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眼科对30例(30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CTR,随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然后在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顺利植入CTR和IOL,术后切口对合良好,无渗漏;术后1周30只眼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恢复,裸眼视力最高0.6,矫正视力最高0.8;术后1个月扩瞳后观察,30例IOL位置良好,晶状体囊袋完整,未出现囊膜收缩,囊袋口无撕裂。结论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CTR植入可提高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14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CCC)后植入CTR,然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结果12只眼IOL正位,无倾斜及偏位,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满意,无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CTR有利于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操作安全性及术后保持IOL不偏位,维持囊袋圆形轮廓,减少了后发障(PCO),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8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同时植入囊袋张力环,随访3~10个月,测量视力,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所有病例术中顺利植入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视力较前提高,人工晶状体无偏心。结论: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有效辅助手段,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IOL)囊袋内植入手术已逐渐发展为屈光性手术,术后远期,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常常出现偏心和倾斜。若IOL偏心和倾斜程度较小不会使患者感觉非常不适,但若偏心与倾斜程度较高患者就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晕轮、眩光等,使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未来怎样为不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IOL,如何降低白内障术后IOL偏心和倾斜的发生率,将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品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化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范围增大而改为植入前房型人工品状体外,其余术眼手术都顺利完成,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视力≥0 5为17跟(8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摘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对玻璃体扰动小,手术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好;囊袋张力环的应用使手术易于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囊袋拉钩在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9例(52只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在晶状体囊袋拉钩稳定囊袋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者43只眼(82.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囊袋损伤较小。[结论]囊袋拉钩在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的手术中安全有效,起到了稳定囊袋,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囊袋张力环作为一种独立于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存在悬韧带异常的患者。它具有维持囊袋轮廓、避免玻璃体脱出、防止人工晶状体偏心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至后囊等作用。假性剥脱综合征具有悬韧带张力降低和瞳孔扩张不全的解剖特征,这类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出现囊袋收缩以及人工晶状体的偏心、移位等并发症,因此,囊袋张力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植入时机和并发症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囊连续环行撕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45例(48只眼)分成两组,年龄16~75岁,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后囊连续环行撕除术,术后观察比较人工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患者的视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术后2年2组患者人工晶体位置均稳定,无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葡萄膜炎发生;术后2年2组患者视力、后囊膜混浊(PCO)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IOL)联合后囊连续环行撕除,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品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范围增大而改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术眼手术都顺利完成,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视力≥0.5为17眼(8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摘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对玻璃体扰动小,手术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好;囊袋张力环的应用使手术易于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疗效。方法对22例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在手术中连续将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之后进行超声乳化以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均为正位,无偏位及倾斜等现象。手术后三个月视力矫正0.2者有3眼,0.3-0.4者12眼,0.5-0.8者8眼,1.0者1眼。眼压均保持在10-21 mmHg,无CTR引起的并发症以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结论囊袋张力环可以提高晶状体半脱位手术的安全性,并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的偏位,从而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微创医学》2011,6(4):323-32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4例(28眼)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0°)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作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或截囊,摘除白内障,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8眼中有25眼成功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眼因晶状体囊膜不全行人工晶体单侧袢缝线固定术,1眼因囊膜缺失行双侧袢缝线固定术;所有术眼人工晶体稳定、居中;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120°)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11例(1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CTR及IOL植入术,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0只术眼的IOL正位,无倾斜;1只术眼IOL发生偏位倾斜.1眼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3眼术后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混浊.结论 对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术中辅助应用CTR,有利于术中操作,防止术后IOL偏位的发生,并且有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发生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后发生CBS,然后采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解除囊袋阻滞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囊袋阻滞综合征消失,前房有所加深,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黏弹剂残存、环形撕囊直径小于晶状体光学部分以及皮质残存是发生CBS的主要原因.发生CBS后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1例2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而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 所有植入的人工晶体均正位,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2者2眼,0.3~0.4者11眼,0.5~0.8者9眼,1.0者1眼,未见由囊袋张力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降低后发障.  相似文献   

15.
刘刚 《中原医刊》2007,34(8):27-2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2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CTR,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若晶状体半脱位〉1/2需植入固定孔型CTR,将CTR固定孔上的聚丙烯线固定于悬韧带离断一侧板层巩膜壁上。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随诊3~9个月,矫正视力0、1~0.4者4眼,0、5~0.8者5眼,〉0.8者3眼。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晶状囊袋张力环 (capsulartension ring,CTR)在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2例 (12只眼 )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 ,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 CTR,然后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12只眼的人工晶状体处于正位 ,无倾斜及偏心。术后 1个月矫正视力满意 ,无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CTR有利于晶太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操作及术后保持人工晶状体不偏位 ,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切口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体(IOL)植入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23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鼻下睫状体扁平部放置灌注、撕开后囊、经瞳孔和巩膜隧道切口取出硅油、IOL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硅油取出,IOL植入。其中19例(21眼)IOL植入于囊袋内,2例(2眼)植入于睫状沟,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硅油残留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隧道切口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固定方式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6例(60眼)病例脱位晶状体均顺利取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张力环囊袋内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16例(16眼)患者,将10眼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90°的患者,先行超声乳化摘除其晶状体核及皮质后,再植入晶体囊张力环(CTR);7眼离断范围>90°的患者,首先连续环形撕囊后,在囊袋内植入CTR,再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16例(16眼)患者在植入囊袋张力环后,均顺利完成超生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人工晶体无偏位或脱落,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张力环囊袋内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患者晶状体半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选自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且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phaco IOL组),平均年龄64.8岁.术前视力:指数至0.2.术前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5.8~9.0 mmol·L-1.对照组(ECCE IOL组)选择同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05例,平均年龄65.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