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方法】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 (UD UCBT)治疗儿童白血病 5例 (AML 4例 ,HR ALL 1例 ) ;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CML及HR ALL各 1例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治疗AML 2例。UD UCBT中 4例为HLA 5 / 6相合 ,1例为全相合。输入的脐血 (UCB)平均有核细胞数 (NC)为 6 2 9× 10 7/kg ,CFU GM为 0 17× 10 5/kg ,CD34+ 细胞数为 4 6× 10 5/kg。预处理主要以马利兰 (Bu)、环磷酰胺 (CY)、氟达拉宾 (Flu)和马法兰 (Mel)等组成的方案。【结果】 4例可评价的UD UCBT患儿中 3例完全植入 ,1例未植入者自体造血恢复 ,2例allo PBSCT患儿均完全植入。UCBT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2 1d ,血小板 (PLT)≥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40d。 2例allo PBSCT患儿外周血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0d和 +12d ,PLT≥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11d和 +14d。 3例植入的UCBT者 2例分别发生Ⅰ度和Ⅲ度aGVHD。 2例allo PBSCT患儿分别发生Ⅱ度和Ⅲ度aGVHD。随访 2 5个月 ,2例auto PBSCT患儿均复发。allo HSCT 7例中 2例复发 ,2例死于移植合并症 ,3例无病存活至今。【结论】H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二例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预处理方案 :改良BUCY。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方案 :CsA +短程MTX ,用G CSF 5 μg/kg·d-1× 4~ 5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单个核细胞 5 .5 3~ 6 .92× 10 8/kg。结果 :2例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粒细胞 >0 .5× 10 9/L ,+12d ;血小板 >2 0×10 9/L ,+13d。 1例发生慢性GVHD。结论 :allo PBSCT有造血重建快 ,采集干细胞方便 ,供者易接受之优点 ,是一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MOEP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报告 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MOEP联合rh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8例住院病人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非何杰金淋巴瘤 5例 ,何杰金病 1例。其中 5例移植前疾病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2例疾病处于进展期。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 :0 2mg/kg分 3d ;长春新碱 :2mg ,第一天 ;足叶乙甙 :10mg/kg分 2~ 5d ;强的松片 :30~ 6 0mg共7d。白细胞降至低谷开始回升时加用rhG CSF(10 μg·kg-1·d-1)动员 ,白细胞升至 5 0× 10 9/L以上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共采集干细胞 (2 0~ 7 8)× 10 8/kg。结果 回输干细胞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 ,白细胞开始回升 (ANC >0 5× 10 9/L)的时间为移植后 9~ 16d,血小板的恢复 (PLT >2 0× 10 9/L)稍滞后于白细胞 ,为移植后 10~ 2 8d。结论 采用MOEP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显著、副作用轻、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4.
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 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emocyte globulin, ATG)为基础,减量化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血液病 6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多发性骨髓瘤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例、骨髓纤维化 1例, 6例血液病于 28 d~ 30 d进行第 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隔 3~ 4周 1次,平均 4.2( 2~ 8)次,逐渐增加输注细胞数量,输注的 T细胞数由 (1.2~ 9.5)× 104/kg逐渐增加至 (0.75~ 2.15)× 108/kg.[结果] 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 1例进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 6例血液病中 4例逐渐形成供者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骨髓纤维化患者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例,骨髓抑制 2例, 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以 ATG/ALG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实现混合性嵌合体向供者完全嵌合体的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7年8月~2012年6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4例,亲缘半相合4例,无关供者全相合1例?均采用含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短程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CSA)方案,其他患者采用短程MTX?CSA?骁悉及舒莱联合方案?回输外周血干细胞中位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86 × 108个/kg和2.41 × 106个/kg?结果:9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植活时间分别为17 d和19 d?除1例为自身造血恢复外,8例均为供者造血?1例接受亲缘半相合移植患者在移植后 + 186 d死于肺部感染?8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 142(405~1 836)d,均达无病生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安全有效,对于无全相合干细胞来源的SAA患者也可以考虑接受亲缘半相合移植?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以PB 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ALL 5例 ;ANLL 1例 ;NHL3例 ;HD1例。除 1例同基因移植患儿采用G CSF(10 μg/kg ,1/d ,皮下注射 ,共 4d后开始采集 )对正常供体进行动员外 ,其他患儿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 :MOEP +G CSF。经 2~ 3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4× 10 8/kg ,CD3 4+ 细胞为 6 1× 10 6/kg ,CFU M为 3 3×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8例 )或C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10± 3 )d、(11± 3 )d、(14± 5 )d。 