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神经元病 (MND)与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常成为其误诊的原因 ,但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差异很大。现把 2 0 0 2— 2 0 0 3年诊治的 2 0例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颈椎病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38~ 6 5岁 ,平均 4 9.6岁。误诊时间 0 .6~ 4a ,平均 1 .8a。 2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跳动。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1 4例。语言不利、吞咽困难 5例。舌肌萎缩及纤颤 4例。颈肩不适疼痛 6例。肌电图检查 2 0例均为神经源性异常 ,CT或MRI检查 2 0例均示颈椎体或椎间盘…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继发形成椎体缘骨赘,并以此压迫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导致的颈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并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病.1952年Brain报道的大样本脊椎病并将其区分为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脊椎病[1].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疗法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退行变引起脊髓的外在压迫和 /或血供减少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简称 CSM)。脊髓型颈椎病是 40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颈椎病的 5~ 1 0 % ,且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 病因病机1 .1 现代医学对 CSM的认识CSM的发病机制及病变过程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公认产生 CSM的根源是脊柱退行性变。其发病始于脊髓的外在因素 ,累及脊髓周围的骨与软组织 ,引起脊髓的功能障碍。发病因素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最重要的静态因素为椎管大小。发育性椎管狭窄被认为…  相似文献   

4.
1994年以来 ,笔者共诊治运动神经元病患者 1 5例 ,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5例患者中男 1 0例 ,女 5例 ;年龄 3 2~ 65岁 ,平均 46.8岁 ,其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7例 ,进行性延髓麻痹 4例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3例 ,原发性侧索硬化 1例。确诊 1 3例 ,误诊 2例 ,误诊率为 1 3 .3 %。2 讨  论运动神经元病 (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 ,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的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按摩治疗的作用。方法:分析了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并以按摩尤其是“六方定位旋扳法”在以疾病自然史的指导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做了分析。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在治疗中意义重大,按摩疗法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黄淑芬  于滨 《江西中医药》2006,37(12):52-52
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2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0例,均在早期加以确诊并施之相应的保守治疗,预后多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125例手法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125例手法治疗临床分析河北063000河北省唐山建设医院杨宝元主题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脊髓受到压迫,表现为脊髓病变所致症状者为“脊髓型颈椎病”。笔者于临床应用中医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5例,效果显著,现分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从辨证论治研究、专法专方研究、中医综合治疗、其他疗法研究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临床所用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相关治疗机理。强调中医药在本病非手术疗法中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新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经养荣汤”加减。2.2其他治疗杨宝元[9]对1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对有旋转的患椎行轻稳的牵引、按压、复位手法治疗;对关节囊,韧带和颈肩部软组织有炎性病变者,应用分筋理筋手法治疗,痊愈39例,显效28例,好转5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金来贵等[10]以整体脉冲中频治疗仪按循经取穴的方式进行整体治疗。将多通道的电极按循经取穴的原则分别置于颈椎两侧,肩井,曲池,内关,外关等穴位,对周围型患者,电极置于命门,大肠俞,配穴取昆仑,承山,关节等穴,106例病人经此治疗后,临床治愈35例,显效51例,进步18例…  相似文献   

10.
11.
12.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诊断和治疗问题。对CSM正确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手术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入路、减压方法、植骨与内固定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个类型,多无明显外伤史,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颈肩部疼痛,逐渐发展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表现出感觉和运动障碍,肢体或躯干麻木无力,甚至可导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对于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有严重并发症且远期疗效不稳定,患者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成年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A组手术造模组:取自体第7颈椎棘突于C3-4或C4-5椎间隙植骨;B组假手术组:只作皮肤切开,不进行任何颈椎特殊处理;C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运动观察:于术前及术后1、2、4周记录动物斜板实验数据,并分析记录;神经诱发电位观察:术后2w观察各组体感诱发电位情况,并分析记录;组织学观察:术后4w处死动物,取各组脊髓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A组:术后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变,体感诱发电位显示神经传导通路异常,病理切片显示脊髓神经细胞有退化改变。B、C组:术前及术后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观察未见明显改变,组织学观察神经细胞正常。结论:自体第7颈椎棘突椎间植骨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大鼠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造方法,为开展脊髓型颈椎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选择。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是由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或二者并存,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并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笔者于2004年11月采用小针刀治疗一例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MR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MR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将184例经临床、X线检查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均行MR矢状位及轴位成像并分析MR表现。结果全部病例MR均显示出脊髓受压的准确部位、范围、原因及脊髓损伤后不同信号改变。根据信号特点将脊髓损伤分为:I型脊髓信号无明显改变;Ⅱ型T2WI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Ⅲ型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脑脊液);Ⅳ型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同)。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Ⅱ型损伤3例,Ⅲ型损伤2例,Ⅳ型损伤7例。认为脊髓型颈椎病行MR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判断其预后及选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患者颈部一侧夹脊穴注射自制中药制剂10ml/次,1次/d,28d为1个疗程。结果:16例观察病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7.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哲  王棣 《中医药学报》1998,26(2):51-51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严重的一型,由于脊髓受压导致脊髓功能障碍或脊髓变性。本病可引起肢体不完全性乃至完全性瘫疾,以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治疗比较困难,手术率较高。作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本病10例,疗较较好。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50.1岁;其中男5例,女5例(工人4例,干部3例,教师1例,家庭妇女2例);病程半年~10年余,平均3年另2个月;有明确外伤史者2例(20%)。1.2 临床表现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其中四肢瘫6例,双上肢瘫1例,双下肢瘫1例,偏瘫2例(均为右侧)。伴头晕3…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s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病中的10%~15%,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Epstein等将致病因素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因素有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Luschka关节、椎间关节骨赘和椎管狭窄;动态因素主要为创伤及运动过度。这些因素直接压迫脊髓和(或)压迫支配脊髓的血管引起相邻脊髓节段的损害导致C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