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某高校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大学505名一年级秆四阜级学生进行危害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危害健康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吸烟率41.85%,近30d饮酒塞31.99%.有11.07%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9.64%的学生报告网络成瘾,10.46%的学生承认使用过违禁药物。绝大多数危害健康行为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应对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加强干预,重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雾霾危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形式,对江苏某高校在校生进行雾霾危害KAP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雾霾危害认知平均得分为(80.77±12.15)分,女生、医学专业学生得分较高(P0.05);态度平均得分为(78.56±7.26)分,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6.67+0.89x。大学生应对雾霾天气的行为积极性相对于知识和态度的得分结果较差。结论大学生目前对雾霾危害认知程度较好,但个人防护行为意识较薄弱,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春市3所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85.2%的女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女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泰安市居民对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认知现状.方法 于2008年5月,随机抽取泰安市城区两所小学的2~4年级208名学生.指导其家长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曾进行室内装修的家庭在装修后3个月内入住的占72%,而装修后进行过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的仅占2%.大多数居民对装修污染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装修住房选择环保材料就可以安心入住的占52.88%,装修完的房间没有气味就是安全的占47.12%,用了空气净化器室内污染就能够解决的占39.42%.55.76%~62.5%的居民不清楚或未认识到室内家具及纤维材料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关于装修污染物的危害性,仅以致癌或诱发白血病、引起呼吸道疾病危害性的知晓率较高,在50%以上,而对于其他危害性的知晓率较低.目前仍有63.46%的人并不清楚国家已颁布保护室内环境的政策法规.结论 应加强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性的宣传,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关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六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银川等6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为我国制定新的烟盒健康警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6城市抽取4815名成年吸烟者进行入户调查,计算其对吸烟健康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吸烟者对烟草健康危害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占94.9%。75.5%的调查对象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知道吸烟可以导致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分别为68.1%和53.0%,但是知道吸烟可以导致中风、阳痿以及知道低焦油卷烟同样有害的人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6.0%、16.6%和1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看到健康警语的频率以及是否仔细阅读健康警语都不会影响吸烟者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结论中国的烟盒包装上应设置为可轮换且有针对性的健康警语,而不是笼统的“吸烟有害健康”等在人群中已经接近饱和的健康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及个人信念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校的203名青年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3名大学生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85%,对“蚊虫叮咬”和“共用剃须刀、牙刷”是否传播艾滋病这一问题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54.68%的学生“输血时询问过血液是否经过合格的HIV抗体检测”,21.18%的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37.93%的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慌情绪”,93.60%的学生“关心不歧视艾滋病病人”,74.38%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知识达到90.00%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缺乏正确认识,在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安全意识不强,有婚前性行为的出现.建议加强对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79位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抽取衢州学院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4%的学生知道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96.8%学生对献血持肯定态度,88.8%学生愿意献血。但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献血年龄、体重、献血量和献血间隔时间约半数人知晓,曾献过血与未献过血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学生知道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但对血液生理知识认知肤浅,有73.5%的学生对献血无损健康不知晓,85.7%以上的学生对献血有益健康不知晓,50%学生怕献血传染疾病,39.8%学生担心献血影响健康,34.1%学生担心家人不支持,31.1%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献血。结论:针对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要从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入手,宣传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理念,促使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于2011年10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1 200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及态度、对热浪的危险性认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和热浪的行为变化。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4.4%和73.4%。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8%)和悲观(76.6%),但有91.9%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学生对气候变化了解情况的影响因素是文理科(OR=1.780,95%CI:1.268~2.497)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2.323,95%CI:1.630~3.212);对其担心程度的影响因素是性别(OR=0.704,95%CI:0.519~0.955)、年级(OR=1.590,95%CI:1.139~2.222)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1.511,95%CI:1.099~2.077);对其行为认知的影响因素是年级(OR=1.989,95%CI:1.197~3.306)、性别(OR=0.446,95%CI:0.278~0.717)、文理科(OR=2.177,95%CI:1.113~4.256)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1.869,95%CI:1.055~3.311)。提示该高校大学生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切实可行的性健康教育模式奠定基础。