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津市几江镇部份市民 ,因参加一次婚宴 ,餐后10~12小时陆续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验结果 ,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2003年5月3日中午 ,有320人参加一次婚宴 ,当晚8时左右 ,陆续有人出现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2.
2001—07—30—31,驻青岛某旅游团成员发生急性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征象,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茵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县坎市镇奄排发生一起家庭食物中毒事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2002年7月14日中午,卢某宴请亲朋约180人,由坎布天盛流动酒家上门为其操办酒宴,食有“卤牛肉、蛇煮蛋粉丝、白灼虾、蒸螃蟹”等菜肴,于当晚22时左右,一女性首先因腹痛、腹泻而求治于坎市卫生院,到7月16日2时,先后有45名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25日来青旅游的游客在某酒店就餐后20人发生中毒,经调查证实系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halophilic bacterium)。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之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在北方地区则不多见。2000年6月3日我县某招待所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确认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剩余食物烧鸭及病人血液与肛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剩余食物烧鸭和11名病人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名病人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升高(11.6~23.9×10<'9>/L).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与肠道传染病菌比较,致病力较弱,但在食入大量活菌的情况下可引起食物中毒,要加强对工厂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集体食堂的卫生水平,防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起由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了解副溶血性弧茵的致病性,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因集体用餐,造成79人食物中毒,潜伏期为5-22h,主要症状表现、腹泻、呕吐,洗肉水样便,个别脓血便,腹泻每日5~6次,体温一般为37.5~39.5℃。重症者出现脱水、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构成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判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26日,山东省胶州市某酒店部分食客因进食被副溶血型弧菌污染的海虾引起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渡口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23—24日重庆市大渡口区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采集与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6月23—24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因一起食用被污染的凉菜制品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共52例;中毒者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最短潜伏期11 h,最长潜伏期22 h;病例为集体就餐后发生,均与食用凉菜制品有关;采集留样食品9类,4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患者呕吐物2份、肛拭8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酒楼从业人员10份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份。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而引起,酒楼从业人员带病上岗和餐饮消毒程序不规范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系内陆省份,尚未见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之食物中毒报告。1992年9月1日晚6时我县××饭店承办酒席6桌,随即发生多人中毒,并死亡1例。后经调查,证实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特报告如下: 1 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当餐菜谱共18菜1汤。就餐74人,调查64人,有症状54人,住院43人,死1人。其中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家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方法按照GB 4789.4-2010等分别对粪便以及肛拭等进行检测。结果采集1份粪便、1份肛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一起因食用牡蛎和醉虾引起7例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认由霍利斯弧菌引起。建议加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卫生知识培圳,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饮食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1年25起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tdh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特征。方法血清学实验检测菌株的血清型别;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08株菌分为7个血清群、15个血清型,主要血清型是O3∶K6;所有菌株分成65个PFGE types(PT),相似度为34.1%~100.0%;92株菌携带tdh基因,阳性率为85.2%。结论引起厦门市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优势血清型为O3∶K6,且大部分菌株具有tdh基因;同一克隆的菌株血清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刘爱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6-108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的海产品等食品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86份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其中海产品51份,熟食5份,咸菜3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7份。方法按照《广东省卫生防疫病原微生物检验常规》和尿素酶试验进行检验。结果食品样品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5株,阳性率8.47%,按尤氏生化分型为I型2株,II、IV、V型各1株,病人粪便均未分离到此菌。结论尿素酶试验在致病学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起溶藻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发生了一起因食用超市销售的卤菜而引起的23例患者食物中毒事件,本实验室按国家标准从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小白鼠毒力试验证实是由溶藻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安图弧菌显色平板检验副溶血性弧菌的可靠性。方法安图弧菌显色平板检验副溶血性弧菌与国标检验副溶血性弧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安图弧菌显色平板与国标[1]检验结果相符。结论安图弧菌显色平板检验副溶血性弧菌的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1 案情简介
2005年10月2日晨,接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转来某医院报告:昨日在某酒楼就餐的数名顾客因相继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在医院治疗。我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医院及酒楼,对所有入院治疗患进行个案调查,对酒楼采取控制措施,采集了剩余食品、可疑食品、食品用工具,以及患、酒楼服务员的肛拭子等样品。 相似文献
18.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志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1):37-38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 ,建筑工地用作防冻剂 ,食品上主要用作肉制品的发色剂 ,由于其强氧化性 ,人摄入后致使组织缺氧而造成中毒症状 ,如摄入量大可造成急性死亡。 2 0 0 3年 3月 2 1日 ,太原市杏花岭区发生了一起由亚硝酸盐所致的食物中毒 ,现报告如下。1 流行 相似文献
19.
1发生情况2002年6月10日上午7时30分 ,武穴市一所中学107名中学生 ,分别食用豆浆、油饼、油条、包子。进餐约20分钟后 ,进食学生相继出现 :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武穴市卫生局于当日8时45分接到电话报告 ,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1 1临床表现与发病情况 :发病患者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为主 ,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潜伏期最短约20分钟左右 ,最长为1小时 ,进餐人数107人 ,发病人数104人 ,其中男71人 ,女33人 ,年龄14~17岁。患者分别就地医院就医 ,未出现死亡病例。1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一起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依据国标检验方法,结合新的检验试剂与方法,快速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提供检验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GB14938-1994(食品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结果 29人中有5人的大便中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名厨师的大便中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流行病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这是一起由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及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腔、咽喉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