1例患儿于移植后 3个月随访行常规化疗 ,因骨髓重度抑制继发感染死亡 ,1例患儿于移植后 4个月病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9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初期疗效显示 ,PBSCT是儿童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氟达拉滨(Flu)、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预处理的FCA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FCA预处理方案预处理移植治疗SAA-Ⅰ型和SAA -Ⅱ型患者各2例,其中同胞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低分辨配型(6/6位点)全相合的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非血缘关系高分辨HLA配型(10/10位点)全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同胞供者的预处理方案:Flu 30 mg·m-2d-1×5 d,CTX 50~60 mg· kg-1d-1×5 d,ATG 3 mg·kg-1d-1×3 d.非血缘关系的预处理方案:CTX 20 mg· kg-1d-1×2 d,ATG 5 mg· kg-1d-1 ×3 d,Flu 30 mg· m-2d-1 ×4 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均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CsA)联合低剂量短程甲氨蝶呤(MTX),非血缘关系移植加用霉酚酸酯(MMF)0.5 g bid,+1 d~+28 d.观察移植并发症、输血量、造血重建、嵌合体和生存状态.结果 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为+10 d~+15 d,血小板(PLT) >20× 109/L的时间为+10 d ~ +20 d,移植后输注红细胞3~6 U,血小板4~10 U,随访7~42个月,完全供者嵌合体,血液学完全缓解;患者1出现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3例无病生存,其中非血缘关系移植的患者4发生轻度局限型cGVHD和巨细胞病毒血症,经过治疗很快控制.结论 Flu、低剂量CTX和ATG的FCA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Chen Y  Xu LP  Liu DH  Chen YH  Han W  Shi HX  Zhang XH  Wang JZ  Chen H  Liu KY  Huang X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64-966
目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小板植入失败行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GPBSCI)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2003年4月—2006年6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allo—HSCT的15例患者行16例次GPBSC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3岁(14~48岁),男性9例,女性6例,均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或不相合骨髓或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回输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平均为(4.21±1.91)×10^8/kg[(1.50~7.46)×10^8/kg],回输外周血干细胞MNC计数平均为(3.27±1.40)×10^8/kg[(1.13—5.90)×10^8/kg],CD34^+计数平均为(2.13±1.69)×10^6/kg[(0.24~5.67)×10^6/kg]。所有患者获得粒细胞植入,8例因原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余8例因继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而实施GPBSCI治疗。回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3d(43~384d)。回输MNC计数平均为(3.09±1.54)×10^8/ks[(1.35~5.99)×10^8/kg]。仅1例患者在回输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表现。3例显著有效,6例有效,1例进步,6例无效。有效率为56.3%。其中移植后100d内进行2次回输疗效更好。结论对于allo—HSCT患者血小板植入失败,采取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次回输,相关不良反应小,对促进受者造血恢复能够发挥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用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患者共 2 1例 (含儿童患者 10例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例 ;非霍奇金淋巴病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 ;多发性骨髓瘤 (MM ) 1例 ;小细胞肿癌 (SCLC) 1例。除 1例异基因和 1例同基因移植患者采用G CSF对供者进行动员外 ,其他病例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化疗 +G CSF。经 2~ 4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2× 10 8 kg ,CD3 4+ 细胞为 6 4× 10 6 kg ,CFU GM为 3 6× 10 5 kg。预处理方案 :17例患者采用Cy TBI,4例患者采用高剂量化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 4 4± 2 5d降至 0。PLT于 7 6±2 2d降至 10× 10 9 L以下。WBC >1 0× 10 9 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PLT >2 0× 10 9 L ,分别为 10± 3d、11± 3d、15± 7d。 5例患者于移植后 1~ 6个月死于感染或病情复发 ,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11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PBSCT对儿童及成人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不相合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 :总结我所于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进行的 7例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包括 3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来源 :6例为外周血干细胞 ,1例为骨髓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改良马利兰 (busulfan ,BU)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Y)或BU/CY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ymocyteglobulin ,ATG)。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采用环孢霉素A及短疗程氨甲喋呤 ,5例患者加用霉酚酸酯 (骁悉 )。结果 :1例为骨髓造血干细胞 ,采集骨髓单个核细胞数 3 .4 1× 10 8kg-1,6例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 ,平均接受8.4 6× 10 8kg-1(4.3 0× 10 8~ 15 .3 5× 10 8kg-1)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平均 + 13天 (+ 11~ + 16天 )中性粒细胞(absoluteneutrophilcount,ANC)大于 0 .5× 10 9L-1。平均 + 16天 (+ 11~ + 2 3天 )血小板大于 2 0 .0× 10 9L-1。发生急性Ⅰ~Ⅱ度GVHD 3例 (42 .9% ) ,无 1例严重的急性GVHD ,发生慢性广泛性GVHD 2例 (2 8.6% )。中位随访时间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