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链式管理在神经科患者压疮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6 年1月-12月收治的申报难免压疮患者60例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41例,为观察组,观察压疮发生率和治愈情况。收集2015年1 月-12 月收治的申报难免压疮患者54例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4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结论 2016年实施压疮链式管理后,高危压疮院内发生率由5.56%下降至3.33%,院外压疮治愈率由58.82%上升至65.85%。结论 实施压疮链式管理,可有效预防神经科高危患者院内压疮的发生,提高院外压疮的治愈率,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
压疮管理流程监控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贺美华 《当代护士》2009,(8):109-110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流程监控表的设计及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压疮管理流程监控表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住院患者难免压疮发生率和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结果该监控表使用前后住院患者难免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压疮管理流程监控袁简单直观、评价科学,使用方便,有利于压疮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流程再造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压疮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将2006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07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改进并实施压疮监控流程,包括:压疮的报告及高危压疮患者筛查,主动预防,难免压疮的流程管理,督查与监控,质量考评等。结果难免压疮的申报备案率提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规范了压疮监控流程,对压疮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神经内科的779例患者按实施压疮流程管理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76例和观察组40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压疮管理流程,包括成立压疮专科护理小组、高危压疮筛查、压疮预报、高危压疮风险告知、落实压疮预防措施、压疮护理会诊、压疮的处理等.比较2组患者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例数、院外带入压疮例数和压疮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组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和压疮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实际发生压疮/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有压疮危险患者例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神经内科的779例患者按实施压疮流程管理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76例和观察组40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压疮管理流程,包括成立压疮专科护理小组、高危压疮筛查、压疮预报、高危压疮风险告知、落实压疮预防措施、压疮护理会诊、压疮的处理等。比较2组患者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例数、院外带入压疮例数和压疮治疗转归情况。结果2组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和压疮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实际发生压疮/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有压疮危险患者例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压疮管理小组,确立管理目标,实施专项理论培训,制订压疮危险评估表和压疮情况报告表,建立管理流程。结果压疮管理小组成立2年内,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患者134例,治愈104例,好转19例,治愈及好转率为91.79%,实现了院内压疮零发生。结论压疮管理小组的建立对压疮护理管理具有积极的督促作用,能为临床护士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三级监控模式在老年科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申报的高危难免压疮患者61例与院外带人压疮患者49例;另对2015年1月-12月收治申报的高危难免压疮患者54例与院外带人压疮患者44例;为观察组,观察压疮发生率和治愈情况。收集2013年1月一12月申报的高危难免压疮患者69例与院外带人压疮患者5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2013年1月-12月相比,2014年1月起实施三三级监控模式质量控制后,高危压疮院内发生率由8.70%下降至3.70%,院外压疮治愈率由22.03%上升至63.64%。结论 实施三三级监控模式质量控制方案,可有效预防老年科高危患者院内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院外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建立专业小组实施压疮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建立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实施难免压疮及带入压疮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效果。办法:分析2005年1~12月传统压疮管理及2006年1-11月建立专业小组、实施压疮护理会诊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种压疮管理模式下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带入压疮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压疮护理专业小组,落实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难免压疮及压疮申报制度,实施护理会诊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难免压疮发生率,提高带入压疮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李铮  林彩霞  谢春燕 《家庭护士》2009,7(15):1321-1322
[目的]探讨成立压疮专项小组对压疮预防监控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成立压疮专项小组,明确其职责及科室相关人员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对压疮实施预防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把压疮护理管理纳入日常考核中.[结果]院内难免压疮、高危病人上报率下降明显,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漏报率下降,压疮好转治愈率明显增高.[结论]成立压疮专项小组对压疮监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在难免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护理部于2005年12月成立压疮专科护理小组,对难免压疮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完善压疮护理会诊,并进行跟踪观察和指导。结果通过压疮专科护理小组的质量监控与会诊指导,护士熟练掌握了高危皮肤的风险评估及高危皮肤的早期干预措施,3年来申报难免压疮325例,院内压疮发生率12.9%。结论压疮专科护理小组全程参与难免压疮的质量管理,可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促进护士对压疮早期预防知识的学习,重视基础护理的落实,提高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预防压疮的方法。方法将349例ICU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分组,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的161例高危患者设为对照组,每位护理人员交接班时交接患者皮肤情况,由护理人员自行选择预防压疮的措施;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188例高危患者设为观察组,由经过ICl5专科培训的专人评分及制定护理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每月总结,持续质量改进。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人进行皮肤管理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我院自行研制的压疮危险评估量表(SPURAS)与Braden评估量表在外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57例外科住院、丧失下肢行动能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8例)采用外科住院患者SPURAS量表进行评估,B组(229例)采用Braden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A组实际发生压疮7例,发生率为3.10%;B组实际发生压疮17例,发生率为7.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URAS量表预测外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的效果与Braden压疮评估表比较,SPURAS量表更加直观,易于操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Braden量表在足部压疮风险预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24例臀部压疮患者和52例足部压疮患者作为压疮组,选取未发生任何部位压疮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raden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通过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等指标评价Braden量表在足部压疮风险预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臀部压疮组与足部压疮组患者的疾病诊断及压疮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部压疮组的平均Braden评分高于臀部压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den量表预测臀部压疮的灵敏度为54.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预测足部压疮的灵敏度为40.4%,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结论 Bra-den量表预测足部压疮风险尚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艾条温灸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40例(49处)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27处)和对照组(20例,22处).观察组清洗疮面,使用艾条直接温灸,温灸时间为15~20 min.再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疮面,外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隔日1次.