方法:2011年10月,对该市2所大学的1 297名在校本科女生进行了生殖健康避孕知识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的获取途径,对避孕知识教育的意见以及易于接受的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教育途径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通过学校获取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的仅有8.93%,与网络和电视/报纸/杂志途径相比,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还是支持避孕知识的教育,与"无所谓"者相比,比例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还是羞于正面接受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教育的,希望能够通过含蓄的方式了解。与专家咨询相比,其他各项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为在校女大学生开展必要的生殖健康避孕知识教育,满足其避孕节育的实际需求,有效降低女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青岛市某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状况,为高校有效地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5月,以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青岛市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共1 039名在校大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性传播疾病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情况等。结果 大学生对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胚胎发育器官和排卵期推算等方面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2.9%(646/1 026)、64.2%(659/1 026)和25.1%(258/1 026)。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和月经周期的安全期等方面,男生和女生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531、24.905、5.150,P值分别为0.000、0.000、0.023)。在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等方面,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78、15.447,P值分别为0.006、0.000)。大学生对艾滋病、梅毒和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0%(821/1 026)、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商与亚健康的相关性,为亚健康人群的筛选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59名医学高职生进行健商问卷、亚健康问卷的调查。结果亚健康检出学生的健商显著性低于未检出学生(u=23.57,P0.01);不同类型亚健康者之间,身心亚健康组健商均显著性低于躯体、心理亚健康组(q=3.17、5.16,P0.05、0.01)。结论健商与亚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健商越低,亚健康出现几率越高,程度可能越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最高的是珍爱生命(4.60±0.53)分,其次是积极进取(3.79±0.55)分,然后是悲观困惑(2.61±0.73)分,得分最低的是狭隘(2.59±0.78)分,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拒绝呈负相关(P〈0.05);悲观困惑、狭隘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价值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P〈0.01),而父母拒绝对悲观困惑、狭隘价值观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越是正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越是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全面的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州某大学148名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男生的生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女生(t=2.52,p<0.05);内外向性与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有显著正相关(r=0.23**、0.39**、0.56**),神经质性与三者具有显著负相关(r=-0.32**、-0.59**、-0.29**),精神质性只与社会健康有显著负相关(r=-0.26**)。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健康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大理学院部分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结论日常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冲动性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722名大一-大三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冲动性总分为(67.43±8.67)分;SCL-90的恐怖因子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SCL-90的10个因子与冲动性存在正相关(P〈0.05)。精神病性(b=0.295,P=0.007)、敌对(b=0.334,P=0.004)、焦虑(b=0.574,P=0.001)、恐怖(b=0.496,P=0.000)对于冲动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冲动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稍优于全国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对冲动性水平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依赖度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网络依赖度量表与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组别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差异,分析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16.72%,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因子中戒断性因子存在差别(χ2=4.487,P=0.034);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因子耐受性、戒断性、时间管理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网络依赖因子中强迫性、突显性、人际健康学业因子与SCL-90评分存在正向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均有P<0.05)。结论 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性,网络成瘾可能会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在校女大学生月经及经期保健认知现况,为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女大学生经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共1 77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2.8岁.错误的或不适宜的经期保健认知频率在5.5%~32.9%,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在经期饮食方面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χ2=54.790,P<0.001),但在其他方面的认知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月经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10.4%,城市和城镇的学生其知识来源与乡村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14.411,P<0.001).有86.6%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结论 女大学生经期保健知识较缺乏,经期保健行为有待加强和改善.家庭、学校与社会应相互协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183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吸烟率为13.9%,饮酒率为51.3%,过量饮酒率为30.5%.33.3%的大学生登陆过色情网站,43.7%的大学生观看过色情录像.15.7%的大学生共用过刀片、剃须刀,16.0%的大学生共用过牙刷.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32.7%有多个性伴,69.3%的大学生性行为中不是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多方面开展行为干预工作,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