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 ,分析2007年传染病专科医院1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救治结果 ,并报告抗病毒治疗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病死率约42.86%(63/147),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前显著下降;符合纳入标准、入院超过2周的115例患者中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者达87.83%(101/115),病死率为26.96%(31/115)。本组病例既往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慢性重型肝炎者25例,占21.74%(25/11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需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强长期监护,杜绝发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的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分型建议。方法对12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个生化指标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型、中型和重型患者分别占总例数的38.7%,31.5%和29.8%。ALT、TBil和PTA 3个指标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型和中型患者的临床治愈好转率均为100%,而重型肝炎患者为51.4%;在重型肝炎患者中,有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或无效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χ^2=,14.4,P=0.000)。结论根据ALT、TBil和PTA 3个生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型,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的相关特点。方法将本院10年来诊治的202例老年重型肝炎患者与同期2138例中青年重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个年龄组急性重型肝炎(ALF)、亚急性重型肝炎(SLF)、慢性重型肝炎(CLF)的患病率、病因学及转归情况。结果两个年龄组重型肝炎均以CLF为主(老年组63.3%,中青年组83.7%),而老年组中SLF所占的比率(30.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2.6%)。导致老年重型肝炎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56.4%)、戊型肝炎(19.8%)、未分型肝炎(10.9%);两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无效病例老年组为63.9%,中青年组为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型肝炎老年组中SLF和CLF治疗无效病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导致重型肝炎老年组预后不佳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65.1%)、戊型肝炎(13.2%)、未分型肝炎(7.0%);因戊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至重型肝炎的老年患者治疗无效病例分别为44.7%和73.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24.5%和54.8%(P〈0.05)。结论老年重型肝炎以CLF为主,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老年重型肝炎多预后不良,且导致治疗无效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老年患者在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及RT-PCR分别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 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及HBV DNA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中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与患者ALT、AST、TBi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与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监测TLR4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重型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在体外静脉转流下对7例急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行原位肝移植,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存活者均服用拉咪呋啶预防乙型肝炎的复发。结果术后5例存活,2例死亡。术胶伴有肾功能衰竭的1例,术后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44d死于重型肝炎(复发)。5例存活者观察期内(2~6个月)未见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发病迅速,预后差,患者经内科治疗存活率仅有20%-40%,10年存活率仅为10%-20%,但施行肝移植后患者1-3年存活率可达50%-75%,所以肝移植已成为重型肝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重型肝炎患者术前的胆红素水平较高,术后胆红素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我院2005年1-12月共行肝移植271例,  相似文献   

7.
重型乙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 B,SHB)为临床常见疾病,以病情危重、病变复杂、进展迅速和病死率高为特征。生化学检查对SHB患者的病情进展、药物疗效、判定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的56例SHB患者,对比分析LdT对SHB患者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在中国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位居第一。我国现有肝炎病人2800万,重症肝炎年死亡为22600人,其中绝大多数死亡病人是慢性重型肝炎(80%)。慢性重型肝炎这一概念只限于我国使用,与目前国外学者提出的慢性肝病急性肝衰竭一词(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on-C)大致相似,但有两点不同:第一,慢性重型肝炎的病人,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第二,国外慢性肝病急性肝衰竭概念更广泛,并非仅指病毒性肝炎,包括某些非病毒因素如药物、毒物、心血管因素、代谢性因素等引起的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9.
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1]。随着对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深入,2004和2005年相继出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3],并进行了不断更新,而对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分型以及慢性肝炎的分度等一直沿用至今。2005及2006年国内外相继出台了有关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指南[4-5],对指导临床进行重型肝病的诊疗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表明,慢性肝炎与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诊断指标存在重叠现象,难以区分;对重型肝炎与肝功能衰竭分型、肝硬化与肝功能衰竭分型的关系等问题尚存在模糊认识,影响临床对慢性和重型肝病的诊疗和预后评价。本文就当前慢性及重型肝病的临床分型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分型建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能替代正常肝脏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体外装置 ,用于治疗各种严重肝病。可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或缓解病情[1] ,为病人肝移植打下较好的基础。我科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1年1 1月对 5 0例重型肝炎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5 0例病人中 ,男 45例 ,女 5例 ,年龄 1 7~ 65岁 ,平均 35 .6岁。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 (戊型、乙型各 2例 ) 4例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3例 ,慢性重症型乙型肝炎 43例 ;5 0例中 ~ 级肝性脑病 5例。均符…  相似文献   

11.
细菌感染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60% ~ 70%,腹腔感染占首位,其次是肺部[1].研究显示,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2].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对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PCT)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异性指标[3].血清PCT浓度的升高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全身细菌感染,而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探讨血清PCT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于慢性重型肝炎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Orem自理理论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腹部症状、乏力、系统症状、活动能力、焦虑评分、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护理,能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1989年9月至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7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多为HBV感染,而部分患者可合并HCV感染。但HB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中,HBV和HCV相互作用的特点一直是个谜。本研究选择226例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治疗并行肝穿活检的慢性肝病(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期初步阐明HB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中,HBV和HCV相互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0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药物(治疗组)与60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7.31%,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P〈0.05)。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PE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6.21%、47.06%和33.33%(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30%-40%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PTA低于20%和20%~30%的患者(P均〈0.01);年龄〈50岁患者PE治疗的有效率为78.78%(52/66)明显高于年龄≥50岁患者的有效率47.37%(18/38)(P〈0.01);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有效率(36.36%)明显低于非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效率(81.69%),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50岁、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硬化基础是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的阴性预测因子。此外,PE治疗早晚和次数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本院2005~2007年收治的11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布情况。结果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所占的比例最大,为81.5%,常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腹水(68.1%)、电解质紊乱(65.5%)、肝性脑病(51.3%)、原发性腹膜炎(48.7%)、肝肾综合征(29.4%)、脾功能亢进(24.4%)、上消化道出血(16.8%)、胸水(10.1%),重型肝炎病死率达12.6%。结论重视肝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及早发现重型肝炎倾向,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已成为导致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国外为80%~90%,国内为50%~78%[1].近年来,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相关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于慢性重型肝炎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0gem自理理论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腹部症状、乏力、系统症状、活动能力、焦虑评分、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运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护理,能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支持、护肝治疗,观察纽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ALT、TBIL、PT、PTA、血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并发症如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集1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IL-4和IFN-γ水平,荧光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分析重型肝炎患者不同分期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4、IFN-γ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和健康体检者(z值分别为8.968,10.004和26.067,P值分别为0.009,0.007和0.000);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IL-4水平明显高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672和3.158,P值分别为0.000和0.002),但Th1/Th2比值低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161和2.166,P值分别为0.002和0.030);不同HBVDNA复制水平的重型肝炎患者IL4、IFN-γ及Th1/Th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31,2.626和0.140,P值分别为0.219,0.403和0.987);但患者外周血IL4浓度越高,12周的病死率越高。结论Th1/Th2失衡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随着病情加重,Th1/Th2比值下降,提示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