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5例胃间质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腔内型4例,腔外型14例,哑铃型7例。良性19例,直径均〈5 cm,密度均匀,强化较均匀;恶性6例,直径均〉5 cm,密度多不均匀,见囊变、坏死,且强化不均匀。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内见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同时观察肿瘤本身、周围脏器及有无转移等重要征象,对鉴别良、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部5例、颈体部3例、尾部1例;呈不规则分叶状7例,椭圆形2例;最大径约2.3~7.6 cm,平均4.9 cm.CT平扫肿瘤边界欠清,呈等或略低密度,CT值平均36.5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或中度持续强化,7例均匀强化,2例强化不均.5例肿瘤包绕邻近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所有肿瘤未见钙化,未见明显胰管增宽,2例出现胆总管轻度增宽.腹腔或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6例,增强较均匀一致,中等强化.结论 CT对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中央型4例,周围型1例.中央型中1例呈支气管腔内型,表现为右主支气管内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相应基底支气管壁稍增厚;其余3例呈支气管腔内-外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等及稍低密度不规则结节或肿块,1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不清,2例伴有点状钙化.2例肿瘤远端条片肺不张,内见支气管黏液栓,近侧支气管腔内见黏液围绕肿瘤呈液性新月征.1例周围型呈左肺舌叶边界较清晰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缘见浅分叶.CT增强后肿瘤强化均不均匀,4例中央型较明显强化,1例周围型中度强化.4例中央型均继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性改变,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中等量胸腔积液.结论 CT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资料.5例发生在胸膜,1例发生在腹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全部发生在左胸,广泛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其中,3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MRI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 WI)等低信号、T2抑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与MRI表现能较准确显示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病变特征,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MSCT特点与恶性危险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胃间质瘤MSCT表现,对肿瘤的密度、囊变、钙化、界限和强化特征与病理类型作对照研究.结果 肿瘤最大径3.0~20.5 cm,平均9.4 cm;肿瘤呈膨胀生长35例,浸润性生长25例.肿瘤呈椭圆形42例,不规则形18例;肿瘤界限清楚35例,界限不清25例.平扫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39例.等密度20例,平均CT值34.3 HU;低密度31例,平均CT值16.6 HU;高密度9例,CT值43.1 HU.肿瘤坏死囊变39例,肿瘤局部溃疡形成8例,伴出血8例,伴钙化3例.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25例.60例增强呈均匀强化19例,不均匀强化41例;轻度强化24例,平均CT值15.2 HU;中度强化31例,平均CT值29.7 HU;明显强化5例,平均CT值71.9 HU;瘤内伴迂曲血管13例.极低度危险性9例,低度危险性12例,中度危险性17例,高度危险性22例.胃间质瘤的恶性危险度与大小和核分裂有相关性(均P <0.05),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无相关性(P>0.05);在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强化程度、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间质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r tomography,MD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及MDCT表现.结果 11例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所有病例均无黄疸.CT表现为胰腺单发囊实性类圆形肿块,最大直径约5.5~13.6 cm,平均8.6 cm;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6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的较低密度,边界较清,3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动态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不均匀的轻至中度进行性强化,弱于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10例见较完整包膜,7例可见肿瘤与胰腺间呈“喇叭口”样界面.所有病例均无胆管及胰管扩张,未见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较年轻女性,好发于胰头、尾部,MDCT对其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收集本院CT检查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5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等CT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上肺2例,左下肺2例,右下肺1例;中央型2例,均伴有阻塞性肺不张,周围型3例;肿块直径2.0 cm×2.6 cm~4.6 cm×6.6 cm,平均直径约3.6 cm;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35 HU,增强后明显或中度强化,CT值平均上升21.3 HU;1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年龄较轻、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中等或明显强化及与支气管关系密切等CT表现提示支气管肺类癌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大部分清晰,直径〉4cm占84.6%。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内见单一或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CT值进一步增高。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部分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分析腮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资料。