对照组根据病情清洗疮面后,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隔日1次.2组均用药15 d,观察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压疮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2.9%和96.3%,对照组压疮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1.8%和8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艾条温灸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压疮见效快、治愈率高,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发生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1525例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术中压疮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25例患儿中,术后受压部位出现反应性充血(压红)者共102例,占20.5%;其中39例患儿连续2个观察日同一部位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被诊断为Ⅰ期术中压疮,占6.06%。不同年龄、手术时间的患儿发生术后压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体温、进行体外循环患儿的压疮发生率高于术中体温正常、未进行体外循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以降低患儿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静态空气床垫与动态空气床垫对预防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5-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神经内科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态空气床垫组和动态空气床垫组各45例,两组均每2h翻身1次,预期观察14d,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压疮严重度、Braden压疮危险评估结果及成本效益。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压疮发生率均为0;Braden压疮危险评估结果分别为(14.45±2.07)分和(14.25±2.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空气床垫价格比动态空气床垫价格低350元,且无医疗耗电;静态空气床垫和动态空气床垫的平均护理时间分别为(8.87±3.03)、(9.00±3.10)d,平均每人翻身次数分别为(108±37.16)、(106±36.33)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态空气床垫与动态空气床垫比较,其预防压疮的效果相当,但成本投入少于动态空气床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术全期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期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6例,Ⅱ期压疮4例,Ⅲ期压疮1例,无Ⅳ期压疮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2例,Ⅱ期压疮1例,无Ⅲ期压疮和Ⅳ期压疮患者。观察组压疮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全期护理,通过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重点护理和照顾,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Pressure ulcers cause suffering to patients and costs to society. Reducing pressur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atient's body and the support surface is a valid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Howev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knowledge of how to reduce pressure and shear and to prevent pressure ulcers is lacking.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pressure mapping system on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in a hospital setting.DesignPragmatic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ettingA geriatric/internal medical ward with 26 beds in a Swedish university hospital.Participants190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tervention: n = 91; control: n = 99) over a period of 9 months. Patients were eligible if they were over 50 years old, admitted to the ward between Sunday 4 pm and Friday 4 pm, and expected to stay in the ward ≥3 days.InterventionThe continuous bedside pressure mapping system displays the patient's pressure points in real-time colour imagery showing how pressure is distributed at the body–mat interface. The system gives immediate feedback to staff about the patient's pressure points, facilitating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related to repositioning. It was used from admittance to discharge from the ward (or 14 days at most). Both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received standard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care.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was shown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e 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24.2% on day 1 and 28.2% on day 1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s were 18.2% and 23.8%. Seven of 69 patients (10.1%)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seven of 81 patients (8.6%) in the control group who had no pressure ulcers on admission developed category 1 and category 2 ulcers during their hospital stay. The incidence rate ratio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was 1.13 (95% CI: 0.34–3.79).ConclusionsThis study failed to demonstrate a beneficial effect of a pressure mapping system on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However, the study could have increased staff awareness and focus on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thus affecting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a positive way in both study groups. It is important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nd the patients regarding their use of the pressure mapping system, as well a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移植手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寻找护理切入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3年9月95例肝移植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可能与压疮发生有关的指标,对肝移植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价医护因素对肝移植患者急性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于手术当天至术后3d出现皮肤异常,其中手术当天出现皮肤异常患者14例(46.67%),术后1~3 d分别为9例(30.00%),5例(16.67%),2例(6.66%).30例压疮患者中,发生于骶尾部19例(63.33%)、足跟部9例(30.00%).不同Braden评分、血清总蛋白、手术时间、失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及遵医行为患者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Z值分别为6.338,7.787,4.005,12.960,4.163,6.257;P<0.05).医护人员对压疮缺乏认知引起者最多为12例(40.00%),其次为观察评估频次较少引起者7例(23.33%).结论 肝移植患者发生急性压疮与Braden评分、血清总蛋白、手术时间、失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及遵医行为密切相关,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压疮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20.
长期居家老年人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  季兰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072-1075
目的描述长期居家老年人压疮发生状况,明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老年人压疮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对长期居家的90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长期居家老年人压疮发生率25.77%;其中Ⅰ期压疮33.33%,Ⅱ期压疮49.57%;压疮组老年人ADL、IADL总分为(47.19±24.20)分和(4.40±5.20)分,明显低于无压疮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老年人ADL及IADL分级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及重度功能障碍、失能是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长期居家老年人压疮发生率高,以Ⅱ期压疮为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其压疮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居家护理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