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瓣移植后不能及时重建血运而造成的缺血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前实现皮瓣的早期血管化,将有效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血管化有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2种机制[1-2],此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各种因子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氧分压等.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皮瓣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我们就其在皮瓣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皮瓣移植后不能及时重建血运而造成的缺血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前实现皮瓣的早期血管化,将有效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血管化有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2种机制[1-2],此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各种因子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氧分压等.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皮瓣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我们就其在皮瓣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GMSCs)在受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促进皮瓣成活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增殖培养HUC-MSCs,并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以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HUC-MSCs后,移植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腹部皮瓣术区局部(治疗组),设PBS为对照组.术后每天观察皮瓣的颜色、皮纹、厚度、毛发生长、坏死范围及针刺出血情况等,并于术后7d处死大鼠,比较2组皮瓣的成活率,切取皮瓣组织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EdU染色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皮瓣组织内的分布或分化.结果 术后7d治疗组大鼠皮瓣成活率为(97.58±3.41)%,对照组为(54.37±8.7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VEGF的表达密度为138.27±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17±14.13(P<0.05).在成活皮瓣的部分小血管内皮可见EdU阳性细胞连续分布.结论 HUC-MSCs在体内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参与生成新血管,建立新的微循环,并能增加皮瓣局部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皮瓣,减轻皮瓣坏死,促进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在Wistar大鼠背部形成2cm×8cm蒂部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随意型超比例皮瓣,建立缺血皮瓣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在专有的诱导培养基(EG-M2MV)中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诱导分化为EPCs;对细胞的形态、表型、功能加以鉴定。将EPCs注射移植于iWstar大鼠背部的缺血皮瓣,大体观察皮瓣的存活率,vWF免疫酶染色法检测皮瓣毛细血管密度。以缺血皮瓣单纯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骨髓中分离培养的EPCs呈现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表达CD34、Flk-1及CDl 33表型,能够摄取DIL-ac-LDL和特异性结合FITC-UEA-1。注射EPCs组的缺血皮瓣存活率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中的EPCs在体外培养后注射移植于皮瓣内,可以促进缺血性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缺血性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用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初步探讨SDF-1促进血管新生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建立大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对照组,SDF-1局部应用组,自体BM-MNC移植组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组。检测缺血后24 h左后肢腓肠肌SDF-1含量及CD133+细胞数量;于移植后4周动脉造影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新生血管密度,评价血管新生情况。结果缺血对照组24 h肌组织SDF-1含量为(1.31±0.20)ng/50μg总蛋白,非缺血对照组为(0.93±0.29)ng/50μg总蛋白(P<0.05); CD133+细胞数(2.10±0.62)vs.(0.24±0.10)个/HP,P<0.01。SDF-1局部应用可增加缺血区CD133+细胞浸润数量(3.64±0.69)个/HP(P<0.01);并可提高四周后组织内新生血管数量;SDF-1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新生血管数量。结论SDF-1可能在肢体缺血后自体干细胞的动员中起重要作用,其局部应用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或进一步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首选方法之一,但移植皮瓣的血运循环障碍时有出现。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ADSCs)具有促进缺血性皮瓣血管生成、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皮瓣血运、提高皮瓣成活率等作用。现对应用ADSCs防治移植皮瓣血运障碍、促进皮瓣血液循环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旨为临床上防治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构建血管丰富、成活率高的大面积移植皮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薄层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移植联合反向淋巴显影在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应用吲哚菁绿、美蓝双染法引导的反向淋巴显影术,制备薄层游离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切取后移植于患侧上肢,治疗乳腺癌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5例.皮瓣约10 cm×5 cm大小,平均厚度约0....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组织短时急性缺血、缺氧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的当时.更主要发生于血管再灌注时,称为再灌流综合症或无血流现象,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全身各脏器均可发生.在显微外科学、整形外科学领域,肢体的断肢再植,各种组织的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中也可发生.对此不少学者进行研究,了解再灌流损伤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自由基、离子浓度变化及儿茶酚胺等有关,尤以氧自由基学说倡导者为多,认为它对细胞的最终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皮瓣缺血后的再灌流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关系以及运用自由基清除剂对皮瓣成活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扩张颞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6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应用扩张颢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治疗.治疗过程分三期进行.一期:根据面部瘢痕的大小和形状在同侧头部放置皮肤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二期:待扩张头皮组织量达到要求后,取出扩张器,形成颞浅血管蒂的头部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三期:二期术后2周,开始对移植皮瓣进行激光脱毛,一般4~6次治疗后皮瓣毛发消脱干净.