侧PM和ES的CSA较非痛侧肌肉小(P<0.05),MSI和FI比例较非痛侧肌肉高(P<0.05);慢性期组中,痛侧MF和ES的CSA较非痛侧肌肉小(P<0.05),MSI和FI比例较非痛侧肌肉高(P<0.05);急性期组痛侧ES的CSA较慢性期组痛侧肌肉大(P<0.05),MSI和FI比例较慢性期组痛侧肌肉低(P<0.05).结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患者存在痛侧竖脊肌的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慢性期组患者痛侧多裂肌萎缩明显.通过MRI研究LBP患者腰椎核心肌群情况,可为出现异常变化的肌肉设计针对性训练动作和方法提供依据,有助于尽快恢复脊柱力学,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IDEAL-IQ水脂分离技术全称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方法,能精准量化脂肪分数及铁质含量.在肌骨疾病的骨折风险预测、肌骨炎性病变及外伤脂肪浸润评估、肿瘤鉴别及病情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就IDEAL-IQ序列的成像方法及其在骨骼肌肉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铁过载和脂肪肝对ADC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纳入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多回波Dixon序列检测肝R2*值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分别评估肝铁过载和脂肪肝.根据有或无肝铁过载或脂肪肝进行分组,比较组间ADC值差异.采用WHO推荐的肝纤维化替代标准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分析ADC值与R2*、PDFF、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DC值的影响因素.剔除肝铁过载或(和)脂肪肝患者后,再分析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铁过载组及脂肪肝组的ADC值均显著降低(P均<0.05).R2*、PDFF及肝纤维化分级均与ADC值呈负相关(r=-0.457、-0.298、-0.385,P均<0.05),且是ADC值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307、-0.382、-0.412,t=-2.666、-3.331、-3.510;P均<0.05).剔除肝铁过载或(和)脂肪肝患者后,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0.456、-0.688,P均<0.05.结论肝铁过载和脂肪肝会导致ADC值降低,影响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应用ADC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时,需注意肝铁过载和脂肪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多回波三维容积内插水脂分离快速扰相(three-dimensional multi-echo Dixon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Dixon-VIBE)序列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旁肌退变程度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例DL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腰椎MRI成像Dixon-VIBE序列扫描。分析横断位图像L4-5椎间盘中心层面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度(fat infiltration,FI),并于7 d后重复测量。采用同类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双侧随机模型评估研究者间信度和复测信度,比较观察组凸、凹侧椎旁肌CSA、FI,计算椎旁肌CSA、FI不对称度,统计椎旁肌形态异常例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椎旁肌CSA测量的组间ICC分别为0.78~0.94、0.88~0.93,组内ICC分别为0.79~0.97、0.81~0.97,FI测量的组间ICC分别为0.78~0.91、0.82~0.98,组内ICC为0.76~0.95、0.91~0.97,组内及组间测量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观察组多裂肌、竖脊肌FI[(32.6±10.0)%、(30.5±8.8)%]均高于对照组[(22.4±8.5)%、(24.4±8.0)%](P<0.05);腰大肌FI[(17.6±5.4)%]及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7.9±1.8)、(13.6±2.6)、(9.8±2.9)cm2]与对照组[(14.9±3.3)%、(8.1±1.5)cm^2、(13.3±2.2)cm^2、(10.5±3.0)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凸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FI与凹侧椎旁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CSA不对称度分别为[(7.6±5.3)%、(9.6±6.2)%、(10.7±8.7)%],FI不对称度分别为[(6.1±4.7)%、(7.4±4.2)%、(3.7±2.0)%],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不对称度>10%者分别有7、9、12例,FI不对称度>10%者分别有3、5、2例。结论MRI成像Dixon-VIBE序列可定量评估DLS患者椎旁肌形态改变,DLS患者椎旁肌退变主要表现为多裂肌和竖脊肌脂肪化程度增加、凹凸侧椎旁肌群CSA不对称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能谱CT脂-肌分离技术评估青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椎旁肌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腰部能谱CT检查的56例青年CNLBP患者(CNLBP组)及51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测量L1~4椎体中份层面双侧竖脊肌和L2~5层面双侧多裂肌在脂-肌配对基物质密度图中的脂肪含量。对CNLBP患者进行Oswestry问卷调查,分析其椎旁肌脂肪含量与Oswestry障碍指数(ODI)的关系。结果 CNLBP组L4、L5椎体中份层面多裂肌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CNLBP患者L4、L5椎体中份层面脂肪含量均与ODI呈正相关(r=0.347、0.411,P均<0.05)。结论 利用能谱CT脂-肌分离技术可在微观水平无创定量青年CNLBP患者椎旁肌脂肪含量;青年CNLBP患者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与腰部功能障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肌劳损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磁共振T2-TSE-dixon序列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本院临床诊断为腰肌劳损的患者144例,均接受磁共振T2-TSE-dixon序列检查,观察144例患者的T2-TSE-dixon序列影像表现,测量椎旁肌肌脂分数(MLF),总结腰肌劳损MR影像特征。结果 共观察到腰椎关节周围积液80例,椎旁肌肉水肿56例,棘间韧带水肿47例、浅筋膜水肿32例。115例肌肉间隙显示脂肪浸润,多数为多裂肌、竖脊肌,椎旁肌MLF值由高到低为腰大肌>腰方肌>多裂肌>竖脊肌。结论 腰肌劳损磁共振MR有特征性表现,磁共振T2-TSE-dixon序列成像可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