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内经·素问》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典籍,其中有些篇章,也是医古文的重要教材。因此学好《素问》一书,能够从两方面都可得到收获。但是,学习这部书,约有两点困难,一是难读,一是难懂。所以形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素问》成书,年代久远,展转抄刻,其中存在着许多衍误脱倒问题。金·刘完素说:“《素问》重重差误,不可胜举。”实非轻率之论。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研究祖国医学理论最重要文献。是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但《内经》一书,一向认为难读难懂,主要是因为《内经》是先秦前后的著作,文辞古奥,使人难以理解。同时《内经》一书流传年代久远,辗转传秒、翻刻,渐渐造成许多衍误脱倒,致使讹误谬差,存疑待查之处颇多,为读《内经》更增加了困难。而在研读《内经》过程中,最常遇到文字上的拦路虎是,或不识其字,或不辨  相似文献   

3.
《内经》一书,文字古奥,言简意赅,又多衍误错乱,更增加学习上的困难.根据《内经》的这些特点,略谈一些学习的方法.弄憧文字理解含义文字是表达含义的,文字不明,则义理难晓.要弄懂文字,需运用古汉语知识,借  相似文献   

4.
于鬯,字醴尊,自号香草,江苏南汇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0年。著有《香草校书》六十卷、《香草续校书》二十二卷、《战国策注》三十三卷、《周易读异》三卷等著作。《香草续校书》是校勘子、史部的著作,包括老子、管子至水经注、淮南子十五家。《内经素问》两卷是其中的一部分。 于鬯在《内经素问》中主要采取了理校、韵校、训诂、对校等方法,共校订《素问》103条。其写作体例基本是每一条先列明校文所在《素问》的篇名及欲校对的原文,然后另行在“鬯案”二字之后,用一句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其后再详述论理论据。综观全书…  相似文献   

5.
汪昂对《黄帝内经》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昂字讠刃庵 ,明清之际安徽休宁人。史载其“所著有《医方集解》、《本草备要》、《素灵类纂》三书 ,风行远近”[1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以下简称为《素灵类纂》)是汪昂先生代表作之一 ,为其整理、注释《内经》专著。书成于清康熙己巳年 (公元 1689年 )。按凡例记载 ,“阅三十年 ,其书始就” ,汪昂自 45岁着手编著 ,75岁始脱稿。笔者通过分析该书 ,试将汪昂对《内经》研究的贡献浅析如下 ,以俟校正。1 以类相从 ,用便观览汪昂认为《内经》“全书浩衍 ,又随问随答 ,不便观览” ,故进行合编、分类、注释。以类相从是本书编写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经》书名,始见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是根据刘歆的《七略》,《七略》又是根据刘向的《别录》。因在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以书颇散亡”,使刘向校书,侍臣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别为一书,称为别录,今已不存。可见《内经》是李柱国所校的古代遗传下来的医籍,经过整理汇编而成的。其托名黄帝,很可能是刘向的主意。当时整编的有  相似文献   

7.
于鬯,字醴尊,号香草,清·江苏南汇人。生子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宣统二年(1910年),登光绪丁酉拔萃科,未仕。曾师事张文虎和钟文蒸,王先谦是他补禀膳生时座师,与俞樾等有往还。著作有《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战国策注》、《周易读异》等20多种。于氏对《内经》的校注,见《香草续校书》,该书是他继校注经部著作的《香草校书》之后对子、史部著作的校注。于氏校注《内经》只限于《素问》凡103条,不及《灵枢》,然在行文中对《灵枢》亦多所征引,说明对《灵枢》并非没有研究。本文拟对于氏的校注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学习和研究《内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新校正”是《内经素问》中北宋校书者所作注文的冠语。明清以来学者无不以为它出于林亿等人之手,故有简称“林校”之说。本文作者首次提出,“新校正”是孙兆对林亿等《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作再一次重新校正时使用的称谓,是用来与林亿等的校注相区别的标志;并从校注的条文总数、校注写作的年代与孙兆作“新校正”的可能性等方面,作了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通借字甚多。 拙著《(内经)通借字十则》(载《中医杂志》1981年2期),《〈内经〉,通借字例说》(《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1期)已选释若干。今再选取十二则,续释如下。 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雾不精”。“精”借作“晴”。“精”、“晴”同谐“青”声,故得通借。 《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汉书·天文志》作“天睲而见景星”。“星”即“晴”,《史记索隐》引郭璞注《三苍云:“星,雨止无云也。”  相似文献   