结果 6例7块皮瓣完全覆盖面部皮肤缺损,血供良好,全部存活,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激光脱毛效果肯定.经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厚度等方面较匹配,面部轮廓、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扩张颞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是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提高裸鼠缺血皮瓣存活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移植促进早期断蒂的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中EPCs,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定,然后移植于裸鼠随意皮瓣,皮瓣早期断蒂,裸鼠分两组:实验组(EPCs移植)、对照组(M199注射),术后皮瓣4d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激光多普勒血液监测仪监测血流灌注、CD3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激光共聚焦检测EPCs在皮瓣内的密度。结果脐血中分离培养的EPCs表达CD34、KDR及CD133,实验组EPCs移植裸鼠皮瓣后,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中,与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0.3±2.1)%、(34.2±1.8)%(P<0.05);而且两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7、11天时二组皮瓣中的EPCs密度分别为(75.2±6.5)个/mm2、(305.4±26.5)个/mm2,而对照组均为0个/mm2(P<0.05)。结论脐血中的EPCs体外培养后移植体内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温下不同时长的缺血对大鼠皮瓣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Brown Norway(BN)大鼠下腹部皮瓣原位移植至Lewis大鼠,根据移植皮瓣在常温下总缺血时间的不同分为lh、2h、3h和4h组.另以供、受鼠均为Lewis大鼠5对作为对照组,该组移植皮瓣常温下总缺血时间为4h.观察移植后皮瓣的存活情况;术后取皮瓣组织,行HE染色以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行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XCR3阳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lh、2h、3h和4h组移植皮瓣的存活时间分别为(9.0±1.2)d、(8.6±1.1)d、(8.8±1.3)d和(7.0±0.8)d,4h组存活时间短于另外3组(P<0.05).术后6天,4h组皮瓣表皮脱落,淋巴细胞浸润严重,排斥反应分级高于其他3组.4h组CXCR3阳性细胞占总浸润细胞的(50.1±8.4)%,高于其他组.结论 皮瓣常温下缺血时间超过3h,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加重,其机制可能与CXCR3阳性的淋巴细胞激活、浸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胸腺移植可使宿主的前体T细胞在移植的供体胸腺内进行发育,从而导致供体特异性的移植耐受形成.非血管化的胸腺组织移植后移植胸腺组织因缺血导致中央坏死~[1]."胸腺肾"和"胸腺心"移植可使移植的胸腺间接得到血管化~`[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7年来我科所行的48例肩胛(肩胛旁)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对所应用的不同血管吻合方式进行评价。方法:利用肩胛(肩胛旁)游离皮瓣修复瘢痕及缺损,术中采用三种不同的血管吻合方式:其中20例采用显微镜下缝线法吻合,18例采用手术放大镜下缝线法吻合,10例采用国产73-Ⅱ型血管吻合器吻合。对其中35例成人肩胛(肩胛旁)皮瓣游离移植病例按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显微镜血管吻合组、放大镜血管吻合组、血管吻合器组,比较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总时间、并发症率等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48例游离皮瓣移植中,术后出现血运相关并发症8例,积极处理后,坏死2例,总皮瓣移植成功率95.7%。对显微镜血管吻合组、放大镜血管吻合组、血管吻合器组中皮瓣缺血时间及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进行两两统计学比较,吻合器组与两个缝线组之间P值均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缝线组之间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血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7.27%,21.43%,0%。三组在统计学比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73-Ⅱ型血管吻合器吻,相比传统缝线法吻合可明显减少皮瓣缺血时间,缩短血管吻合时间。通过完善的术前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妥善的术后处理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患者20例。随访观察患者骨及软组织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创面术后2周均1期愈合,X线示移植腓骨约3~4个月愈合,患肢关节功能保留完好,骨髓炎病灶消除,无复发,移植腓骨12~18个月胫骨化。结论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所致软组织及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Zheng Y  Yi CG  He LJ  Wang YM  Feng SQ  Liu D  Guo S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203-206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移植对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体外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小鼠NIH3T3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NIH3T3细胞体外表达VEGF的情况,CM-DiI标记小鼠NIH3T3细胞。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的NIH3T3细胞移植]、B组(单纯NIH3T3细胞移植)、C组(单纯DMEM培养基注射)。每只小鼠背侧皮下按组分别注射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连续检测大鼠血浆VEGF浓度,注射后第4天掀起一个蒂在尾侧的4.0cm×1.5cm的随意皮瓣。术后第7天分别观察皮瓣的存活率、血流灌注、皮瓣毛细血管密度、NIH3T3细胞在皮瓣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转染VEGF165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体外和体内检测均高表达VEGF165蛋白。A组的皮瓣存活率、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比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转染VEGF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皮下移植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端侧吻合动脉的方式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患者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端侧吻合动脉的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患者52例,其中下肢36例,上肢16例;筋膜(肌)皮瓣47例,骨瓣4例,串联皮瓣加腓骨头骨瓣1例.受区血管选择胫前-足背血管束行端侧吻合6例,胫后动脉端侧吻合32例,股动脉端侧吻合1例,腘动脉端侧吻合3例,肱动脉端侧吻合2例,桡动脉端侧吻合8例.其中,因血管长度缺损移植大隐静脉6例.总结端侧吻合血管进行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完全成活51例,组织瓣坏死1例,因主干血管发生破裂所致,术中探查端侧吻合动脉通畅.发生血管危象2例,均为端端吻合静脉发生血栓,血管探查修复后皮瓣成活2例.术后49例获得随访6个月到1.2年,肢体远端无血供障碍及缺血症状,皮瓣经1~2次削薄手术后外观满意,皮瓣质地好. 结论 端侧吻合动脉进行组织瓣的游离移植安全可靠,是解决受区血管选择难题的理想方法,也可以作为组织瓣游离移植的常用血管修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2月至2012年1月对16例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并对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移植皮瓣顺利成活12例,术后于24~48 h内发生动脉性血管危象4例,经取栓切取对侧大隐静脉移植后2例成活,但仍有2例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的选择,熟悉小儿游离皮瓣移植的特点,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