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3h内出现颅内血肿,并有脑受压或脑疝症状,甚至迅速陷入濒死状态的颅内血肿^[1]。从部位上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其特点是病情进展快。凶险,常迅速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心^[2]。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手术清除血肿是能否成功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外伤性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7例,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常进展迅速,一次CT扫描无法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动态CT扫描不仅可观察颅内血肿的量、部位,更重要的是血肿的变化过程,有助于颅内血肿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早期解除颅内血肿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首要目标[1].本研究回顾性我院行3次以上头颅CT扫描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52例术后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可为  朱林  梁文龙 《江苏医药》2008,34(11):1182-1182
硬脑膜外血肿是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常见类型,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仅次于硬脑膜下血肿[1].大多数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前GCS评分低,出血量大(≥100ml),且术前已出现脑疝症状的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继发性病变,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操作简便,术前准备及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清除液态血肿,降低颅内压,能够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开颅前的急救,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急诊床边钻颅减压结合手术开颅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的临床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的成功率.方法 对1998~2001年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患者98例,分成两组,行急诊床边钻颅减压结合手术开颅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的有45例(减压组),仅作常规开颅手术抢救的有53例(常规开颅组),并对其预后作比较.结果 减压组预后良好者55.6%.死亡者26.7%.常规开颅组预后良好者30.2%,死亡者52.8%.对两组的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进行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床边钻颅减压结合手术开颅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手术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疝是目前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死、病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报道较多,而用于脑疝患者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颅内血肿并脑疝需开颅手术的100例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观察开颅术前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抢救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同新  张艳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01-1702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的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其病情变化快,这不仅仅是因为原发脑损伤可造成一系列的后续改变如脑水肿、血管痉挛等,还由于血肿本身可产生继发的影响,如血管本身的占位效应,血液对血管的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血液内活性物质对脑的刺激等,其综合作用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1].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1].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硬膜外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急性型(3天内)多见,也可足亚急性(4-12天)或慢性(大于22天),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伴骨折.硬膜外血肿按血肿发生部位分为幕上血肿和幕下血肿,幕上血肿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其次为脑膜中静脉、静脉窦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颅后凹硬膜外血肿出血源多为静脉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为脑膜后动脉损伤所致[2].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密切相关.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9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6例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国强  樊友武 《江苏医药》2012,38(10):1233-1234
外伤性双侧硬脑膜外血肿(traumatic bilateral epidural hematomas,TBEDH)相对少见,病死率较高[1-5].我院2001年-2010年收治25例TBEDH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占同期硬脑膜外血肿的8%,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中脑膨出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术中脑膨出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总结术中脑膨出的原因。结果:术中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急性脑肿胀7例、低血压2例、脑疝时间过长1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减速伤、剪力伤是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的主要受伤机制。术前有非手术部位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尤其伴颅内小血肿者,易发生术中脑膨出,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术中急性脑膨出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期的特点与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期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1999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期6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硬膜下血肿41例,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血肿4例,混合性血肿6例,脑肿胀7例,结果:本组死亡43例,总病死率63.2%;其中早期脑疝37例,死亡16例(43.2%),晚期脑疝31例,死亡27例(87.1%)。手术治疗55例(80.9%)。死亡34例,病死率61.8%,非手术治疗13例,死亡16例(43.2%),晚期脑疝31例,死亡27例(87.1%)。手术治疗55例(80.9%),死亡34例,病死率61.8%,非手术治疗13例,死亡9例,病死率69.2%.结论: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是脑疝形成的主要原因,脑疝多生在伤后6小时内,尽快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积极对症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晓斌  胡友珠 《江西医药》2005,40(Z1):697-698
目的总结轻中度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体会。方法研究4年来58例病人的微创治疗指征、方法、时机及效果。结果痊愈57例,死亡1例,无致残,并发症2例,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亚急性及慢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无开颅手术指征或具手术禁忌证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最佳选择,还可作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术前的重要施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颅内病变,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绝大多数为急性血肿,其中脑膜中动脉根部破裂并棘孔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病情复杂危急,并发症较多,甚者可在伤后短时期内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及时得当的手术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而针对这类患者,常规手术时采用双极电凝、骨蜡涂塞、堵塞棘孔等方法,却难以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内血肿致脑疝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几率明显增加,如救治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颅脑外伤脑疝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案资料,并总结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本院共收治颅脑外伤脑疝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3例,其中男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颅紧急减压,抢救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继发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颅吸出部分血肿,紧急减压后再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48例直接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结果治疗组钻颅后,13例双侧瞳孔散大患者中,有7例对侧瞳孔回缩,37例单侧散大患者中,有26例瞳孔回缩。治疗组病死率低,预后良好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颅术前钻颅引流血肿能够快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压迫,有效降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继发脑疝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入院首次CT检查未见血肿,以后的病情恶化时复查CT和术后患者行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发现急剧升高,证实发生颅内血肿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66例迟发性颅血肿患者,预后良好14例,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存活0例,死亡30例,死亡率45.5%.结论 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膨出,或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恶化,或颅内压在原基础上突然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应考虑迟发性血肿形成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一类急症,受伤早期临床症状轻、易被忽视、加重急骤、病死率高是其突出的临床特征,若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患者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迅速死亡,总体预后不佳[1].该病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重点,了解其疾病原理及过程,在引起病情质变之前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患者的中心法则[2].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9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淡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75-14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55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4例,对侧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內血肿9例,大脑纵裂血肿5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2例,急性半球性脑肿胀伴薄层硬膜下血肿34例;长时间脑疝15例,长时间脑组缺血缺氧3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5例;复合伤21例,合并胸部、腹部、骨盆及四肢骨折,有明显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术中操作不当3例;错误电凝重要血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急性半球性脑肿胀,大面脑梗死,术中操作不当,对病情的误诊误治,麻醉问题等。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处理,可以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28例),广泛严重性脑挫裂伤、急性脑肿胀(19例),晚期脑疝、血肿压迫时间过长、脑疝后脑梗死(4例),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4例).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34例.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明确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是一种危及病员生命的危急征象,必须行急诊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自1995年4月~1999年5月对4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病人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8例,女8例,年龄5~67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跌伤8例,打击伤5例,枪击伤1例。1-2 血肿类型 单纯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8例,单纯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4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6例,脑内血肿伴脑室内出血2例。1-3 血肿部位 单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