10.
中医院校《内经》课程的设置,建国以来,经历了一个几兴几废的过程,即使现在是否应设置《内经》课,在少数同志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见解。个人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内经》本身的因素在起作用,这种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内容丰富,问题不少。”内经这部书创始于战国时代,成书于秦汉之际,这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除王冰所增的七篇《大论》及后人伪造的《刺法》、《本病》两“遗篇”外,其余各篇都是二千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一书,距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它呢?因《内经》中的不少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是属于原则性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方法,譬如治则中有“治病必求于本”、“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些我看永远也不会过时.《内经》的内容非常广博,所以有人称《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内经》的理论是后世各门学科的基础.举例来说,《内经》中《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是养生学的代表作,《天年篇》是老年学的代表作,《阴阳应象大论》、《五常政大论》和《至真要大论》中的不少内容,是治疗学的基础,运气学说——七篇大论是气象医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厥证,《内经》中有很多阐述。观《内经》厥字之意有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此厥字作气逆解;同篇:“寒则厥,厥则腹满死。”厥作受寒而四肢厥冷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使人煎厥”“使人薄厥”,厥作昏眯解。以气、血、痰、食为主要致病原因,其中以精神因素比较突出,病理为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如张景岳所说:“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  相似文献   

14.
全氏《素问训解》(以下简称《训解》)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注释《内经》的著作。可惜是书自宋代林亿等校正《内经》以后,就已不闻于世,恐失传于金、元之际。《训解》注文现只在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林亿等新校正中存其一、二。此系林亿等校勘《素问》时,“引全纠王”①之事,然而客观上却起到了“存全本之真”的效果。①因此,它也就成了研究全氏《训解》的唯一宝贵资料。欲识《训解》之面目,只有藉此零散点滴之文。然是必属管窥,但总可见《训解》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形神观,主要讨论生命的形体和精神、情志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概括了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所以它既是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内经》的形神统一观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又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内经》的形神观,对于理解其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养生以及心理疾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内经》形神统一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高度概括了《内经》的形神统一观。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内经》在古代哲学思想“精气…  相似文献   

16.
脉诊是祖国医学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对脉诊是比较重视的,如《内经·素问》脉要精致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内经·灵枢》逆顺篇有:“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均说明脉诊能够了解正邪之间的关系,对病机的阐述,预后的判断,治疗的确定,都有很大帮助,成为祖国医学的四诊之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敬修堂医源经旨》为孤本医籍,明末余世用撰集,八卷,列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书目.因其为孤本,无对校依据,校勘主要采用他校方法.他校为校勘四法之一,校勘中无论有无对校本皆可应用,用于《敬修堂医源经旨》校勘,大致有误文、脱文、衍文、颠倒及异文五个方面.运用他校进行校勘,对纠正原书的讹、夺、衍、倒有重要意义,对显示其与征引文献的异文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医界倡导“读经典,做临床”,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1],这几乎是整个中医界的共识.读经典,中医四部经典首当其冲.然而,中医四部经典都是古代文献.“古书流传日久,讹舛滋多,或误夺一字,而事实全乖,或偶衍一文,而意谊失,苟非善读书者,据他书订正之,则无以复古人之旧,此校勘之役所以不可缓也”[2].所以说古书非校不能读.通过校勘能对古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讹文加以校正,为读者提供经过复原的文本;但是“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张元素在《医学启源》和《珍珠囊》二书中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独创见解。指出张氏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制药物升降浮沉学说,并分别从气味厚薄、炮制、药物质地、用药部位,探讨与升降浮沉的关系。首次发明药物归经学说和引经报使学说,将《内经》“苦能坚肾”理论上升为“苦能坚阴”理论。其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下此以往的元明诸家都未脱张氏学说之窠臼。  相似文献   

20.
引言《内经》“基本上出于战国时代,只是个别篇卷,渗入了汉代的东西”(《任应秋论医集·内经成书的时代》)。我们如果把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著作与《内经》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内经》很多哲学思想渊源于道家。所谓遭家,就是黄老学派;“黄老学派,汉时学者称为道家”(郭沫若:《十批评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黄老学派,是以黄帝学派与老子学派相结合的道家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