男性7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6岁(32~75)。[结果] 16例患者均单发肿瘤,右侧9个,左侧7个;10例位于腮腺浅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2例跨深、浅叶;肿瘤最大径1.3cm~3.6cm,平均(2.3±0.5)cm;病灶呈类圆形12例,分叶状4例;边缘光整13例,不光整3例,边界均清晰;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6例,病灶内均未见明显钙化;密度均匀12例,稍不均匀4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4例,中度强化、轻度强化各1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伴病灶边缘小囊状或中心裂隙状不强化的低密度区9例。[结论] 老年女性、边缘光整、相对实性、明显不均匀强化伴有边缘小囊变或中心裂隙征的单发腮腺浅叶肿块可提示腮腺嗜酸细胞腺瘤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对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性间质瘤的MSCT资料.结果 18例中,原发灶位于食管下段1例,胃8例,小肠7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1例;其中多发16例,单发2例;15例为囊实性,壁厚薄不均,3例为实性;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8~150mm;平扫17例呈不均匀较低密度,边界相对较清晰,1例出现不均匀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9例明显强化,7例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15例囊实性肿瘤中央可见未强化坏死区.结论 肝脏转移性间质瘤常多发,大小不等,边界相对清晰,少有钙化;多数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以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多见,MS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64层螺旋CT征象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117枚瘤体)PTMC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77例(80枚瘤体)行CT增强扫描,从瘤体形态、部位、边缘、钙化、强化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归纳其特征.结果 92枚瘤体呈不规则形,25枚瘤体呈类圆形;28枚瘤体位于甲状腺边缘,其中25枚瘤体旁甲状腺包膜缺损.96枚瘤体CT平扫显示,87枚瘤体边缘清晰,9枚瘤体边缘模糊;瘤体钙化率为36.8%,74.4%位于瘤体内部,65.1%为细颗粒型钙化.80枚瘤体增强扫描后,63枚瘤体边缘变模糊,瘤体直径较平扫时缩小.结论 掌握PTMC的64层螺旋CT表现有助于提高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双期增强在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37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双侧肾上腺共发现病灶50个;发现肾上腺良性病变8例,发现病灶11个;肾上腺淋巴瘤侵犯2例,肾上腺转移瘤27例,发现病灶37个.27例肾上腺转移肿瘤37个病灶中,囊变坏死27个.10例1-3月后复查,病灶增大明显;淋巴瘤肾上腺浸润2例,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肾上腺结节增生2例,单侧肾上腺增粗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3月随诊大小未见变化;嗜铬细胞瘤1例,等低混杂密度,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病变未见强化.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可为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肺肉瘤样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6例患者最常见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100.O%),其次5例为痰中带血(83.3%)和4例胸痛(66.7%);影像学表现为增强CT扫描可见肿块实体部分轻度强化,转移淋巴结环形强化1例,肺内转移3例,纵隔转移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胸膜及胸壁侵犯3例,胸腔积液3例,肋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2例;病理诊断3例为多形性癌,2例梭形细胞癌,1例为巨细胞癌。结论肺肉瘤样癌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部增强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诊断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CT检查显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包块,密度尚均匀,增强CT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5例均行完整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且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及Vimentin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25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98例肺部单发小结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L  Wang M  Wang Y  Li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91-493
目的:研究肺部单发小结节良恶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方法:分析98例肺部单发小结节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进行数据资料统计,采用卡方分析,两组率的差异采用两组率比较的方法。结果:98例患者中,肺癌46例(46.9%),良性肿瘤14例(14.3%),结核球38例(38.8%),无任何症状查体发现小结节和仅伴有咳嗽咯痰症状者56例(57.1%),其中50%为I期肺癌患者。年轻,有长期发热、盗汗,胸背痛症状者提示结核;无任何症状、仅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提示恶性肿瘤;胸部CT影像中良性肿瘤发生于中叶或舌叶的比率高(42.3%),结节边界清,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密度不均,有毛刺,分叶,胸膜皱缩;结核出现于下叶的比率高,钙化多见。结论:加强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筛查和监测是发现早期肺癌患者的途径,对发现的肺部小结节,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当结节直径>1cm,且不能判定良恶性时,可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方法通过经病理证实的47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和21例恶性结节CT影像对比,分析两者间的CT表现差别。结果47例单发良性结节中39例病变边界清晰、8例病灶边界欠清、26例囊变、10例钙化;21例恶性结节有17例病变边界不清、4例病灶边界较清、8例囊变、9例钙化、6例表现强化残圈征、9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