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随着血液透析疗法的大量应用 ,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大连市血液透析中心本底情况及潜在感染危险因素 ,1999年对全市 2 8所血液透析中心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4月 ,调查大连市全部 2 8所血液透析单位的基本情况 ,检测其中 8所血液透析单位的外环境及透析液 (水 )、消毒剂使用情况。1 2 方法1 2 1 基本情况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 ,调查开诊时间、治疗项目、医护人员数、设备状况、患者数量 ;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布局情况 ;透析前患者检测情况和医护人员各项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病率、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护理对策降低感染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2005年1-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干预措施,并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5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4例,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24.07%;2006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7例,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4.04%;2007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10.17%;2008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66例,发生感染4例,感染率6.06%.结论 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作芝  王彬  乌丰莲  战贤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现况,为控制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在大连市6家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23例血液透析患者和内科非血液透析患者200例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二对半、抗-HCV、抗-HGV)检测。结果22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HBV感染率为78.0%,抗-HCV阳性检出率为35.0%,抗-HGV阳性检出率为4.9%;均显著高于非血液透析患者。结论血液透析是血液传播病毒性肝炎发生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相关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9年美国血液透析中心达3483家,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达19万人[1];2010年我国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亦>3000所(卫生部未公布的数据).由于血液透析的特殊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美国2001年有27.7%的血液透析中心至少有1例血液透析患者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1999年有8.9%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有些血液透析中心甚至>40.0%.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血液透析中心污染情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引发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解大连市血液透析中心污染情况,本于2003年2月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定16所设有血液透析中心(2所省级、9所市级、2所区级、3所企事业单位)的医院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监管表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选取某大型教学医院门诊血透析中心2018年3季度—2019年2季度的20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3季度—2020年2季度的2074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血液透析监管表对患者进行监管),比较干预前后血管通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327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LABSI情况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301例);统计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血液透析患者CLA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7.95%(26/327);病原菌分布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导管留置时间是血液透析患者CLABSI的危险因素(OR=1.970、2.298,P均<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CLABSI发生率较高,病原菌分布中以革兰阳性菌居多;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CLAB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疗法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1],然而透析并发的感染又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占透析患者死亡的第2位,死亡率为12%~3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问卷调查、现场查看及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我国50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50所医院参加并完成了调查,92%的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接受1次健康体检,所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透析机560台;96%的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设置有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94%的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设置有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30%的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分区明确、设施齐全;40%的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有急诊专用透析机;32%的医院对急诊患者实行专区专机透析治疗;60%的医院洗手卫生设施完善并符合要求;且部分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规范血液透析中心(室)管理,确保患者血液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及相关处理方案,以降低其在持续性血液透析中的发病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因素,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7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感染率为14.0%;检出革兰阳性菌7株占70.0%、革兰阴性菌1株占10.0%、真菌2株占20.0%;对于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观因素有透析医师对于无菌操作未加重视及操作不规范,客观因素有患者自身免疫力差、有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结论针对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需要透析医师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等,以提高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事件的发生及不良结局,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每月前两个工作日内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门诊患者3 196例,借鉴美国NHSN血液透析事件监测方案,结合我国实际设计血液透析事件监测表格,由血液透析感染控制护士和管床护士负责观察、监测、追踪患者感染情况,并填写相关监测表格,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透析事件共237例次,发生率为7.4%,内瘘、人工血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和其他通路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6%、0、9.8%、18.3%和0;血液透析事件类型主要为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共179例占5.6%,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血管穿刺部位感染率以非隧道式中心静脉最高,高达6.7%;血培养结果阳性仅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为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结论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和血管穿刺部位感染较为常见;通过监测可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最终减少血液透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232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感染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为17.67%,共检出5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9株占57.66%;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临时置管1周、皮肤感染、糖尿病肾炎及抗菌药物使用均是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医院应加强透析后感染的防范意识,最大程度的降低临时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44例,医院感染率49.43%;血透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发生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52.27%),其次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25.00%)、尿路感染(15.91%)及肠道感染(6.82%);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白蛋白越低、年龄越大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血透室及相关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加强对血透室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明确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减少血透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大连市血液透析中心污染情况 ,于 1999年首次对全市 9所血液透析中心进行全面监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外环境及工作人员手的检测1 1 1 空气 用 32cm2 血平皿在治疗室、处置室布点暴露 5min后送检培养。以细菌总数≤ 5 0 0cfu/m3,并不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1 1 2 物体表面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抹透析机表面、操作台台面 ,采样面积 10 0m2 ,进行菌落计数。以细菌总数≤ 10cfu/cm2 ,并不检出致病菌为合格。1 1 3 医护人员手 用无菌生理盐…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必须的良好的血管通路之一,临床操作简单,并且还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但是,随着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实践发现,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可能性也逐渐升高,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预防措施,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从CRBSI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预防CRBSI的措施,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感染的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109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情况。结果 109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91例,股静脉15例,3例颈内静脉永久性置管)发生感染19例;导管出口部感染11例,占10.1%,隧道口感染5例,占4.6%,血源扩散性感染3例,占2.8%。结论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明确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延长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探索更好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维持性透析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菌血症进行统计。结果 224例患者发生菌血症78例,发生率为34.82%;血管通路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主要原因占54.69%,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菌血症的主要感染部位占57.14%,两者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39.06%,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腹膜透析患者中最常见占35.71%;腹膜透析患者每年总体菌血症发生率为5.36%,血液透析患者为7.62%;腹膜透析患者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占21.27%,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53%;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常见感染部位为血管通路;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菌血症的常见感染;年老、透析初期、血液透析相对腹膜透析、使用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为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始透析之前建立永久通路(内瘘或腹膜透析置管)、良好的营养状况能减少透析患者感染菌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疥疮是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易在人员密集区流行.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一起血液净化中心疥疮暴发的感染事例的分析,探讨预防疥疮的相关措施,为相关科室感染控制提供借鉴.此次疥疮感染主要发生在有高危易感因素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通过从时间、空间、人群3个方面归纳其流行病学特征,落实调查、治疗、防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