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脾虚证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七味白术散和蒙脱石散(思密达)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肠杆菌、乳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两组肠杆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有改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进行了解,并了解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择IB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及性别、年龄相符合的健康人为对照组40例,借助细菌培养法做肠道5种常见菌群的定量检测,IBS患者予以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粪便中常见菌群数量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IBS患者粪便中肠杆菌显著增加(P0.05),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数量少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较治疗前有极大提高(P0.05);使用益生菌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5%。结论:IBS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异常,肠道定植抗力不强,通过益生菌制剂治疗可增加IBS患者肠道有益菌数量,改善其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3.
观察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359例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患儿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小儿推拿、蒙脱石散(思密达)进行治疗,疗程3天。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试验B组组间无差异(P0.05)。肠道微生态方面,除乳酸菌数量治疗后三组间及试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乳酸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菌/大肠杆菌比值、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短期内对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肠道菌群数量、多样性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Shannon指数高于治疗前,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及Simpson指数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5-H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达到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对照组使用思密达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突出,对改善肠道微生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迁延性腹泻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n=32,给予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和对照组(n=32,给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葡萄糖酸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肠道菌群及其免疫功能。结果中医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大便稀溏、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肠杆菌与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目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医组上述肠道菌群数目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lgA、lgG及CD_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D_8~+显著下降(P0.05),且中医组各指标变动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可明显改善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症状、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新诊断非感染性腹泻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双歧杆菌计数、肠球菌计数、肠杆菌计数和乳酸菌计数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双歧杆菌计数、肠球菌计数、肠杆菌计数和乳酸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计数、肠球菌计数、肠杆菌计数和乳酸菌计数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蒙脱石散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增进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3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予柴胡舒肝丸(每次10 g,2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1.5 g,3次/d)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及粪便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OCTT均低于治疗前、血清GL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结论柴胡舒肝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调整肠道菌群数量、缩短胃肠运动时间、提高胃肠激素水平,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白术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蒸馏水对照组,连续给予白术配方颗粒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白术低剂量组对小鼠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肠杆菌减少,肠球菌无变化。结论:白术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改善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6例)和通腑颗粒组(24例),疗程2周,并以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数量增多(P<0.05,P<0.01)。治疗2周后,通腑颗粒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尿中乳果糖排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标准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腑颗粒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数量增多,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P<0.01),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通腑颗粒可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以及对肠道内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缓解期U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40例。西医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中医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评价患者证候,采用Geboes指数量表评价肠黏膜病变情况,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表(IBD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收集大便标本,检测菌群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评分降低,IBDQ评分升高(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评分低于同期西医组,IBDQ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2组大肠杆菌含量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升高(P<0.05)。中医组治疗后大肠杆菌含量低于西医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5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2.50%,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缓解期UC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黏膜恢复,改善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浊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清肠方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大便质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均较治疗前增多(P<0.05)。结论:化浊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腹胀腹痛,粘液脓血便、大便质稀及里急后重症状,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平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与致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扶正平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种类与数量,并测定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致炎细胞因子含量,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腹泻、脓血便、腹胀、腹痛、肢体乏倦、神疲少言等症状积分及总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消化球菌、酵母菌、梭杆菌、大肠杆菌含量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酵母菌、梭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含量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IL-4、TNF-α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平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模型 ,采用平板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的菌群分析法 ,分析里实证模型组及三承气汤各组动物肠道菌群。结果 :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增高 (P<0 .0 1)。结论 :三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动物肠道菌群均有影响 ,抑菌谱有所不同 ,调胃承气汤对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2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自拟石银退热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液,2~3天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李慧敏  李鹏辉  吉兰洁  闫镛 《陕西中医》2021,(12):1663-1666,1687
目的:研究连术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水通道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术消渴颗粒低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中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模型组、连术消渴颗粒低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中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T2DM模型,成模后连术消渴颗粒低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中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连术消渴颗粒2.92、5.84、11.68 g/(kg·d)及盐酸二甲双胍片0.17 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各组大鼠均治疗30 d。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粪便培养检测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数的对数值;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D-LA)、连蛋白(Zonulin)及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含量;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INS降低,FBG及HOMA-IR升高(均P<0.05),粪便培养大肠杆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血清D-LA、Zonulin含量升高,MFG-E8含量降低,结肠组织AQP4、AQP8表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术消渴颗粒低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中剂量组、连术消渴颗粒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FINS升高,FBG、HOMA-IR降低,粪便培养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血清D-LA、Zonulin含量降低,MFG-E8含量升高,结肠组织AQP4、AQP8表达升高(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连术消渴颗粒可改善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结肠水通道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对脾气虚弱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脾气虚弱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组,每组各43例,粪菌移植组予以粪菌移植治疗,六味能消胶囊组予以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组予以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横结肠、乙状结肠以及降结肠中胃肠电频率、波幅明显上升(P0. 05)。治疗后,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组横结肠、乙状结肠以及降结肠频率、波幅高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P0. 05)。治疗后,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组患者P物质(substance P,SP),胃动素(motilin,MTL)高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低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P0. 05)。治疗后3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酵母菌、肠杆菌数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 05),治疗后,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酵母菌、肠杆菌数量均低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P0. 05);3组患者治疗后Bristole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Wexner便秘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OL)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 05),治疗后六味能消胶囊联合粪菌移植组患者BSFS评分高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Wexner便秘评分,PAC-QOL评分低于粪菌移植组、六味能消胶囊组(P0. 05)。结论:采用粪菌移植联合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肠电功能恢复,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症状消失,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俞慧  杨挺  黄伟 《陕西中医》2020,(10):1418-1421
目的:探讨大黄承气汤联合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联合大黄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菌群数量、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比对照组的74.00%更高(P<0.05); 观察组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 治疗后,两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CD3+、CD8+、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死亡率20.00%相比,观察组6.00%明显更低(P<0.05)。结论:大黄承气汤联合保留灌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明显,可帮助患者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前列灌洗液的抑菌、促愈作用,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对前列灌洗液进行体外抑菌试验;SP法检测烫伤大鼠模型伤后第1、4、7、14天创面TGF-β1、TGF-β3表达,并观察第7、14天创面上皮细胞覆盖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金葡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大鼠模型伤后第1、4天对照组和观察组TGF-β1和TGF-β3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14天两组TGF-β1和TGF-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14天两组创面上皮细胞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灌洗液对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金葡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能促进TGF-β3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